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土地確權頒證減少農地撂荒的區位差異與時間效應

2021-05-21 13:29:35吳曉婷楊錦秀曾建霞
關鍵詞:土地承包經營權

吳曉婷 楊錦秀 曾建霞

摘要:農地撂荒是在城鎮化進程中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在中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條件下,農戶非農化帶來的農地撂荒問題需要通過農地流轉來解決。確權頒證增強了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性和排他性,在農地流轉便利、流轉收益較大的情況下會促進農地流轉,進而減少農地撂荒。采用四川省9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縣區市426戶農戶的調查數據,運用內生轉換Probit(ESP)模型的分析表明:已確權頒證農戶的農地撂荒概率顯著低于未確權頒證農戶,土地確權頒證能夠有效抑制農地撂荒;土地確權頒證減少農地撂荒具有區位差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抑制效應在平原地區、丘陵地區和山區依次遞減;土地確權頒證減少農地撂荒具有時間效應,越早確權頒證的農戶農地撂荒的概率越低。各地應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但不能為“頒證”而“確權”,要與“三權分置”改革相配合,切實保障農戶土地權益,有效促進農地流轉;在山區和偏遠地區,還應克服農業生產及自然條件的限制,降低農地經營成本,擴大農地流轉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確權頒證;農地撂荒;農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非農化;農業生產區位

中圖分類號:F32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8131(2021)01-0113-12

一、引言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經歷了一定程度的農地撂荒。農地撂荒的產生是受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的復雜過程,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副產品,通常是由農業生產密集度的提高和農民非農業就業機會的增加或者農業保護政策與生產者脫節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3],會直接影響到糧食安全和小農的生計[4-5]。在全球范圍內,非戰爭及災害引起的農地撂荒最早發生在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國家[6-8],因而歐美國家較早開始研究農地撂荒問題[9]。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盡管人均耕地少,也出現了較為普遍的農地撂荒現象,尤其是在山區和丘陵地區,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9-10]。李升發等(2017)在2015—2016年對中國山區235個村莊進行了調查,發現78.30%的村莊發生過農地撂荒,農地撂荒率達到14.32%[12]。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對于中西部地區一些偏遠地區農戶來說,土地已然成為“雞肋”,放棄農業、外出非農就業成為部分農民的“理性選擇”。

農地撂荒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和制度問題[13]。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提高了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地位,導致城鄉差距拉大,促使原本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被“拉向”城市,從而導致部分貧瘠或偏遠的農地撂荒[6][14]。實際上,農地撂荒的原因是復雜的,包括經濟、生態、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農業勞動力的相對短缺[15],農田的肥力水平、地理位置以及地質災害對農地撂荒都有很大影響[16-18]。比如,山區的農地撂荒率較高,而平原和丘陵地區的農地撂荒率較低[19]。相關制度安排,尤其是土地制度也可能引發農地撂荒[5][20],如耕地補貼和農地流轉等政策的不完善會導致土地利用率下降,并進一步引發農地撂荒[21]ADDINNE.Ref.{63DAA01F-834C-47A8-9DFF-D37671F8A0B6}。

土地產權的不穩定抑制了農戶進行農業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22],進而可能引發更多的農地撂荒。因此,保障農民的土地產權安全被視為遏制農地撂荒的一種有效手段[13][23]。土地登記和土地認證是獲得土地法定產權保障的主要方式[24]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那么,目前正在中國農村大力推進的土地確權頒證能否有效抑制農地撂荒?對此,學術界存在爭議。多數研究表明,土地確權頒證可以提高地權的穩定性與排他性,促使農戶采取符合政策預期的土地利用行為,盤活低效閑置土地,進而顯著降低農地撂荒的發生率[13][23]。但也有觀點認為,產權不穩定會使農戶害怕失去土地而不敢隨意撂荒[25]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土地確權頒證使得產權得到穩定并提高排他性,反而可能會促使能夠非農就業的農民不再擔心失去土地而選擇撂荒。

