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君

關鍵詞:老年重癥糖尿病足;精細化護理;血糖水平;傷口護理質量
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典型慢性代謝性疾病,需要長時間接受治療,并且極易出現多種并發癥。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在終末期所發生的一種比較嚴重的并發癥,一旦患者出現足部感,往往很難控制或糾正[1]。本研究分析了精細化護理干預對老年重癥糖尿病足傷口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張家口市第五醫院2020年3~11月收治的78例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48~76歲,平均(61.25±3.47)歲;平均病程(3.64±1.51)月。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49~78歲,平均(62.58±3.56)歲;平均病程(3.70±1.49)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高血糖導致。排除標準:(1)嚴重意識障礙;(2)合并惡性腫瘤;(3)合并其他臟器疾病;(4)合并傳染性疾病;(5)正在進行免疫或激素治療。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監測血糖和病情變化、遵醫囑對癥治療、為病足換藥、口頭健康宣教等。護理3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精細化護理。(1)傷口護理:如果足部無潰爛癥狀,叮囑患者每晚睡覺前使用41℃左右的溫水泡腳,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足部情況,叮囑患者穿舒適、透氣的鞋子。如果足部有水泡,護理人員要利用無菌注射器吸出水泡中的液體,然后利用生理鹽水沖洗感染部位,最后傷口使用泡沫輔料進行加壓包扎。如果足部潰爛,護理人員要定期為患者更換藥物,要徹底清洗和處理足部潰爛部位,確保傷口干燥。如果足部嚴重潰爛,護理人員利用3%過氧化氫沖洗傷口,再使用鹽水沖洗傷口,最后采用納米銀敷料覆蓋。(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所有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幫助患者建立起治療自信心;要尊重患者的隱私,保守秘密,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的疑問,采取多種措施幫助患者釋放心理壓力。(3)飲食護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體質量、年齡、活動輕度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明確每日患者需要攝入的熱量和營養成分,在常規飲食的基礎上確保增加20%左右的熱量,確保患者飲食多樣化,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熱量。(4)血糖控制:從飲食和藥物兩個方面入手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叮囑患者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明確告知患者胰島素最佳的注射時間是餐前30 min,并結合患者的血糖變化為患者調整飲食結構。叮囑家屬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出現蒼白、出汗、乏力等癥狀,一旦發現要立即給與患者食用糖類食物,如果沒有緩解立即就醫。(5)生活護理: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按摩足部,叮囑患者每天更換透氣性好、松緊度適宜的棉線襪子;不能穿高跟鞋、涼鞋,不能光腳走路,確保鞋子寬松舒適;每晚使用溫水、中性肥皂洗腳,不能使用潤滑乳,指導患者如何對腳指甲正確修剪。護理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2)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量表評價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包括中認知功能、軀體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活力等維度,各維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3)對比兩組臨床指標,包括潰瘍面積、疼痛程度、踝肱指數、足部神經功能評分。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疼痛程度,總分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以英國糖尿病足部神經篩查量表評價足部神經功能,分數和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護理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誘發的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是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并過高的機械壓力,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2~3]。糖尿病足早期癥狀是足部疼痛、皮膚干燥、肌肉萎縮、間歇性跛行等,后期會出現關節病(潰瘍、感染、骨髓炎等),病情嚴重者會出現感覺和運動神經損傷,最終導致難以獨自運動、感覺喪失[4]。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容易忽視初期癥狀,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大量臨床研究文獻表明,下肢血管是人體供血的主要途徑,如果發生堵塞,造成下肢動脈管腔狹窄,將導致足部供血嚴重不足,最終出現組織壞死癥狀[5]。如果病變發生在大血管、微血管部位,會降低機體對足部末梢的保護。往臨床大多針對傷口感染情況進行重點護理,雖然能有效改善傷口感染癥狀,但是很多患者會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大幅度降低,從而降低治療效果。這也從側面說明以疾病為中心的常規護理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特別是老年患者更加需要精細化的護理服務。
精細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更加注重細節方面的護理干預,深入護理整個過程,對患者細節需求更加關注,從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密切關注護理過程中患者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變化,從細節上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指導和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正確認知程度。在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護理中融入細節化護理理念,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和疼痛程度給予針對性護理,可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使患者提升免疫力和傷口恢復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潰瘍面積、疼痛評分、足部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踝肱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重癥糖尿病病足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血糖水平、足部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縮小潰瘍面積,緩解疼痛,提高傷口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鄭海紅.精細化護理干預對老年重癥糖尿病足傷口護理質量的改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2):125-129,133.
[2]陳祥燕,陳祥鶯,黃小紅.精細化護理在老年重癥糖尿病足傷口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4):138-140.
[3]胡秀珍.精細化護理在老年重癥糖尿病足傷口護理中應用的意義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9,28(18):54-55.
[4]嚴悅顏,徐旭,馮蕓.精細化護理在老年重癥糖尿病足傷口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5):104-106.
[5]謝琴.老年重癥糖尿病足傷口護理中精細化護理的應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