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芹



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護理管理中風險控制的應用價值。方法:擇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間淄博市淄川區中醫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患者,隨機均分后進行基礎護理干預(對比組) 和基礎護理干預+風險控制管理(試驗組) 的臨床對比研究。結果:試驗組在基礎護理干預基礎上強化風險控制管理后糾紛事件與意外事件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僅采用基礎護理干預的對比組,且護理評分、環境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比組,組間差異明顯(P < 0.05) 。結論:風險控制的實施不但利于感染科護理管理中糾紛事件及意外事件的減少,而且對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提升起到顯著促進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風險控制;感染科;護理管理
通常情況下醫院感染科所涉及的病種較多且病癥較為繁雜,同時還具有一定傳染性,護理及管理不當情況下極易發生交叉感染。對臨床工作者、其他住院患者以及陪護家屬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脅。近幾年,有研究者發現通過加強風險控制可實現臨床風險事件發生率的有效降低[1]。鑒于此,為了確切了解風險控制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組調查特在淄博市淄川區中醫院感染科擇取了患者展開臨床對比研究?,F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5月~2020年12月為本次研究時段,樣本選擇取此時段內淄博市淄川區中醫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患者,隨機將其均分后以試驗組和對比組命名,兩組基線資料統計如下:試驗組(n = 43) 男患者占比58.14 %(25/43) ,女患者占比41.86 %(18/43) ,患者年齡最下限為29歲,最上限為67歲,中位年齡數值為(48.14±3.42) 歲,患者病程最下限為7 d,最上限為24 d,中位病程數值為(13.65±2.27) d;對比組(n = 43) 男患者占比55.81 %(24/43) ,女患者占比44.19 %(19/43) ,患者年齡最下限為30歲,最上限為67歲,中位年齡數值為(48.85±3.19) 歲,患者病程最下限為7 d,最上限為23 d,中位病程數值為(13.56±2.29) d。本組所納入的86例研究對象均對本次研究工作持支持態度。兩組上述基線資料對比中,組間差異不具備統計學價值(P > 0.05) 。
1.2 方法
對比組予以基礎護理干預。具體包括加強科室環境的消殺工作,定時進行全面清潔與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并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進行針對性健康知識普及,同時督促其嚴格按照醫囑要求規范用藥。
試驗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強化風險控制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組建風險控制護理小組:在科室內組建一支由主治醫生、護士長以及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為組內成員的風險控制小組。定期對組內成員進行專業培訓,增強其對風險控制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其風險管理認知水平,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標準及監督方案。同時,應針對組內成員建立相對完善的考核機制以及相應的獎懲措施,旨在不斷促進組內成員專業水平的高效提升,確保風險控制護理小組始終保持一種良性循環氛圍。
(2)風險管理實施辦法:在主治醫生及護士長的帶領下定期召開小組座談會。旨在鑒別和判斷科室內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并追溯風險事件的發生原因,對風險因素進行詳細登記。同時組內成員應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層次研究與商討,經總結后提出切實可行的個性化解決措施。此外,在進行針對性研究與商討時應就問題原因及影響制定出相對全面的風險控制計劃,對相關護理人員的職責范圍進行明確劃分,確保各項管理任務能夠得到貫徹執行。 在臨床實際護理工作中,一旦發生意外事件或醫療糾紛應立即上報,以便及時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來更好的保障患者家屬的健康與切身利益。就醫院感染科而言,交叉感染、用藥錯誤、溝通不佳、患者信息錯誤等是臨床工作開展過程中較為多見的幾種意外事件,上述事件中無論哪種發生于感染科日常工作中均會對患者的健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因此,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應時刻注意對患者的全方位保護,并確保保護措施的針對性,同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溝通關系,通過及時有效的交流來提升患者的臨床依從性,促使其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進行臨床配合。