筆者認為,當前中國的農地撂荒現象與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是緊密相關的。一些農戶主要勞動力甚至全部勞動力的非農化,必然造成其無法經營全部或部分承包地,農地撂荒或低效經營就成為可能。因此,在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條件下,要從根本上解決農地撂荒問題,就必須促使非農化的農戶將其承包地流轉出去,讓其他農業經營主體來經營。而確權頒證增強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性和排他性,會對農戶的農業生產和土地處置行為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到農地流轉與撂荒的選擇。所以,研究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影響,不應囿于兩者間的直接關系,而應考慮農地流轉的情景。基于此,本文首先從理論上探究土地確權頒證通過影響農地流轉抑制或促進農地撂荒的機制,然后采用對四川省9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縣區市的調研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并從區位異質性和時間效應兩個方面予以進一步驗證。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根據恰亞諾夫的農戶經濟理論,在擁有耕地使用權時,農戶可能存在以下行為:自我耕作、流轉他人和撂荒耕地[26]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在不同的土地產權安排下,農戶土地利用行為存在顯著差異[27]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因而土地產權制度的變革會對農地撂荒產生重大影響。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的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所有并由集體統一經營,這使得農戶無法成為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抑制了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并削弱了農戶的議價能力[28]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改革開放后,農村土地仍然屬于集體所有,但由農戶承包經營,使農戶成為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改革開放不但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也開啟了快速城鎮化之路。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大量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進城從事非農產業,尤其是當農戶的全部或主要勞動力非農化后,其全部或部分土地不能自我經營時,作為市場主體的農戶需要進行理性選擇:是流轉,還是撂荒,或是低效率經營?而影響該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土地產權屬性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農民家庭承包是當前中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根本,土地確權頒證在本質上就是以使用權證書的形式來界定和穩定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29]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土地確權頒證進一步增強了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性和排他性,進而對農戶的生產經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確權頒證減少了農村土地政策變化的不可預期性,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更為穩定并更有保障,同時也穩定和強化了農戶的土地價值剩余索取權。從農戶的農地撂荒行為來看,土地確權頒證具有抑制效應還是促進效應,更多地取決于農地流轉的難度和預期收益。當農戶自己不經營其全部或部分承包地時:如果承包地可以順利流轉給他人并能獲得預期收益,農戶會傾向于將土地流轉出去,土地承包經營權穩定性和排他性的增強則可以進一步保障其自身的土地權益和可獲得的收益(剩余索取權),這時的確權頒證會促進農戶進行土地流轉,進而減少農地撂荒;如果承包地不能順利流轉給他人或不能從流轉中獲得預期收益,農戶會傾向于撂荒農地或進行低效率經營(投入相對少和低素質較低的勞動力),土地承包經營權穩定性和排他性的增強則會強化其潛意識里的土地“私有”認知,并不再擔心由于自身行為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被剝奪而隨意處置其承包地,這時的確權頒證會促使農戶更多地選擇撂荒承包地,進而增加農地撂荒。

綜上所述,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影響農地流轉來實現的(見圖1)。

從當前中國農村的實際來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強調農民主體地位,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各級政府也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促進農地流轉。尤其是農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推進,進一步為農地流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機制支撐,農戶的土地權益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因此,從總體上看,農村土地流轉日益便利化、低成本化,農戶的土地權益日益合法化、穩定化,進而土地確權頒證會抑制農地撂荒的發生。然而,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土地產權制度改革進程各異,農地流轉實踐也存在異質性,因而土地確權頒證的農地撂荒抑制效應也具有區域差別。由于各地農地流轉制度的好壞難以準確評價,這里主要從區位條件和確權時效對農地流轉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根據杜能的農業區位理論,市場價格決定農業生產和經營行為,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費用關乎生產利潤,產地距離市場越遠交通等成本越高,一旦利潤為零甚至為負,農戶則可能放棄對土地的生產經營投資。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區位條件異質性明顯,土地利用程度與市場活躍程度也不同。MacDonald研究(2000)發現偏遠和貧困地區的農地撂荒現象最為廣泛,而且在山區尤為明顯[9]。平原地區通常基礎設施、交通條件較好,且農地經營的規模效應顯著,因而農地流轉可以獲得較大收益。丘陵地區的大部分土地并不貧瘠,但耕作成本較高,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和規模效應也較低,農地流轉可以獲得的收益較小。而在山區,土地貧瘠甚至不適合耕種,土地產出率低,且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或遠離城市,農地規模效應難以實現,農地流轉可以獲得的收益也很少甚至是負收益。因此,平原地區、丘陵地區和山區的農戶進行農地流轉的條件及獲得的相對收益是不同的,當其非農化后選擇流轉承包地的概率依次遞減,而選擇撂荒承包地的概率依次遞增,進而土地確權頒證的農地撂荒抑制效應也依次遞減。

