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萌,黃東海,史佩鑫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模式是以學習產出為預期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1981年,美國著名教育家Spady創立了此教育模式。在成果導向教育中,教育過程是由教育成果決定,同時對課程的設置也是根據成果為依據所制定。這種學習模式,學生可以詳細了解自己學到的知識。教育者在設定教育目標時必須將學生整個學習階段最終應該獲得的水平考慮進去,從而制定出合理的結構來實現預期目標。學校體育的使命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學校體育是體育強國、教育強國的戰略匯合點,是強國之夢得以實施的具體途徑與抓手。體育課程是建設學校體育的重要部分,將OBE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到體育課程的改革過程中,倡導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關注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采用合適的學習方法,并持續關注學生的技術學習效果。在高校體育課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OBE理念重視學生的階段學習結果,要求把學生的學習效果放在第一位。以0BE理念為指引,深入探索體育課程應該具備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提高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打造出優質的體育教學體系。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在大學課堂最為常見。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仍然沒有改變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師在課堂上仍以教材知識傳授為主,很少考慮學生需求和個性化發展,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沒有進行思考和系統設計。OBE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角。但是傳統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教師作為主體進行授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能發揮主體學習地位,只能被動接受學習,造成學習僵化現象。也出現了學生“熱愛體育,不愛體育課”的窘迫狀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體使得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鉆研自己的教學方案,忽略學生的需要,表面完美的背后其實是本末倒置。一味地進行適合教師的體育教學方法導致了無效的教學效果。
OBE要求對學生的教育有清晰的培養目標。人才目標的培養并不單單由學校一方就可以完成,是同時需要全社會,包含學校、家庭、學生等多方聯動,共同努力得到的結果。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的設定通常是以學校要求的教學任務為根據,對運動基礎、運動興趣、運動動機及學生的發展需要等情況沒有進行充分了解,以至于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的安排上存在盲目套用的情況。為了完成工作需求,許多體育教師運用的培養目標甚至是多年前制定的,學生的身體素質會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不合適的培養目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不僅如此,部分學校體育課程目標設定過大,缺乏可行性,部分目標設置及其不合理。表面看來全面涵蓋了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如“使學生熟練掌握籃球的運球技術”、“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良好品質”,此類目標對短期體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意義不大,不適合作為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培養目標。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通常把傳授運動技能當作第一要務,缺乏對運動項目的運動特點、運動產生的作用及運動的原理等方面培養學生,教師缺乏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致使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基礎不夠扎實。單一的培養目標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興趣,致使學生為了體育技能的考試被迫進行練習,測試結束后馬上又丟掉了該學習項目。
部分體育教師教學模式以灌輸式為主,依據沿用多年的教學大綱、教學常規、教師機械地將規定的套路及動作教給學生,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學生考試前練習密度高,成績優秀,但往往考后不久就逐漸忘記了,不利于教學效果。OBE要求以學生的需要為標準挑選學生適合的教學手段。部分教師用傳統的講解法、示范法、分解、完整法進行單一的教學。雖然傳統教學方法對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有一定促進,但在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心理發展方面沒有任何作用。致使教學手段顯得僵化,使學生自主學習機會不多,不利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陳舊的教學手段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內容比較單一,不符合OBE理念下對學生培養的要求。目前的教學評價只關心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運動水平的提升效果等簡單易測量的指標進行評價。對學生的測試成績只包含是否符合標準,無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度,更無法檢測學習前后的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團隊精神的培養、運動習慣的養成等方面考慮欠缺,對體育理論知識不夠重視,體育意識不強。在體育教學評價方法方面,普遍用具有終結性的評價方式測試檢驗體育教學的效果,反饋性較差,不能對體育教學效果提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另外,教學效果評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參與性差。傳統考核評價中采用的是授課教師評價,教師評價具有權威性,但缺乏靈活性,效果不理想,教與學的信息反饋不及時,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評價方法采用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無法對學生的隱性指標進行評價。

OBE理論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原則、正確理解和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角,體育學習過程要以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學習內容。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學會正確運用正面的評價和適合的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這樣才能使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以學習的結果為導向,重點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使學生愿意學習。以學生為主的OBE模式,要求學生了解自身需要掌握的體育知識和能力。以此為基準,體育教師提供與學生需求相對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案,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OBE理念要求從成果出發,高校體育課程中目標的設立不應局限在僅僅掌握運動技能,而是要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良好作用、科學健身的方法以及預防運動損傷的常識。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讓學生養成經常鍛煉的體育行為。針對目前體育課程中的問題,應當依據設定的教學目標將課程逐步細化。通過結果來制定教學路徑,通過教學路徑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以教學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身心發展的狀態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重視運動的基礎性以及理論性的內容部分。不應把注意力僅僅放在學生的運動技術發展上,更應該注重體能的提升、運動知識的積累。目標的確定還要協調教師、學生、學校之間的需求性,甚至可以結合體育運動的發展趨勢,加入新興的運動項目??茖W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通過目標分析實現這些目標需要的知識、所具備的能力和相應的身體素質,確定出可觀測測試成果的標準,包括運動技能、運動心理、理論知識以便更好地指導整個體育課程。在制定短、中期目標的同時要加入對短、中期目標的檢測,從而保證目標的可行性。通過合理的目標制定從而達到提高學習目標的可行性。
體育教學過程要確定體育課程的學習成果,特別是實現策略是最關鍵的部分。只運用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手段,勢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沒有新鮮感。所以體育教師在制定方案時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地將傳統教學方法融入新型的授課方法,可以加入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運動基礎、學習興趣相結合,另外區別對待不同特征的學生對課程的需求,充分運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找出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易于接受。通過與傳統手段和新型手段授課相結合,利用大數據時代的資源,優化教學方式,實現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
基于OBE模式中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上要把理論知識的學習、平時表現等方面與運動技能考核相結合進行全面評價。不僅要注重評價運動技能,對體育理論知識、平時表現也要有嚴格的評定標準。在評定過程中,要把教學過程中的以下狀況納入評定要求內:針對學生的努力狀況、進步程度、以及自身的運動成績;有些學生盡管運動天賦不夠好,努力程度比較大,就應該在評定中給予一定的肯定;有些學生運動成績比較好,課堂上不按照教師要求,擾亂其他學生上課,這種學生在評定中要給予一定的批評。提出傳統教學評價標準中的盲點,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OBE模式更注重考核的過程性、靈活性、目標性。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一次性考試的終結性評價,考核由教師為教師評價,這種考核方式比較簡單,不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生自評能夠加深對自我的認識,同學之間的互評可以很好促進同學間的溝通,這兩種評價可以很好地完善對教師評價。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加入評價過程構建了多元性的評價模式,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與評判能力。
OBE教育模式是對傳統教育方法的革新,是前沿的教育理念。通過在體育課堂上實施OBE模式,可以清晰學習目標,規范標準;確定學生需要如何學習,教師如何提供適合學生的最佳教學方案,最大限度提升教學過程的有效性;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模式;豐富教學手段,開展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授課方式;建立適合的評價機制,既要綜合體育理論、技能、態度等多方面,又要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