摘 ?要:做為產品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素描”教學,固然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表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我們還應該認識到,面對大一的新生,其設計思維的養成需要通過教師適當地引導和啟發。教師不僅僅只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通過素描的課程教學,開啟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夠讓學生了解并深刻認識到素描與產品設計的密切關系,從而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產品設計;素描;教學改革;實踐研究;訓練單元
一、課程概述
素描訓練作為造型藝術行之有效的基礎訓練方式,對產品設計專業無疑也同樣重要。因此,作為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素描”往往成為大一新生入校后上的第一門課程。
該課程的教學任務,一方面是在鞏固學生原有素描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造型的觀察力和表現力;另一方面則立足于產品設計專業的自身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引入并強化“設計素描”的概念,培養學生對于物象“結構”的敏感性、抽象思維能力、抽象造型能力以及初步的設計能力等。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把“素描”作為與后續專業課程銜接和過渡的橋梁,引導學生的藝術思維逐步由繪畫轉向設計,從而輔助學生建構起具有產品設計專業特征的知識體系。
二、課程教學現狀
雖然,國內各高校產品設計專業“素描”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的聽起來都很明確,看上去也很科學,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各高校產品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現狀并不盡如人意,甚至存在著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以下有三個方面:
(一)擔任“素描”課程的教師存在問題。因為擔任“素描”課程教學的教師多是美術專業出身,很少了解或接觸到設計,更談不上參與設計,其中又不乏對設計史一無所知者,“這種情況極其糟糕而且非常普遍”[1]17。因此,可以說,這樣的教師主體與設計是完全脫節的。這樣的教師如何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去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創造能力呢?
(二)“素描”課程往往偏重強調繪畫技法。美術專業出身的素描教師在教學上自然會重視和強調“素描”藝術本體,往往過多強調繪畫性因素而非設計性因素,結果導致學生并不能認識“素描”課程真正的教學目的和意義所在。因此,課程難以起到從繪畫性素描引向設計性素描應該有的過渡作用,也難以達到培養學生初步具備產品設計專業能力的目的。
(三)“素描”課程的教學版塊各自孤立,缺乏內在聯系。如“結構素描”訓練版塊,就是單純地指導學生描繪“靜物”的結構,從單一靜物到組合靜物,從簡單結構到復雜結構。學生并不能理解這樣訓練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而且因為“結構素描”單純用線條進行表現難免單調,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相比于“結構素描”的單調枯燥,學生對“超寫實素描”訓練版塊的興趣和熱情會相對大一些。但同樣會因為對訓練的目的和意義不明,導致學生只是盲目地去完成作業,根本認識不到也理解不了素描與產品設計專業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意義
產品設計是最能體現多學科交叉的一個專業,往往涉及諸如美學、哲學、材料學、人體工學等諸多學科和領域。一款優秀的產品設計,應該具備功能、結構、外觀、色彩、制作工藝等多方面的優良因素,因此,產品設計專業的課程必須注重對學生進行相應能力的培養。“素描”是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入學后最先接觸到的設計學基礎課程,作為表達設計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在課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該課程的意義在于它不單單只是一門基礎課程,更重要的還在于它是一門尤為關鍵的引導學生如何由繪畫走向設計的過渡課程?!爱斍?,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而教學團隊需要對先前的簡單、單一的素描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將普通素描逐漸轉向與各個專業相結合適應的設計素描?!盵2]因此,如何更好地承前啟后、做好與傳統素描的銜接和向設計素描過渡,如何引導學生從造型基礎訓練轉向設計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設計專業意識和設計思維創造力,是對當前產品設計專業“素描”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正是本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意義所在。
四、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在產品設計專業的“素描”課程教學實踐中,如何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素描的積極性,如何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設計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如何使本課程真正體現出其“銜接”與“橋梁”的作用,筆者認為,應當提倡嘗試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而非一成不變的、與設計脫節又各自孤立的傳統教學模式。具體改革思路如下:
(一)在“結構素描”的訓練單元,引導學生體會設計史上經典產品的形態美追求
產品是訴諸于形態而呈現的,形態是產品設計得以實現的載體。故而,形態的表達在產品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素描作為表現形態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解決的正是形態的問題。形態美觀不美觀,形體準確不準確,都將關乎一款產品設計的成功與否。通過素描的造型訓練,使學生在做產品設計構思時,可以迅速準確地捕捉和表達形態。
在“素描”課程的“結構素描”訓練單元,可以通過布置課后小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并表現設計史上的一些經典范例,比如“秦漢青銅燈具”?!扒貪h燈具的設計成就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功能合理、結構科學、造型生動、裝飾富麗?!盵3]通過對設計史上經典范例的結構素描表現,使學生深刻體會其結構與形態美感,同時,體會設計史上不同階段對產品形態美的不同追求。一方面可以鞏固結構素描訓練的內容;另一方面,使學生得以在經典的產品中理解素描,也在對之進行素描表現的同時理解設計。