中國的改革是漸進性的,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也不例外。2011年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2013年全面展開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工作,2017年開始新一輪土地確權頒證。實際上,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在不同區域的實施時間和進度存在差異,進而導致土地確權頒證對農戶生產經營行為產生的影響有所差異。政策具有生命周期,實施與推行也有一個過程,因而在不同的時間段所產生的經濟社會效應是不同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土地確權頒證的時間對農用地的流轉與管理具有調節作用,影響著土地利用率[30]。土地確權頒證只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一項,促進農地流轉是其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各地在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的同時,往往也會積極促進農地流轉,進而使開展土地確權頒證工作的時長與當地農地流轉機制的完善具有正相關性。此外,確權頒證增強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性和排他性,農戶承包地確權頒證的時間越早,越有可能通過流轉經營權等方式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進而產生更大的示范效應。所以,土地確權頒證的時間越長,其對農地撂荒的抑制效應可能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說:土地確權頒證能顯著減少農地撂荒的發生(H1),該效應在平原地區、丘陵地區和山區依次遞減(H2),確權頒證的時間越早對農地撂荒的抑制效應越大(H3)。

三、研究設計與實證方法

1.樣本數據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2018年12月課題組在四川省農村土地改革試點縣區市進行的農戶家庭調查資料。四川是典型的農業大省,也是農村勞動力流出的大省,且地形多樣,土地生產力差異較大,經濟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根據地理(平原、丘陵和山區)和經濟條件的不同在成都平原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選擇了9個縣區市進行調查(見表1),每個縣區市選擇1~2個樣本村莊,向農戶生產經營決策者發放問卷共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26份。受訪農戶中,有純農業生產者也有非農就業者,有土地已確權頒證的也有未確權頒證的,樣本具備良好的實驗基礎。在426份樣本中,有302份樣本的農村土地已確權頒證,有119份樣本有不同程度的農地撂荒,有83份樣本在確權頒證后撂荒農地(見表2)。通過對樣本的統計發現:無論是在經濟條件較好的成都平原,還是在較偏遠的山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農地撂荒;成都周邊地區的農戶撂荒比例相對較低,而山區的農戶撂荒比例較高;未確權頒證農戶的撂荒率高于已確權頒證農戶,且確權頒證的時間越早撂荒率越低。上述統計結果也初步驗證了本文的研究假說。

2.變量選擇

參考相關研究[2][19],本文因變量“農地撂荒”(FA)為虛擬變量,表示農戶是否存在農地撂荒,撂荒的標準為“近1年以上家中有耕地閑置或未進行任何農業生產性投入”。同時,在穩健性檢驗中用“農地撂荒率(FAP)”代替“農地撂荒”作為因變量。“農地撂荒率”為農地撂荒面積占家庭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其中,農地撂荒面積為2018年農戶無任何生產投入的土地面積,農戶土地總面積為2018年末農戶承包經營(含流轉)的農地面積。自變量“土地確權頒證(LRi)”為虛擬變量,表示農戶的承包地是否已經確權頒證。同時,為了進行時間效應檢驗,還設置了“試點確權頒證”“第一輪確權頒證”“新一輪確權頒證”3個虛擬變量。借鑒相關研究[10][23],控制變量包括戶主及家庭特征(“戶主年齡”“戶主性別”“戶主文化水平”“村干部經歷”“家庭人口”“非農就業比例”“人均農業收入”“人均總收入”等)、土地特征(“土地面積”“土地流轉”“撂荒地質量”等)、區位條件(“距最近縣城距離”“平原”“丘陵”“山區”等)。此外,考慮到農戶所在村莊的土地確權頒證率會直接影響其是否參與土地確權頒證,但并不直接影響農地撂荒行為,選擇“所在村確權頒證率”作為工具變量。各變量的具體賦值方法和描述性統計見表3。統計分析可知,有27.90%的樣本農戶存在農地撂荒現狀,72.50%的樣本農戶的承包地已經確權頒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調研中發現有小部分農戶的土地還未確權頒證。一方面,土地確權頒證是統一實施的正式制度,在實施中一些農戶可能由于相關矛盾未得到解決而選擇不參與確權;另一方面,小部分農戶外出非農就業,對土地重視程度不夠,參與土地確權頒證的積極性不高。也就是說,農戶在參與土地確權頒證過程中存在選擇性偏差。樣本選擇是非實驗研究中常見的偏差原因[31],因而需要解決土地確權頒證選擇性偏差帶來估計偏誤問題。通常采用傾向評分匹配(PSM)模型、內生轉換概率(ESP)模型和遞歸二元概率(RBP)模型來解決二分變量的選擇性偏差問題。其中,PSM模型未考慮不可觀測變量帶來的選擇性偏誤,只能控制可觀測變量的異質性;而ESP模型不僅可以控制可觀測變量,也能控制不可觀測變量,能更有效地減少選擇性偏差。農戶是否參與土地確權頒證除了受政策影響外,也可能受到很多可觀測與不可觀測因素的影響,比如,農戶對土地確權政策的認知能力、對土地流轉實踐的了解程度等。因此,本文采用ESP模型來評估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影響。基于兩階段處理框架,本文分別構建農戶參與土地確權頒證的決策方程和農地撂荒的結果方程。

