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昕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微課在食品分析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探討在食品分析課程中合理應用微課的方法,旨在推動信息化背景下的專業課程改革,為中等職業學校的食品類專業課程改革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微課;食品分析;教學改革;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R28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2-0085-02
食品分析是食品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內容是分析測定食品中一般成分和食品添加劑的含量,以及農藥、獸藥、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主動學習熱度不夠,導致課堂學習的應用轉化效果較差。信息技術的迅速突破和發展,使微課成為一種應用廣泛的輔助教學手段。微課將課程的專業知識濃縮后,通過視頻、動畫等方式轉化為容易理解吸收和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大大增強教學效果。探討在食品分析課程中合理應用微課的方法,旨在推動信息化背景下的專業課程改革,為中等職業學校的食品類專業課程改革提供理論支持。
1 微課的定義及內涵
微課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首創的,并于2010年傳入我國。自2012年以來,在教育部的引領和推動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助推下進入教育領域。
我國教育領域對微課的定義是,在10 min的時間內,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利用現代先進網絡技術將精心設計的信息化教學內容,以流媒體等形式簡短、完整地展現出來的教學活動。
現在的社會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們習慣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進行碎片化學習,所以將微課時間控制在3~6 min,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不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微課不僅拘泥于視頻等流媒體方式,新興的微課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穎概念融合在一起,增加更多的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溝通、研討、交流環節,且同步于教學進度,更側重于主動輸出和有效反饋。
2 食品分析課程中微課存在的問題
為掌握微課在中職院校食品分析課程中的應用效果,選取遼寧省內中等職業學校藥品食品檢驗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調研對象,以網絡問卷和個別訪談的方式開展調研。收集匯總調查問卷后,利用統計學原理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調研結果表明,中等職業學校食品分析課程微課的應用存在以下問題。
2.1 內容形式單一
多數教師在制作微課內容時,認為用PPT等多媒體軟件制作精美、絢麗或者攝錄的視頻材料新穎,就代表微課內容質量高。加之多數教師對動畫設計、圖片修整等軟件的應用能力有限,導致食品分析課程微課的設計形式單一,多數為PPT展示和攝錄視頻。食品分析中種類繁多的實驗原理和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不能有效的通過Flash動畫、3D模擬、視頻展示等方式進行生動的教學演示,導致教學手段嚴重滯后于信息技術發展。
2.2 設備和軟件不足
中職院校發揮著延續義務教育的作用,學生不用承擔或者部分承擔學費,而且沒有教學課題和教學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使得學校在教學設施設備等方面的資金有限。而微課的內容設計、課堂課程演示和在線資源共享,都需要一定的設備、軟件和運營資金支持。例如: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3DMaxs等微課設計軟件的版權;能夠順暢運行上述軟件進行微課設計的電腦設備;教室展示多功能投影儀;網絡云端共享微課空間的租賃或購買等。
2.3 學生參與度較弱
中等職業教育的受眾是中職學生,學習的基礎較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對知識的領悟能力有待提高。中職院校在設計食品分析微課的過程中,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微課的設計中。因此,大部分微課未能從學生角度進行設計和展示,而是成為教師教學成果的比拼工具。
2.4 內容與崗位需求脫軌
食品分析課程設計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崗位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把最新的食品檢驗標準納入課程教學,使授課內容始終超前于企業的崗前培訓,充分體現中職教育為學生、為企業、為社會服務的宗旨。然而,在食品分析微課的設計過程中,往往缺失前期深入企業的調研環節,未根據實際崗位需求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開發微課資源庫,導致微課缺乏針對性。學校與企業脫軌、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脫軌等問題,一直是阻礙職業院校發展的瓶頸。
3 提升食品分析微課質量的措施
3.1 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和合理地利用現有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不僅要加強食品科學教師的理論水平,還要加強教師的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操作水平。
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PPT、視頻制作、Photoshop,
Dreamweaver,Flash,3DMaxs等軟件的操作系統培訓,拓展教師制作微課的方式和手段。組織教師參加校內(或省級)和國家級的微課競賽,以賽代練、取長補短。同時,適時安排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參觀學習,或者到其他職業院校交流經驗,拓展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
3.2 爭取項目資金投入
職業院校的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技術相融和后創新教學模式,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首先,向所在院系、學校或所屬政府爭取設備和軟件的資金支持。其次,充分發揮校企合作中企業的能動性作用,將教師制作的微課課件用于企業的崗前培訓或者職工能力提升培訓。再次,向合作企業爭取部分合作項目資金或配套設施設備,以滿足教師制作微課、展示微課、應用微課的基本設施設備和軟件要求,達到學校和企業雙贏的目的。
3.3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中職院校制作微課,其主要受眾是學生,課程的內容不僅要體現出學校和教師的主動求變,還要充分了解在讀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以及畢業生從事相關工作需要的職稱素養。因此,微課制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食品分析知識由抽象向生動立體轉變、由紙面向多維轉變,讓學生由被動授課轉為主動求學。同時,圍繞中職學生在日常學習、畢業實習、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詮釋食品分析中抽象和難于理解的知識點。
4 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傳統課堂的教學輔助手段,是食品分析課程以及其他專業課程改革的首選。中職教師應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微課融入食品分析課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從而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吳杰.微課技術在《食品分析》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6(12):11-17.
[2] 馬勤閣,魏榮銳,柳文敏,等.淺談微課在中藥學課程中的應用[J].山東化工,2017(3):116-117.
[3] 熊紅英.“微課”不微--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策略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46):86-86.
[4] 袁貴英,謝克英,錢志偉,等.基于食品檢驗崗位能力培養的高職食品理化分析課程設計與實踐[J].河南農業,2015(16):26-28.
[5] 田洋.制劑技術微課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9(4):91-92.
Application and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Analysis Teaching
MA Xin
(Benxi Chemical Industry School, Benxi Liaoning 117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food analysis teaching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 in food analysis cours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food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micro-course; food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informa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