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治學嚴謹、堪為師范,創新教改、提質增效,努力踐行、成效卓著;
他先后獲得“清遠市連山縣先進教師”“連山縣優秀班主任”“連山縣先進教育工作者”
“清遠市最美教師”“清遠市教壇標兵”等榮譽稱號;
他是連山縣首批骨干教師,連山縣首屆名師工作室錢海燕工作室導師,清遠市教研室化學中心組成員;
他是中學化學高級教師、連山中學副校長,主持或參與過國家、省、市級教育研究課題若干項,發表論文十余篇。
治學嚴謹 堪為師范
邵暉從教27年以來,一直扎根于教學第一線。教育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獨具創造性,富有感染力,形成了個人的教學風格;教學中,他潛心鉆研教材,反復研討新課標,大量參閱教學刊物,廣泛吸取營養,及時進行反思,轉變教育觀念,捕捉新的教學信息,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略,大膽采用新的教學手段,探索出一些適合山區少數民族學生的教法和學法。他主動承擔市縣23節公開課、示范課,其尊重與創造的教學理念和嫻熟老道的教學技法受到了教師們的稱贊。他勤于總結和筆耕,有19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其中,《淺談新課程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基于愉悅教學理念下的高效化學課堂》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淺談新課程下生命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滲透》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并且在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教研中,他潛心于教育教學研究,創造性地開展學校的教育教學、教改科研工作,大力改革和推進科組備課項目,探索出適合山區民族學校高考備考的有效方略,先后主持或參與過5項市級以上課題。近年,他主持的市級課題“提升民族地區化學教師專業能力的途徑、方法與策略研究”于2020年6月圓滿結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邵老師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他在自身教育教學探索的同時,也助力青年教師的成長,他主講過“重自我成長 當幸福教師”“堅持教書育人初心 點亮專業成長之路”“陽光總在風雨后”“教師風格與教師魅力”“立足講臺求實效? 扎根課堂促提高”“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愉悅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改革與班主任行為方式的轉變”等專題講座,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先后承擔了錢海燕、龐興濤、唐興世、賴晶晶四位年輕化學教師的培養工作,從制定工作計劃,教師工作的各個環節(包括班主任工作),傳授自己的工作心得,每學期至少聽授課教師上課6節,每節課與其交換意見,每學期為對方準備2節以上的示范課,從備課、課堂教學、作業(試卷)的批改(講評)及信息反饋、課后輔導分層教學,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等方面都言傳身教,這四位教師分別獲得清遠市一等獎和二等獎。2012年,在邵暉的鼓勵和幫助下,錢海燕被清遠市連山縣政府聘為連山縣化學學科帶頭人,2018年,被連山縣教育局聘為首屆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龐興濤于2016年晉升為高級教師,被提拔為學校教研室副主任。
治學嚴謹的邵暉,為連山縣的青年教師們樹立了榜樣,是學校的一面旗幟。
創新教改? 提質增效
不凡的教學業績、務實的工作作風、樂于助人的美德,使邵老師在連山中學樹立標桿,他的人格魅力和業務能力得到了學校同事的贊賞和上級領導的認可,2012年9月,提升為副校長,主管教學教研工作。
擔任教學副校長后,邵暉明確了自己的角色,身感肩負著學校教學質量的重任,他更加從嚴要求自己,做到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深諳教學規律,善于管理和協調,工作上高調,做人上低調。邵老師每天早出晚歸,巡查課堂,參與聽課,訪談學生,與教師交流心得,參與科組活動,身處一線,親力親為。他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主動參與各級各類培訓和學習,吸收發達地區學校管理的先進經驗,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了以“愉悅的心態、良好的習慣、科學的方法,促進師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邵暉提升為副校長的時候,也正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處于低谷的狀態,他迎難而上,在抓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力抓教改教研。
他整頓風氣、增強動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了更好地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他加大了校本培訓的力度,分別召開老、中、青年教師座談會,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要求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不斷錘煉自己的品質,更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同時,他走近教師,給予教師人文關懷,以心交心,讓每位教師一心向校,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他建立了全方位的教師評估、監督、考察機制。為了更好地掌握各年級各學科教師動態的教學狀況及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有的放矢地加強管理和指導,使評價有根、監督有據、考察有理、獎懲有依,從常規教學、教研、師生考核和評價等方面建立了立體網狀的評價機制,促進了教師隊伍的良性管理和建設。
他狠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師教育素質水平。一是抓好三支隊伍,形成教學“龍頭”。三支隊伍是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要求教研組長必須做到知識、業務、管理三過硬,能團結和領導全組成員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學科帶頭人為專業學科水平最優秀人才,在備課、講課、輔導諸方面應成為年級學科教學的核心與代表,并負有培養和提攜后進的責任。骨干教師為中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者,能在學科教學中獨擋一面,承擔重任。這支隊伍的形成和發展是學校教務工作中的重點,也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培養好,利用好。二是更新了觀念,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學校引進了一些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材料,訂閱了一些《國內外教育文摘》《教育科學》等雜志,組織全體教師集體學習,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三是講評結合,引入激勵機制。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學期集中一次進行全面的聽課、評課,對每節課作出評估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并將評課結果記入教師教學檔案。且在普遍聽課、評課的基礎上開展全校性的示范觀摩教學活動(即教學開放周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性的優秀教案和優質課的評比,選出典型,評比頒獎,引進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整體教學工作的規范化。四是著眼未來,培植師資。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希望,青年教師的優劣與否預示著學校未來的發展的好壞與否。因此,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成為學校永遠不變的中心環節。學校從嚴、帶、練著手,首先要嚴格選拔高校優秀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去。其次要做到青年教師同老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最后,要大膽放手讓年青教師去擔任實驗班和畢業班相應學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