首先,利用Probit模型對農戶是否參與土地確權頒證決策進行估計。構建農戶參與土地確權頒證的決策方程如下:

四、實證分析結果

1.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影響

本文采用Stata15.1統計軟件進行模型估計。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表明變量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共線性問題,農戶參與土地確權頒證的決策方程和農地撂荒結果方程的估計結果見表4。決策方程和結果方程的誤差項相關系數ρ0和ρ1具有統計學意義,Wald檢驗結果顯示可以拒絕誤差ωi和誤差εi1(εi0)之間沒有相關性的零假設[31]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表明存在選擇性偏差,且可觀測和不可觀測因素同時導致選擇偏差,適合采用ESP模型。

ESP模型第一階段的土地確權頒證決策方程主要是為了盡可能地控制自變量“土地確權頒證”對因變量“農地撂荒”作用的選擇性偏差。根據農戶參與土地確權頒證的決策方程,“非農就業比例”“土地流轉”和“所在村確權頒證率”顯著影響農戶是否參與土地確權頒證,這與林龍飛和侯亞景(2017)的研究結果相一致[32]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具體而言:“非農就業比例”與“土地確權頒證”顯著負相關,家庭非農就業人口比例越高,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越弱,參與土地確權頒證的可能性越低;“土地流轉”與“土地確權頒證”顯著正相關,農戶要從土地流轉中獲得穩定的預期收益需要較強的地權穩定性,因而有土地流轉的農戶會更積極參與確權頒證;工具變量“所在村土地確權頒證率”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農戶是否參與土地確權頒證受到鄰里之間的相互影響。此外,分析發現,相較于丘陵地區和山區,平原地區的農戶更愿意參與土地確權頒證。

農地撂荒結果方程估計結果顯示,土地已確權頒證的農戶與未確權頒證的農戶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內生轉換Probit模型比簡單的RBP模型更可取。從“已確權頒證組”與“未確權頒證組”的對比來看:(1)“戶主年齡”“戶主文化水平”“人均農業收入”“人均總收入”“撂荒地質量”等變量對“農地撂荒”的影響具有一致性。年齡越大的農民越傾向于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越不愿意撂荒農地[33]ADDINNE.Ref.{9916CE0F-326F-4FF8-8EBF-A511474E5B18};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戶主更可能撂荒農地;人均農業收入越高的農戶撂荒分散劣質地塊的可能性越大,但人均總收入較低的農戶更可能撂荒農地;土地質量越好被撂荒的可能性越低,而貧瘠的土地更容易被撂荒。(2)“戶主性別”“村干部經歷”“非農就業比例”“土地面積”等變量對“農地撂荒”的影響具有異質性。“戶主性別”和“村干部經歷”在“未確權頒證組”對“農地撂荒”沒有顯著影響,但在“已確權頒證組”男性和現任或曾經擔任過村干部的戶主更傾向于撂荒農地;“非農就業比例”在“已確權頒證組”對“農地撂荒”沒有顯著影響,但在“未確權頒證組”對“農地撂荒”有顯著正向影響;“土地面積”在“已確權頒證組”對“農地撂荒”有顯著正向影響,但在“未確權頒證組”對“農地撂荒”有顯著負向影響。此外,研究結果還表明,在“已確權頒證組”中山區的農戶撂荒農地的概率更高,一定程度驗證了假說H2。

