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艷




摘要:目的:研究自制按壓止血儀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間選擇120例骨折臥床患者作為本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使用棉簽直接壓迫止血,實驗組采用自制按壓止血儀止血,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拔針后穿刺點情況,實驗組出血0例、淤血3例、血腫2例,與對照組相比(6例、10例、7例),差異性顯著(P<0.05);拔針后舒適度:實驗組的舒適度為91.67%,對照組63.33%,兩組相比,實驗組明顯偏高(P<0.05);拔針后按壓時間:實驗組的平均按壓時間(4.12±0.61)min明顯短于對照組(6.78±0.78)min,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效率:實驗組有效率高達93.33%遠遠優于對照組(66.67%),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應用自制按壓止血儀進行止血可有效減輕護士負擔,省時省力,顯著增強止血效果,該種止血方式傷害性小,建議臨床推廣普及。
關鍵詞:自動按壓止血儀;骨科;四肢手術;臨床應用;
目前,臨床上進行穿刺或是拔針后采取的止血方法,通常為護士、患者或者其家屬使用棉簽用力按住穿刺部位,以此起到止血的效果[1-2]。但往往在實際操作中,效果并不如意,主要是由于護士、患者或其家屬難以準確把握穿刺部位、按壓力度過大或按壓時間不足等,使得患者因止血不當穿刺處出現滲血、淤血等現象[3-4]。這不僅對患者造成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也變相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延長工作時間。基于此,筆者針對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間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者采用自制按壓止血儀進行止血,同時展開分組對比,探討自動按壓止血儀與直接使用棉簽按壓止血的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展示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入選對象共計120例,均為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間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者,將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n=60,其中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齡66歲,最小年齡45歲,中位年齡(55.6±6.2)歲;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21例,年齡最大65歲,年齡最小44歲,平均年齡(54.8±7.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顯示組間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予以組間可比性。
納入標準:(1)無凝血功能障礙者;(2)無血液系統疾病;(3)無脾功能亢進者;(4)無惡性腫瘤等病史;(5)年齡范圍18~80歲;(6)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試驗,且本試驗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2)同時伴有精神障礙、影響正常交流者;(3)無法積極配合試驗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于拔針前將棉簽放在穿刺部位前方,拔針后馬上用棉簽用力按壓住穿刺部位,壓迫時間5~10min。實驗組則在患者結束治療拔針后,使用棉簽或無菌棉球覆蓋穿刺點,然后佩戴自制按壓止血儀,5~10min后觀察止血效果。
1.3 評價標準
(1)觀察兩組靜脈拔針后穿刺點情況,具體分三種情況:壓迫止血后血液仍從穿刺點流出≥0.5ml為出血;皮下有直徑≥0.05cm片狀出血,暗紅色或紫色判定為淤血;高出皮膚表面的圓形、邊緣不清、直徑≥0.5cm腫塊,可觸及的結節囊性即為血腫;
(2)舒適度分為四等級,無不適、輕微不適、中度不適和嚴重不適,舒適度=無不適度;
(3)比較兩組患者的平均按壓時間及按壓有效率,有效按壓無出血、淤血、血腫,無效按壓則反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包驗證分析本組數據,平均年齡、時間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組間配對t檢驗,有效率、占比、構成比等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當組間差異顯著,P<0.05,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靜脈拔針后穿刺點情況分析
由表1數據可見,實驗組患者拔針后出血0例、淤血3例、血腫1例,而對照組中6例出血患者、10例淤血、7例血腫,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靜脈拔針后舒適度對比
