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男
【摘? ? 要】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源遠流長。為了傳承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在初中階段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古詩文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本文以古詩文教學為例,探討了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的意義和強化傳統文化教學滲透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措施? 古詩文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43
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受到各種不同文化的沖擊,維護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優秀的文化非常重要。古詩詞有著幾千年的傳承歷史,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最有魅力的文化沉淀之所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所占的比重極高,這可以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當時作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感受不同情懷的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審美,使其充分了解古詩文所散發的藝術光芒。
一、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古詩文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課本中選用的古詩詞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意境優美,朗朗上口且意義深遠,值得讀者反復閱讀和回味。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古詩文,可以讓學生看到古詩文背后的時代變遷,看歷朝歷代的時代格局。當學生了解到古詩詞的妙處,從中學到一些好的道理,領會到其中的精神,就會更加深入地學習,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
古詩文對遣詞造句、句讀停頓等都有較嚴格的考究,每個地方的用詞都經過了反復推敲,平仄押韻等都經歷了反復思考,才有了我們今天朗朗上口、傳承千年的古詩佳作,所以,學生多多閱讀古詩文,可以感受古詩的韻律,感受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的妙處。多讀古詩文,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藝術修養,培養學生對優秀文章的鑒賞能力。
(三)促進古詩文的代代傳承
在現代社會,古詩文幾乎已經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的生活被各種短視頻平臺或者是各種社交平臺填滿。當你看到一些美景好物的時候,只會想到拍視頻發朋友圈,像古人那般吟誦詩句的情況幾乎無所見。所以,在初中課堂上開設古詩文教學,從學生開始學習,回顧、了解我國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讓古詩文在校園內傳頌、朗讀,讓千百年前的盛況在千百年后重現。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的心路歷程,了解他們的家國情懷,也可以促進古詩文的傳播和發展,代代相傳。
(四)幫助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從懵懂到成熟的過渡階段,這時候,良好的精神指引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古詩文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沉淀,留下的,被寫入教材的幾乎都是精品。里面所蘊含的優良的道德品質、為家國奉獻自我的無私人格等都是學生們的精神食糧。傳統文化中的正確的思想觀念可以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至于亂花迷人眼,而是受到良好的引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二、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加強古詩文教學的措施
在傳統的古詩文教學方法中,很多教師僅僅是把古詩文翻譯成白話文,不進行背景拓展,學生很難對全文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導致傳統文化的教學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生對古詩的意境不夠了解,對其中的家國情懷也只是略知一二,所以學習效果甚微,進而也影響了進一步的學習。本文列舉了一些可以促進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措施。
(一)綜合利用多媒體設備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把重點內容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學生了解到的內容較少,模式也較為單一,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設備也走進課堂。教師可以綜合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課程內容用幻燈片給予充分且全面的展示,讓學生縱觀全文,了解拓展背景知識,幫助其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還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輔助教學,給學生展示詩句中出現的景物和現象,重現一些歷史典故的小視頻,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采用聲形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二)舉辦朗誦活動,在誦讀中感受古文內涵
古詩文不僅是意境美,內容豐富,在韻律上也有著很多值得學習與了解的地方。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只給學生畫好停頓的地方,然后由學生記下來自行記憶、誦讀。大多數學生都不能準確了解到古詩這樣停頓的原因,僅僅是跟著教師的教學死記硬背。對此,教師可以在課下多多舉辦一些朗誦活動,鼓勵學生參加,讓學生自己大聲讀出來,自己感受古詩的停頓,也可以讓學生先聽錄音,再對其他優秀的朗誦作品進行模仿。在誦讀中停頓句讀,感受每個句子的停頓,想象不同的景象和畫面,以此來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和記憶,在親身體驗中學習。
(三)帶領學生開展活動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能夠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就是一件雙贏的事情。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排練課本劇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排劇的過程中,會梳理全文、分配角色、揣摩每一句臺詞,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完成古詩的初步梳理和故事背景的拓展,就相當于完成一次自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收獲了快樂,也可以完成學習,甚至可以學的更加清楚明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春游活動,古詩千千萬萬,其中不乏很多描繪自然景色的詩句。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春游,感悟自然美景,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景色和意義相近的古詩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悟詩句內涵,自己感受詩人的心境,加強共情力,以此促進學生古詩學習能力的提高,拓展學生知識面。
(四)結合古詩內容,創設教學情境
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一個故事相對于復雜的古詩理解記憶起來會更加容易。因為古詩的用語和現代文有一定的出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中可以研究古詩文的創作背景,將古詩的內容很好地融匯在創作背景中,變成一個個的歷史小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古詩詞,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進而牢牢掌握古詩詞。這種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記憶,也可以讓學生更加靈活自主地體會詩詞本身要表達的情感。
三、結語
初中生尚處在懵懂階段,心智尚未發育完全,受到良好文化思想的影響可以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以古詩文為例的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習,既可以促進我國千百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可以充分發揮這些優秀文化的余熱,影響一代代青年人,繼續傳承,幫助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黎永平.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4):28-29.
[2]馬維忠.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