進一步結合ESP模型的決策方程和結果方程的系數估算“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平均處理效應(見表5)。從全樣本來看:土地確權頒證能降低農地撂荒62.29%的可能性(ATT);土地未確權頒證的農戶如果確權頒證,其農地撂荒的可能性將降低55.39%(ATU)。可見,土地確權頒證能有效抑制農地撂荒的發生,假說H1得到驗證。

2.土地確權頒證影響農地撂荒的區位異質性與時間效應

將樣本分為“平原”“丘陵”和“山區”3個子樣本,進一步考察在不同農業生產區位(平原、丘陵和山區)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影響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見表5)。ATT估計結果顯示,平原、丘陵和山區的農戶土地確權頒證將分別降低農地撂荒80.92%、75.07%、7.19%的可能性;ATU估計結果顯示,平原、丘陵和山區土地未確權頒證的農戶如果確權頒證,其農地撂荒的概率將會分別下降62.89%、59.81%和 41.95%。可見,土地確權頒證抑制農地撂荒的效果在平原地區最為明顯,在丘陵地區較弱,而在山區最弱,假說H2得到驗證。

將土地已確權頒證的農戶按照確權頒證時長分為“試點確權頒證組”“第一輪確權頒證組”和“新一輪確權頒證組”三組,進一步分析不同確權頒證時長對農地撂荒的影響是否具有異質性。分析表明(見表6),在2011年確權頒證試點時、2013年第一輪確權頒證時、2017年新一輪確權頒證時參與土地確權頒證的農戶農地撂荒概率分別下降76.01%、61.51%、55.70%。農戶土地無論何時確權頒證,都能有效地減少農地撂荒,且土地確權頒證的時間越早農地撂荒的可能性越小,假說H3得到驗證。

3.穩健性檢驗

本文進行如下穩健性檢驗:首先,用RBP模型的估計結果來檢驗ESP估計的穩健性;其次,置換因變量,用“農地撂荒率”(FAP)代替“農地撂荒”(FA)。如表7所示,無論是置換因變量還是采用不同的計量方法,ATT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即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表明前文ESP模型的估計結果是可靠的。

五、結語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其相伴的農地撂荒現象也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促使大量農戶全部或部分非農化,在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條件下,非農化農戶沒有或缺少勞動力經營其承包地,要么將其承包地流轉給其他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要么將其承包地撂荒或進行低效經營。因此,要減少和消除農地撂荒現象并提高農地經營效率,根本路徑在于讓非農化農戶將其多余的承包地流轉出去。影響農戶流轉承包地意愿和行為的因素很多,主要在于農地流轉的便利性和可獲得的收益兩個方面,而土地產權制度對這兩個方面都有重要影響。確權頒證增強了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性和排他性,在農地流轉便利、流轉收益較大的情況下會促進農地流轉,而在農地流轉困難、流轉收益較小的情況下則會阻礙農地流轉。

本文以四川省9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縣區市的426戶農戶為樣本,實證分析了土地確權頒證對農地撂荒的影響,結果表明:土地確權頒證具有顯著的減少農地撂荒作用,且確權頒證的時間越早對農地撂荒的抑制效應越大,該效應在平原地區、丘陵地區和山區依次遞減。可見,近年來的農村改革發展有效提高了農地流轉的便利性,農戶土地權益保障機制也不斷完善,在促進農地流轉的同時也有效抑制了農地撂荒。但也應注意到,農地流轉的便利性及其收益不僅僅取決于相關制度安排和運作機制,還受農村基礎設施、區位條件等的影響。比如在山區或偏遠地區,由于交通條件、農業設施、地形等的限制,農業生產成本較高,農地流轉的規模效應有限,進而導致農地流轉的收益較小甚至為負,不利于農地流轉的實現,也使土地確權頒證的農地撂荒抑制效應較弱。

基于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兩點啟示:第一,各地政府應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但也不能為“頒證”而“確權”,必須以促進農地流轉和保障農戶土地權益為目的。土地確權頒證工作要與“三權分置”改革相配合,切實提高農地流轉的便利性,充分保障農戶的各項土地權益,才能更有效地減少農地撂荒,并提高農地經營效率。第二,在山區和偏遠地區,不但要通過土地制度改革等完善農地流轉的體制機制,還應積極克服農業生產條件及自然條件的限制,不斷提高農地流轉的經濟效益。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有效降低農地經營成本;還應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擴大農地流轉的規模效應。