由表2數據可見,實驗組中無不適患者55例,舒適度91.67%,對照組中無不適38例、輕微不適17例、中度不適4例、嚴重不適1例,舒適度63.33%,與實驗組相比,對照組明顯偏低,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
2.3 對比兩組患者靜脈拔針后的平均按壓時間
由表3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的平均按壓時間為(4.12±0.61)min,明顯比對照組(6.78±0.78)min更短,組間差異顯著(P<0.05)。
2.4 兩組患者靜脈拔針后的按壓有效率分析
由表4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的按壓有效率可達到93.33%,對照組僅為66.67%,組間相差顯著,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
3討論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5-6],我國靜脈輸液治療占住院患者90%~95%以上,且輸液治療往往治療到住院結束。面對如此龐大的輸液量,不僅大幅度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更增加了護理風險,隨之而來是對靜脈輸液護理的更高要求標準。目前,臨床大部分護士只看重穿刺時的一針見血,并未注意患者拔針后的按壓止血,如果按壓不當極易導致針眼處皮膚出血、淤血,甚至出現皮下血腫等現象[7]。總結原因發現:其一,按壓時間短。正常人的凝血時間為1~3min,至少按壓3min,才能有效防止皮下出血的發生。特殊群體如長期應用抗凝藥物、老年人、血小板異常者,按壓時間為5~10min。2017年第一版靜脈治療護理技巧操作手冊及2016年美國靜脈輸液治療實踐標準提出:穿刺點滲血及皮下出血是靜脈輸液、靜脈采血及外周靜脈導管的并發癥,其中還提到,按壓應以不出血為止,標準時間一般5~10min。其二,按壓面積小.一般都認為靜脈拔針時按壓的部位應該是針眼處,其實靜脈穿刺拔針后有兩個出血點,一個是皮膚穿刺點,另一個是血管出血點。其三,按壓方法不標準.傳統按壓方法為食指或拇指的指腹壓力長度小于2cm,按壓無法達到兼顧2個出血點的要求;而正確的按壓操作為拇指縱行與血管平行時才能滿足同時按壓2個出血點的要求[8-9]。
相比傳統的止血方式,自制按壓止血儀優勢在于其操作簡單、方便,能減少出血、血腫及淤血等不良反應,提高患者舒適度,節省護理操作時間,臨床應用效果好,制作簡單,成本低,同時符合預防感染的要求。其制作以手表原理設計主體框架,采用彈性、帶有魔術貼、可調節松緊度的固定帶;制作圓弧形按壓體,為硅膠材質,柔軟有彈性;按壓主體設置螺旋條紋,可調節按壓墊的高度;按壓體正面安裝鬧鐘,設置按壓時間,鬧鈴提示。總結,該自制按壓止血儀取材方便,制作簡單,經濟實用,硅膠按壓墊能夠同時按壓2個穿刺點,按壓舒適、效果好、可有效保護患者的血管,鬧鈴時間設置功能,有效保障按壓時間,按壓帶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清洗晾干備用,按壓體采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即可,性價比高,可反復使用。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自制按壓止血儀的實驗組患者靜脈拔針后穿刺點情況良好,舒適度和有效率也相對較高,平均按壓時間(4.12±0.61)min,與傳統按壓止血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進一步驗證自制按壓止血儀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自制按壓止血儀的臨床應用效果理想,可顯著提升按壓有效率,縮短按壓時間,提升患者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建議臨床大力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臧慶巧. 電動止血器在四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和護理措施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003(009):77.
[2]楊雨妍. 基于"微創"理念的出血止血儀器的應用效果探討[J]. 中國科技投資, 2018.
[3]尹怡, 木建琮, 莫莉. 電動氣壓止血儀在骨科手術中使用的體會[J]. 飲食保健, 2018, 5(049):38.
[4]楊陽. 電動止血儀結合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 醫療裝備, 2021, 34(20):2.
[5]張婷. 氣壓電動止血儀在四肢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 醫療裝備, 2021, 34(15):2.
[6]Haznedaro, lu Ibrahim Celalettin,?elebier Mustafa. Anti-infective and wound-healing pleiotropic actions of Ankaferd hemostat.[J]. Turk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20,50(5):
[7]韓玉琴. 氣壓電動止血儀在骨科四肢手術中的應用及護理[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470-470.
[8]雷波. 電動氣壓止血儀襯墊的選擇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4):2.
[9]賀聰. 自制止血壓脈一體帶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