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SPOC,英文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既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 福克斯教授提出和使用的。Small是相對MOOC(大型開放性在線課程)中的Massive,Private是相對MOOC中的Open。SPOC課程相對動輒上萬在線學生的MOOC課程來說,人數較少,通常為幾十到幾百人不等,并且不是所有的申請者都能參加SPOC,通常只有達到一定資格條件的申請者才會被納入SPOC課程體系中。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高校SPOC教學主要是針對校內學生設置,其基本模式是將線上教學資源和線上或線下翻轉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目前SPOC教學中的線上教學資源主要采用網絡上已經公開的MOOC視頻或本校已經過教學適用性評估的在線資源等[3]。學生根據教師安排在線下將教材和線上資源結合進行自主聽課學習并分小組搜集案例和問題。然后在實體課堂教學或在線集體授課中以翻轉課堂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務案例中,相互之間設置問題、討論并分析解決問題[4]。最后,由老師對大家分析討論及解決問題的成果進行點評并搜集歸納整理用于期末考評。整個課程需要學生按時完成線上線下的任務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主導性[2]。基本模式如下圖1所示。

圖1 SPOC課程體系圖
為了檢驗SPOC課堂效果,特以河南某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為試點進行實踐操作,實施SPOC教學的班級是金融學本科1701班。本次線上教學主要以學校已經建設完成的《公司理財》線上視頻課程并輔以配套教材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內容,并在線上統一要求學生聽完相應課程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單元測驗和期末考試。課下對相應疑難問題學生可以在線上或線下分小組或集體討論。在學期中的課上時間由老師進行簡單的課堂授課,并對線上搜集的學生問題和提前準備好的實務案例引導學生分組自主討論并參與式的進行解答。其次,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記錄匯總,納入期末綜合考評中。參與該課程的學生有60人,實踐效果,見表1。

表1 SPOC教學效果分析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生課上課下任務參與度除翻轉課堂外均為100%,任務完成率較高,均為85%以上。期末考試完成率較高,但及格率及平均分數相比平時的線上視頻課及單元測驗較低。翻轉課堂雖然參與度及完成率較低,但整體及格率及平均分數均高于期末考試,學生綜合期末成績及格率及平均分數相較單純的期末考試有所提高。
課程制作成本不高,實用性較強。由表3-1可以發現,SPOC體系設計的考核方式更加完善并且借助網絡在線資源更能降低教師考評學生的負擔、提高考核的效力、降低考核的成本。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基本是自負盈虧型,學校的創辦者及經營管理者對所辦學校有所有權及控制權,并且對所獲利潤擁有自主支配權。近年來政府對高校的劃分及定位逐漸清晰,應用型本科院在堅持服務地方或服務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同時,要抓好自身的經營管理并順應時代潮流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SPOC體系總體建設及運營成本要低于MOOC,若將翻轉課堂+任務處理+成果展示的課中環節也轉移到線上,更能節約授課成本,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運營模式。
潛在商機巨大,順應時代潮流。后疫情時代,各行各業都逐漸意識到互聯網模式下運營管理的重要性。未來,伴隨著更多不確定性風險因素,如何更好地把握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機遇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得不思考的內容。一旦網絡授課成為主流,應用型本科院校可憑借已經創立完善的SPOC課程體系更好地拓寬細分市場,將生源向全國各地拓展。
整合眾多高校優質資源,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課堂出勤率。在SPOC課程體系下,只需要一臺電腦連上網絡,不需要教師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面對面就可以不受局限的提取網絡上已有的各種優質資源為己所用[5]。在互聯網模式下可以借助人臉識別、不定時打卡等功能提高課堂出勤率。教師可以事先篩選出所需的優質網絡資源或通過團隊建設在線課程植入SPOC課程體系中,讓學生課下結合教材進行在線學習,教師甚至可以和學生一塊兒學習并在網絡上或課堂中分組或集體討論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案例中去解決問題并進行效果展示。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師資水平有限的情況下接觸到更高水平、更多精英人士的知識傳授,從而提高課堂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出勤率、避免單個教師單一化的知識講授。
降低教師負擔、節約教師成本、提高教師科研水平。SPOC課程體系建設完成后,可以實現無接觸下一個教師對應數十名到數百名的學生。極大了提高了教師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成本。將教師從更繁重低效率的備課任務中解脫,并能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更好地集中時間去做科研提升其專業認知。
第一,課程考核體系不完善。目前的SPOC教學模式仍局限于單元測驗和期末考試及教師針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記錄及考評。對于在線考試能否有效避免學生作弊及教師對于學生課堂表現記錄的公允性、合理性能否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質量仍有待完善。
第二,學生在線課程聽課狀況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仍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一定程度上無法避免在線代聽課、代考試甚至代替參加線上或線下翻轉課堂的情況,相關監督舉措仍有待提高完善。
第三,SPOC教學模式能否真正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收仍有待時間檢驗,在現有的仍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其未來能否得到較大幅度推廣及會不會出現新穎的設計方法來取代SPOC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第四,若SPOC得以推廣,競爭力更強的科研院所或高校的相關課程可能會擠壓一般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空間或者導致教育行業大洗牌甚至取代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地位。
應改善并豐富SPOC課程體系的考核模式,使其具有可選擇性。既能使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應試考核體系又能順應時代潮流下的素質教育考核體系,并能開拓出更新模式的考核方法,使其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考核要求,提升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公允性。
更大幅度的提升SPOC課程建設的技術含量,使SPOC課程體系更具有靈活性、創新性,減少了替代產品競爭威脅。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自負盈虧模式下不僅要節約成本,更要開拓市場,提高課程建設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這樣才能提高其盈利水平,形成良性循環。
由于未來存在一系列無法預知的因素,為了增強應用型本科院校SPOC課程體系的實踐操作性,可以嘗試建設部分學科的試點課程測試其應用效應并與傳統教學方法對比。目前國內部分學校已經建設了各式各樣的SPOC課程,如金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等,但大部分仍停留在嘗試階段,并沒有深入的挖掘其中的價值和潛力。應用型本科學院校具有較高的靈活自主性,在現代化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應主動抓住機遇求變并嘗試引領未來教育新潮流來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認可度和知名度。
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地方,在有限的資源內能否守好自己的地盤并占有他方市場是充分參與競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在全面信息化時代逼近之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充分利用好SPOC課程體系挖掘各層次各類人才來整合資源提高綜合競爭力,將自身打造為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