與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三個方面:一是基于農地流轉從理論上分析了土地確權頒證影響農地撂荒的機制,二是使用ESP模型消除農戶參與土地確權頒證選擇性偏差的影響,三是分析了土地確權頒證影響農地撂荒的區位差異和時間效應。當然,本文也存在一定局限,如:樣本區域不夠廣泛,今后的研究可采用更多區域的大樣本數據;對“農地撂荒”的測度可以更為準確,并可拓展到對“農地經營效率”的研究;此外,控制變量的選擇也可進一步優化。

參考文獻:

[1]CHRISTIAN,LEVERS,MAX,et al. Spatial variation in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land abandonment in Europe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8,644: 95-111.

[2]XIN D,DINGDE X,YANBIN Q,et al. Labor off-farm employment and cropland abandonment in rural China: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Public Health,2018,15(9):1808.

[3]ZANG S,DENG W,PENG L,et al. Has rural migration weakened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mountains of southwest China [J]. Agriculture,2020,10(3):63.

[4]BLAIR D,SHACKLETON C,MOGRABI P. Cropland abandonment in south African smallholder communal lands:Land cover change(1950—2010)and farmer perceptions of contributing factors [J]. Land,2018,7(4).

[5]GOULD K A. Land regularization on agricultural frontiers:The case of Northwestern Petén,Guatemala [J]. Land Use Policy,2005, 23(4): 395-407.

[6]BAFA,AOE, CCCA, et al. Erosional response to land abandonment in rural areas of Western Europe during the Anthropocene: A case study in the Massif-Central,France [J]. 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19,284:106582.

[7]RENWICK A,JANSSON T,VERBURG P H ,et al. Policy reform and agricultural land abandonment in the EU [J]. Land Use Policy,2013,30(1): 446-457.

[8]ZAVALLONI M,D ALBERTO R,RAGGI M,et al. Farmland abandonment, public goods and the CAP in a marginal area of Italy[J]. Land Use Policy,2019:104365.

[9]MACDONALD D,CRABTREE J R,WIESINGER G,et al. Agricultural abandonment in mountain areas of Europ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and policy respons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0,59(1):47-69.

[10]DU J,ZENG M,XIE Z,et 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credit in farmland abandonment: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J]. Land(Basel),2019, 8(12).

[11]王倩,邱俊杰,余勁.移民搬遷是否加劇了山區耕地撂荒?——基于陜南三市1578戶農戶面板數據[J].自然資源學報, 2019(7):1376-1390.

[12]李升發,李秀彬,辛良杰,等.中國山區耕地撂荒程度及空間分布——基于全國山區抽樣調查結果[J].資源科學,2017(10):1801-1811.

[13]羅明忠,劉愷,朱文玨.確權減少了農地拋荒嗎——源自川、豫、晉三省農戶問卷調查的PSM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7(2):15-27.

[14]ALCANTATRA C,KUEMMERLE T,BAUMANN M,et al. Mapping the extent of abandoned farmlan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using MODIS time series satellite data[J]. Econstor Open Access Articles,2013,8(3):35035.

[15]ABOLINA E,LUZADIS V A. Abandoned agricultural land and its potential for short rotation woody crops in Latvia [J]. Land Use Policy,2015,49:435-445.

[16]HODGSON J G,MONTSERRAT M G,CERABOLINI B,et al. A functional method for classifying European grasslands for use in joi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tudies [J]. Basic & Applied Ecology,2005,6(2):119-131.

[17]LAMBIN E F,GEIST H J,LEPERS E. Dynamic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tropical regions [J]. Annu Rev Environ Res,2003,28(28):205-241.

[18]PRISHCHEPOV A V,MULLERr D,BAUMANN M,et al. Underlying drivers and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post-soviet agricultural land abandonment in temperate eastern Europe[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

[19]XU D,DENG X,HUANG K,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bor migration and cropland abandonment in rural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llage types [J]. Land Use Policy,2019,88:104164.

[20]陳欣怡,鄭國全.國內外耕地撂荒研究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S2):37-41.

[21]LIU Y. Introduction to land use and rural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J]. Land Use Policy,2018,74:1-4.

