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紅
摘 要: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就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了提升鄉鎮初中階段德育教育滲透力,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本文在分析目前鄉鎮初中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從端正思想、優化德育評價體系、合理的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開展德育工作及家校合作齊抓德育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策略探究,以期提升學校教育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性,在初中這個重要的教育階段,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愛國、守法、文明有禮、遵守社會公德的社會好公民。
關鍵詞:立德樹人 德育 有效策略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新形勢下,教育革新范圍的推廣對鄉鎮初中德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需要對現有的德育教學體系等進行不斷的優化升級,更好地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服務對象,提升相關的教育標準,運用與時俱進的教育手段,切實提升教育的整體水平,要做好學生的全面道德教育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更加積極健康的三觀,進而為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奠定基礎。
1 目前鄉鎮初中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思想上忽視德育在初中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于鄉鎮初中學校來說,長期受到應試教學的影響,學校、教師普遍存在缺少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視。老師思想不能夠緊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部分學校立德樹人(地方課程)、心理健康課程等德育課程形同虛設,設課不上課,基本用來上考試課或自習。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家長依舊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一心要求學校想方設法提升孩子的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品格養成與心理健康。對德育教育思想上的不重視,對全面開展德育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不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1.2 在德育教學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充足
鄉鎮中學在德育教學感知方面不夠科學和全面,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整體的教學系統也存在漏洞,所以最終的德育教學的成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學校老師沒有認真研讀課改的要求,沒有深層次的分析知識背后隱藏的深刻含義,沒有將課本知識與德育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沒有獲取到有效的德育教育,這也不利于更好的開展德育教學。
1.3 不具備較為科學的評測體系
在鄉鎮中學中,德育沒有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因此,初中生不能夠完全的在思想上意識到德育教學的價值,不能夠樹立更加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實際的評價體系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如現有的評價方式大都是直接將考試成績作為判斷依據,沒有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慮進來,學生的德育評價也往往僅體現在學月文明班的評比中,這會對德育教學的進一步的開展造成嚴重的阻礙。
2 如何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做好鄉鎮初中的德育教學工作
2.1 結合實際教學,在思想上更加關注德育教學工作并且對評價體系進行優化
對于鄉鎮的孩子來說,受留守、外來、單親、輟學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德育教育相對于城市要復雜艱難得多,初中是他們人生發展的起步階段,德育必須要做到在思想上重視,評價上可視。
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德育教學和初中的課堂教學等進行有效的融合,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等,更好的提升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以及集體主義意識。比如,積極地引導學生感知書本與生活,明白人間的疾苦和先輩們的偉大,深層次的認知社會發展到今天的不容易,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心懷感恩,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其次,在鄉鎮進行初中德育教學的進程中,老師也要積極地引領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念,確保在班集體開展的多項活動中使學生更加強烈地感受到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慢慢地樹立誠信、平等、公正、友善的核心價值觀念。比如,目前我校中有一半學生來自外地省市,如何使本地學生能夠接受外地學生并相處融洽,又如何使外地學生適應本地區學習和生活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一是開學時告訴所有的學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既然坐到一起就都是朋友,要互幫互助不要有排外心理。我們同乘一條船,能分彼此嗎?如因意外翻船,你那時是什么?什么也不是!我們須同舟共濟,才能遠航。二是讓學生們自我介紹,通過對自己和家鄉的介紹加深學生之間的理解,加深他們的友誼。教師也要從自己做起,特別是班主任需盡快摸清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在生活上和思想上盡量幫助到所有學生。
最后,初中的德育教學也需要做好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優秀學生要多關心班級中那些比較困難的同學,通過個人的行為行動幫助他人,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這也可以很好地開拓學生的德育眼界,亦有助于更好地落實好德育教學。還有,學校也要對現有的評價體系進行優化,可以將學生最終成績的考核從多個角度出發,比如可以將學習成績、課堂表現、課后問題討論和總結等以70%進行計入,平時的文明禮儀,衛生習慣的養成等教育以30%進行計入。