(3)風險管理評價:定期對風險控制效果進行歸納總結及評價,并督促相關護理人員對日常工作中的欠缺之處進行進一步完善與強化,以此來促進護理質量與護理效果的不斷提升。護理人員在開展日常工作時應多關注患者及家屬的護理需求,聽取其護理意見,旨在通過多方聯動來更好保障本科室的風險控制管理質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事件及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2]。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糾紛事件及意外事件發生情況;(2) 對比兩組護理狀況評分及環境情況評分;(3)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調查數據,檢驗值呈現P < 0.05表明數據有統計學對比價值。
2 結果
2.1 糾紛事件及意外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通過觀察表1可知,試驗組在基礎護理干預基礎上強化風險控制管理后共出現了2例糾紛事件和1例意外事件,所占構成比分別為4.65 %(2/43) 和2.33 %(1/43) ;而對比組采用基礎護理干預后共出現了6例糾紛事件和8例意外事件,所占構成比為 13.95 %(6/43) ,和18.60 %(8/43) ,經對比后發現,實驗組的的糾紛事件及意外事件發生率更低,組間差異明顯(P < 0.05) 。
2.2 護理評分及環境評分情況對比
通過觀察表2可知,試驗組在基礎護理干預基礎上強化風險控制管理后該組的護理評分和環境評分顯著高于僅采用基礎護理干預的對比組,組間差異明顯(P < 0.05) 。
2.3 護理滿意度對比
通過觀察表3可知,試驗組在基礎護理干預基礎上強化風險控制管理后43例患者中共有40例對本組護理服務質量持滿意態度,其中非常滿意患者占比51.16 %(22/43) ;而對比組僅采用基礎護理干預后43例患者中共有33例對本組護理服務質量持滿意態度,其中非常滿意患者占比41.86 %(18/43)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對比,前者顯著高于后者(93.02 % > 76.74 %) ,組間差異明顯(χ2 = 4.479,P = 0.034) 。
3 討論
相較于其他科室而言,感染科發生意外事件的概率更高,且該科室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對患者本人及其周邊人群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存在較大威脅[3]。因此,有必要在科室的日常護理工作中不斷加強風險控制管理,以期通過該措施的實施來促進臨床護理質量的高效提升。感染科風險主要體現在:(1) 科室交叉感染風險較大,且護理人員屬最易感人群,究其原因是因為其與患者的接觸最多,而患者作為病原體攜帶者,其體內的病原體就是導致疾病傳播的主要根源。(2) 與其他科室相比,感染科所使用的消毒試劑及有毒化學成分物品要多出許多,針對該科室患者使用的一些藥劑也會產生細胞毒性。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若患者較長時間接觸此類試劑,那么護理人員也將會因長期接觸有毒物質而影響其身體健康。(3) 感染科患者大都被安排于隔離室中,與外界的交流機會大大減少。因此,患者的情緒情況較為不佳,精神壓力也相對較大,為此導致其臨床配合度及依從性較低,進而對疾病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不利影響。(4) 該科室的護理效果與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高低存在較大關聯,且患者自護能力及臨床配合度的高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風險隱患。在此背景下,淄博市淄川區中醫院針對感染科護理管理工作實施了風險控制管理,通過組建風險控制護理小組,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對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甄別與判斷,并進行針對性預防來降低意外事件及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提高風險控制管理水平[4]。本研究中試驗組在基礎護理干預基礎上強化風險控制管理后糾紛事件與意外事件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僅采用基礎護理干預的對比組,且護理評分、環境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比組,組間差異明顯(P < 0.05) 。這一結果充分說明的風險控制在感染科護理管理中的顯著應用價值[5]。
綜上所述,風險控制的實施不但利于感染科護理管理中糾紛事件及意外事件的減少,而且對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提升起到顯著促進作用,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淼.風險控制在感染管理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7):90-91+94.
[2]丁珍鳳.風險控制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的實施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7):243.
[3]玄秀英.風險控制在感染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A1):297.
[4]湯才紅,王莉娜,鄭萍,江流.風險控制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的實施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4):160-161.
[5]夏旭.風險控制在感染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8):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