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娟 張愛華

摘要:目的:探究手外傷術后康復應用Orem自我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選取骨外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Orem自我護理模式,對比兩組康復鍛煉效能、肢體功能評分、護理滿意情況、術后返崗情況、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NGSES)評分、手功能評分、護理滿意率、術后返崗率、GQOLI74評分高于對照組,上肢功能評分表(DASH-Chinese)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外傷術后康復應用Orem自我護理模式療效顯著,能提升患者康復鍛煉效能,促進上肢、手功能恢復效果,對患者術后盡快返回工作崗位、提升生活質量均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手外傷;Orem自我護理模式;術后康復;應用價值
手是人體結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其工作、生活息息相關,但常因缺乏有效保護而受到各種損傷,對患者勞動能力、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對手外傷主要采取手術治療,但由于術后需要對患肢采取制動措施,而以往常規護理多注重傷口、并發癥預防等,未注重對上肢進行有效的保護、功能的恢復,使患者術后手功能恢復效果有限,對其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臨床應重視術后康復環節,以提高患者手功能恢復效果[1]。Orem自我護理模式是近年來臨床比較先進的自我護理方式,在手外傷術后康復中可通過患者有意識的行動,提高上肢、手功能恢復效果。本研究分析手外傷術后康復中應用Orem自我護理模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外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37.16±3.05)歲;受傷至手術時間1~10 h,受傷至手術平均時間(4.92±0.48) h。觀察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7.22±3.08)歲;受傷至手術時間1~11 h,受傷至手術平均時間(4.90±0.47) 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存在手外傷史,需行手術治療;年齡≥18歲;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排除標準:手部風濕性關節炎;存在手術禁忌證;神志不清,無法配合本研究。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如健康宣教、疼痛護理、血運護理、傷口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Orem自我護理模式,主要方法:(1)術后,科室護理人員主動將患者迎接回病房,并按醫囑實施護理,對患者自我護理潛能進行評估,并根據結果確定護理措施,即完全補償護理、部分補償護理、支持教育。(2)完全補償護理,患者雙手均受傷,活動受到限制,完全失去自我護理能力,應采取完全補償護理。護理人員定時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等生命體征,如果出現持續高熱應檢查有無感染或并發癥;定期檢查傷口有無滲血,觀察肢體末梢的血運情況,如出現滲血則應行加壓包扎;幫助患者定時更換體位,以其感覺舒適為度;評估患者疼痛程度,輕中度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緩解,重度應遵醫囑給予止痛藥干預。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介紹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并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術后康復的信心。(2)支持教育、部分補償護理,單手受傷或者雙手受傷患者在一段時間康復后恢復了一部分自我護理能力,但手功能仍未完全恢復,護理人員應運用專業護理技能指導患者進行部分補償護理或者支持教育??祻陀柧毢螅o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冷敷、按摩,并觀察手部皮膚顏色、溫度、感覺等,預防冷敷后的凍傷,在冷敷后應進行向心性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在消除腫脹和疼痛的同時還可恢復患者觸覺;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對指、夾持、握持等動作的訓練,從對指開始,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用健側手幫助患側手進行對指訓練,當患者能良好地完成對指后則開始進行夾持訓練,如夾筷子、硬幣、紙或者握持水杯等,鼓勵患者多使用患側手作吃飯、喝水、打電話等動作,訓練過程應以被動到主動、重量由輕到重,循序漸進,預防患者出現厭煩的情緒;護理人員使用毛巾、刷子進行皮膚感覺訓練,訓練過程應注意力量由輕到重,還可以進行冷熱交替訓練改善血管收縮,減輕腫脹和疼痛,操作時先準備1盆熱水和1盆冷水,指導患者將健側手和患側手同時浸泡于熱水中,浸泡時間1~3 min,然后同時泡入冷水中,浸泡時間1~3min,每次交替進行10~20組,每天2次,熱水溫度降低后應及時更換,訓練過程中水溫避免過高或者過低,防止燙傷或者凍傷。
1.3 觀察指標
(1)康復鍛煉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NGSES評分),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得分越高提示康復效能越好。(2)肢體功能評分。上肢功能評分、手功能評分,上肢功能評分采用上肢功能評分表(DASH-Chinese)評分,滿分170分,分數越高提示上肢功能越差;手功能評分采用手功能評定表,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手功能越好。評價時間為干預前、干預后7 d。(3)護理滿意情況。采取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80分)、比較滿意(60~79分)、不滿意(≤59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4)術后返崗情況?;颊叱鲈?個月內以電話隨訪的形式了解患者返回工作崗位或者再次就業情況。(5)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全卷評分表》(GQOLI74評分)分別從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功能評價,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NGSES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NGSES評分為(32.69±3.14)分,對照組NGSES評分為(26.81±2.57)分。觀察組N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247,P=0.000)。
2.2 兩組DASH-Chinese評分及手功能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DASH-Chinese評分低于對照組;手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術后返崗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返崗48例,術后返崗率為96.00%,對照組術后返崗41例,術后返崗率為82.00%,觀察組術后返崗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5,P=0.025)。
2.5 兩組GQOLI74評分比較
觀察組GQOLI74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手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當受到嚴重外傷時可引起手功能障礙,對患者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嚴重影響,臨床常采取手術治療,但術后長期制動、疼痛可能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康復訓練依從性降低。因此,臨床應采取有效措施激發患者康復信心,提高康復鍛煉效能,促進快速康復。Orem自我護理模式根據患者自理能力設計了3種護理系統[2],護理人員可評估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采取不同護理系統,幫助患者補償自護能力不足、克服自護局限性,激發患者康復信心、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康復鍛煉效能,促進患者康復。實施Orem自我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應發揮自身支持、教育、指導作用,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訓練時機和功能訓練內容、強度,同時進行心理護理,增強患者康復信心,鼓勵其長期堅持訓練[3~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GSES評分、手功能評分、護理滿意率、術后返崗率、GQOLI74評分高于對照組,DASH-Chinese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Orem自我護理模式在手外傷術后康復患者中具有顯著效果,能提高患者康復訓練效能,有利于上肢、手功能更好的恢復。手外傷患者手功能恢復的黃金時間段為受傷后3個月內,患者應在此時間內加強康復護理,以獲取最佳的護理效果。Orem自我護理模式貫穿于患者整個術后康復階段,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采取不同護理措施,能把握好術后康復的黃金時期,同時還能避免患者由于急切希望恢復盲目進行訓練帶來的二次損傷[5]。患者在護理人員指導下,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功能康復為主要目的。Orem自我護理模式強調以自我護理為主,護理人員僅在患者完全失去自護能力時進行完全護理,其他階段均扮演支持、教育的角色,充分激發患者主觀能動性,提高訓練依從性,患者能長期堅持康復訓練,康復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康復后返崗率及生活質量均有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在手外傷術后康復中應用Orem自我護理模式療效顯著,能有效地提升患者康復鍛煉的效能,對其上肢、手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的作用,建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鴻軍,鄭倍奮,徐穎,等.Orem自理模式在斷指再植患者醫院-社區術后康復管理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9,43(10):1231-1233.
[2]曾范慧.Orem自我照顧模式在骨性關節炎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5):696-700.
[3]張玲.Orem自我護理模式在斷指再植患者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6.
[4]陳璐,黃鳳林,張旋.Orem護理模式在急診手外傷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5(26):137-138.
[5]陳秋敏,粱旺顏.奧瑞姆自理模式手外傷康復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