[22]CHENG W,XU Y,ZHOU N,et al. How did land titling affect China's rural land rental market? Size, composition and efficiency [J]. Land Use Policy,2019,82:609-619.

[23]鄭沃林,羅必良. 耕地確權頒證對耕地拋荒的影響——基于產權激勵的視角[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學社會科學版, 2019(4):90-99.

[24]SIMBIZI M C D,BENNETT R M,ZEVENBERGEN J. Land tenure security:Revisiting and refining the concept for Sub-Saharan Africa\\"s rural poor [J]. Land Use Policy,2014,36:231-238.

[25]DO Q T,IVER L. Land titling and rural transition in Vietnam [J]. 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2008,56(3):531-579.

[26]THORNER E D,KERBLAYB,SMITH R E F. A.V. Chayanov on the theory of peasant economy [M].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by Richard D. Irwin),Homewood,Ill,1966.

[27]DI F S,LUCCHETTI J L,ERONESI M,et al. Property rights,land Disputes and water scarc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thiopia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20,102(1): 54-71.

[28]葉劍平,羅伊·普羅斯特曼,徐孝白,等.中國農村土地農戶30年使用權調查研究——17省調查結果及政策建議[J].管理世界,2000(2):163-172.

[29]姜紅利,宋宗宇.集體土地所有權歸屬主體的實踐樣態與規范解釋[J].中國農村觀察,2017(6):2-13.

[30]韓麗娜,李金寧.確權何以影響農地流轉——基于租金水平的中介作用[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9(7):115-122.

[31]LOKSHIN M,SAJAIA Z.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endogenous switching regression models [J]. Stata Journal, 2004,4(3):282-289.

[32]林龍飛,侯亞景.農戶土地確權意愿影響因素及其層次結構研究——基于魯、豫、鄂、湘四省3064位農戶的實地調查[J]. 經濟體制改革,2017(3):101-107.

[33]DENG X,XU D,ZENG M,et al. Does internet use help reduce rural cropland aband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J]. Land Use Policy,2019,89.

Abstract: Farmland abandonment is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in ru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rural land is collectively owned. Under the family contracted condition, the land abandonment brought by farmers non-agricultural business can be solved by farmland transfer. Land registration consolidates the stability and exclusiveness of rural family contracted land management rights, boost farmland transf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venient farmland transfer and big gain of land transfer and further reduce the farmland abandonmen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26 rural households in 9 pilot counties, districts and cities for land reform in Sichuan Province, through using endogenous switching probit (ESP)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rmland abandonment rate of the farmers of land registra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armers of farmland non-registration, that land registration can effectively restrict farmland abandonment, that farmland abandonment reduction by land registration has regional difference, that the restraining effect of land registration on land abandonment is descending in plain region, hills region and mountainous region in turn, that the farmland abandonment reduction by land registration has time effect, the earlier the land registration, the lower the probability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Therefore, all regions should actively boost rural land registration, combine “three-right separation”, practically protect the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effectively promote land transfer, overcome the restri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atural condition in mountainous and remote areas, reduc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cost, and enlarge the scale effect and economic profit of land transfer.

Key words:? land registration; farmland abandonment; land transfer;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farmers non-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ocation

CLC number:F321.1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4-8131(2021)01-0113-12

(編輯:劉仁芳)

猜你喜歡
土地承包經營權
土地承包經營權“三權分置”下的農民股東權保護
發展農業產業經濟 助推農村面貌改善
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改革分析
當前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再分離的合理性分析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3 13:34:12
淺析我國農村土地信托實踐與制度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現狀及法律規制探究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39:09
論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的繼承流轉性
農村土地登記制度的公示公信作用探討
商(2016年35期)2016-11-24 11:08:09
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登記法律制度的構建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09:55:18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法律制度構建
人民論壇(2016年11期)2016-05-17 12:16: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在线看|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色偷偷综合网| 婷婷亚洲视频|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日韩麻豆小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波多野一区|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午夜日b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www精品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v| 国产流白浆视频|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视频a|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98超碰在线观看| 色综合网址| 日本午夜三级|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在线八区|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91在线|日本|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自拍欧美亚洲| 国产一级小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 欧美色香蕉| 久久黄色毛片|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成人|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极品国产在线|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欧美一级在线| 69av在线|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综合二区| 无码内射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