(二)在“超寫實素描”訓練單元,引導學生體會設計史上經典產品的材質美追求
產品離不開材料,產品通常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因此,了解不同材料的質感和肌理美感,對于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也十分必要,電腦時代的產品設計依然離不開對材料質感和肌理的認知。比如當我們在渲染產品模型的時候,通常都要加入材質、色彩與肌理的因素進行渲染。這就要求學生對不同材料的質感和肌理美感要有相當的了解和認知,才能將其合理應用到產品模型渲染上,從而準確地將產品的理想形態展現出來。
“超寫實素描”訓練作為“素描”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版塊,目的就在于通過對木材、陶瓷、金屬、塑料等不同材質的精微素描表現,加強學生對材料肌理和質感的理解。因此,在本訓練單元,可以通過布置小幅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關注和表現設計史上的一些經典范例,比如“明式家具”和宋“哥窯”瓷器,通過對其質感和肌理的了解與描繪,使學生深刻體會我國古代產品設計對于材質美的極致追求。
(三)在“創意素描”訓練單元,布置不同主題的創意設計小作業,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創意素描訓練是“素描”課程的最后一個版塊,也是本課程最重要的版塊。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不同主題的創意設計小作業,比如以圖片為教具,引導學生關注諸如“古文字”“現代雕塑”等具有高度抽象化特征的藝術領域,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其天馬行空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
五、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本著上文所表述的教學改革思路,筆者精心設計了不同主題的“訓練單元”,并將其有機穿插在“素描”課程的三大教學版塊中進行,利用靈活機動的教具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巧妙地把設計意識滲透到產品設計專業 “素描”課程的教學活動中。
(一)快題訓練
即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一“快題訓練”的設計創意和結構素描表達。正如林家陽老師所說“‘短、平、快是設計素描在速度上的一大特點,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培訓學生的一項技能?!盵1]13本訓練單元內容的設定是本著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開啟設計思維,循序漸進地進入設計狀態的思路展開的。通常利用微信“課程群”發布若干與“快題訓練”主題相關的設計經典范例,并結合范例做簡要講解,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了解設計經典,理解其設計思路,確保學生從中獲得足夠啟發,從而能夠舉一反三地完成一款設計。
如在發布快題“運用‘比例變異手法完成一款產品設計”的同時,同步在課程群里發布兩款經典設計,即波普風格的“手套沙發”(羅莫齊設計)和“舌椅”(保蘭設計),并介紹其“比例放大”的設計手法,讓學生對波普風格的產品設計有一定了解。在這樣的啟發下,學生們很快就畫出了諸如“曲別針椅”“白玉杯燈”等設計方案。在此環節訓練過程中,有的主題尚缺乏經典范例,做為一種嘗試,也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如在課程的“創意素描”版塊,在發布快題“運用‘文字元素完成一款產品設計”時,結合“課程群”里發布的如“日”“月”“人”“山”“水”等字的甲骨文和小篆寫法,向學生介紹我國很多象形古文字的高度抽象性特征,一方面讓學生得以體會我國古文字強烈的象形性和會意性,另一方面啟發學生深刻體會其高度的抽象性。同時,因其抽象特征與現代設計的簡約風格不謀而合,故而在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參考和運用。學生在這樣的啟發之下,繪制出了“笑口常開”開瓶器、甲骨遺風之“羊”衣架、“月·引”路燈等運用古文字元素完成的設計方案。
(二)專題訓練
產品設計專業“素描”課程的學時有限,帶動學生課下自學也是本訓練單元的目的之一。引導學生課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設計史上某一專題產品設計進行系統梳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簡短的專題分享。此訓練單元通常穿插在“創意素描”版塊進行。內容設定是本著引導學生更多關注中國古代設計經典,培養學生對中國產品文化的自信和文化傳承意識,同時,學會用各種創意表現手法提取其經典元素,進而賦與設計以更多的文化和藝術內涵的思路而展開的。
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學生進行10分鐘的簡短專題分享,針對疏漏與偏差,教師要及時糾正和補充。如筆者設計的訓練專題:“關注‘青銅時代并運用青銅文化經典元素完成一款產品設計”,此專題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產品設計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即材料學意義上的青銅階段,并通過對史上經典青銅器有特征的局部進行“解構”,完成一款產品設計。針對學生“專題”分享的疏漏之處,筆者做了簡短的補充和深化。經過學生課下自學的收獲和教師課堂的啟發,學生順利完成了“四羊方尊”筆掛、“鐘照”磁光燈、“聞古”耳機、“三星堆面具”垃圾桶、“長信宮”垃圾桶、“三元”連盞燈等從青銅器上提取經典元素的設計方案。
六、結語
做為產品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素描”教學,固然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表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我們還應該認識到,面對大一的新生,其設計思維的養成需要通過教師適當地引導和啟發。教師不僅僅只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通過素描的課程教學,開啟了學生的設計思維,讓學生了解并深刻認識到素描與產品設計的密切關系,從而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筆者正是在“素描”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建構了一些個性化的訓練單元,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實踐證明,這樣的探索是具有一定的成效和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林家陽.設計素描教學[M].上海: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4:17.
[2]張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教學探究[J].工業設計,2017(5):118-119.
[3]劉華東.中外設計史[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48.
作者簡介:韓穎,碩士,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