2.2 合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德育教學水平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興了很多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為鄉鎮初中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鄉鎮老師要積極順應時代的變化,將這種新型的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到德育教學過程中。在新的改革背景下,老師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進一步促進德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實現。
首先,老師要積極構建德育教學的信息化平臺和教室,以便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先進的設備及時獲取德育知識,通過網絡化平臺,也可以更好地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特有魅力,增強民族認同感。其次,初中學校也可以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多設計一些交流平臺。如利用廣播站播放早、午、晚新聞,讓學生及時學習和了解社會中發生的一些正能量的事,還可以利用立德樹人課、班會課播放《感動中國人物》《爭做四有新人》“中國夢”的宣傳片,既讓學生學習楷模身上的優點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且在觀看完以后也要寫好觀后感。觀后感實行“學生自主互助小組管理”,通過小組內自評、互評、小組長點評、課代表總結、老師小結。讓100%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教育,有助于完善個人發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3 通過實踐類活動,更好地提升德育教學的質量
鄉鎮初中生的個人生活經驗都比較有限,定性差,好奇心強,是非辨別能力弱,易受外界誘惑影響產生叛逆心理導致放縱情緒,視學習為負擔,被動地應付學習,行為散漫,甚至逃學,久而久之變成無才無德,凡事無所謂的“老油條”,不利于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所以,在新的教育發展背景之下,老師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融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借助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首先,老師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日常生活等,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環境。可以在元旦、五四青年節、國慶節等節日中開展以愛國為主題的經典朗讀、文藝匯演、作文比賽等提升德育教學的質量;在母親節、父親節要求學生身體力行替父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說一句暖心的話,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其次,學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QQ群,微信群等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觀看一些愛國題材的電影和紀錄片,比如《厲害了我的國》、《建國大業》等,樹立正確的觀念,學習新時代的革命精神。
最后,學校也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對現有的教學形式進行改善,在條件允許下,讓學生參觀“生態文明,美麗鄉村”特色村莊,弘揚社會公德,愛護環境,共同構建文明社會;鼓勵學生多參加公益志愿活動,學習身邊道德守禮的先進典型,倡導學生走路不闖紅燈,“一盔一帶”,吃飯實行“光盤行動”,文明上網等營造更加健康向上的德育教學環境。在這種積極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也更容易學會分辨美和丑,也更容易約束個人行為。
除此之外,結合2020年這次新冠肺炎病毒危機,老師可以積極地應用好新聞熱點,以此為導向更好地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向“逆行者”們致敬,可以以此為題材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演講比賽,要讓學生明白讀書的價值意義,不要羨慕網紅明星等,中國最美的人是那些每當災難到來的時候沖在前沿陣地的人,沒有他們舍小家保大家就不會有我們今天平安幸福的生活,現在好好學習就是對自己和對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
2.4 家校合作,共育未來
鄉鎮中,大多家長外出打工,家校工作的開展會相對困難,德育教學的家校合作,教師必須要做到主動與堅持。
首先,老師要多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如教師給家長提出學生成長的建議與祝福,給家長發學生進步的短信,讓家長、學生感受到愛的教育。家長也要主動與教師溝通,及時反饋孩子在家的表現,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實現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密切溝通合作。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老師和家長都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情況,便于德育教學的開展,積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剔除其不良行為。比如目前出現的學生沉迷手機的現象,通過家校合作就能得到有效的解決。一方面,教師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監督學生,課堂上杜絕使用手機,將學生學習狀況反應給家長微信群或電話交流情況;另一方面,家長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對學生的手機使用加以不同程度管控,在學習成績提升時可以延長使用時間,學習成績落后時只能用以學習并在監督下使用。使手機成為獎懲地關鍵點和學習工具,而不是學生沉迷網絡的工具。
其次,老師要每學期召開家長會或邀請專家辦講座,從中讓家長明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與時俱進,與孩子共同學習,而且要注意言傳身教,還須尊重孩子和他的權利,需關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在生活上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在學習上不必過分追求成績,而更應該使其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能力全面的人才。“天生我材必有用”通過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筆者相信學校德育教學一定能順利開展。
3 結語
根據上文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背景之下,為了更好地提升德育教學的水平,鄉鎮初中的老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思想觀念等進行不斷的創新,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對德育教學的整個評測系統進行優化升級,這樣才能夠為鄉鎮初中德育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麗娟.新形勢下初中德育教育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591(09):102.
[2] 劉琳.新形勢下初中德育教育探索[J].赤子,2017(30).
[3] 劉艷.新形勢下初中德育教育探索[J].文教資料,2018,799(25):158-159.
[4] 趙昊斌.關于新形勢下初中德育教育的探索[J].文存閱刊,2018(8):114-114.
新興縣新城鎮洞口中學 (廣東省云浮市 52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