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芩
摘要: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重要教師,影響一生。家庭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及家庭成員的關系等都對幼兒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重要性;教養方式;影響
社會是由數不清的家庭組成,家庭作為人最初的生存環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礎。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指出:“人如同陶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么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么模樣的雛形”。俗話說,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幼兒從一出生就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的心理思想態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幼兒教育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一、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
首先,家庭環境對幼兒成長中產生的影響,外界內在都有。“孟母三遷”大家都知道,當今社會大部分都是內在因素俱多:一是品行上的,家庭成員沒有良好的作息時間、生活規律,比如經常在家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慣,使幼兒饑飽失常、睡眠失調,天長日久也容易染上各種不良嗜好;其次,家庭教育的觀念,父母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教育的角色認識不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太小,沒有必要教育,有的家庭認為學前教育就是幼兒園老師的事。他們對自身文化水平、教育能力缺乏自信,僅對幼兒看護、照料起居而已;再次,家庭環境對于幼兒過分的溺愛,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祖輩的教養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擔心幼兒的未來,無原則的溺愛和遷就,過分保護和干涉,家長總是按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幼兒,容易使幼兒形成人云亦云的習慣。最后,家庭環境中還有 “隔代親”,不少家庭的老人所占比例多,祖輩對幼兒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使人感到隔代特別親,然而上一輩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知識結構,還有教育方式與現代社會多少有些差異,對幼兒的獨立性和判斷力帶來負面的影響。
以上的現象,有礙于幼兒家庭環境中培養教育的實施,要克服這些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創設和睦的家庭環境
家庭成員要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互諒互讓,染讓幼兒快樂生活在溫馨的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做到相互交融,受到家人的愛好和重視,這種寬松、和睦的家庭環境能使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下就能形成,而是父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厭其煩、持之以恒的結果,不論在生活上還是以后的學習中對幼兒都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幼兒在家庭中所處的位置
在家庭中要明確幼兒的位置,使他們快樂的成為家中的主要成員,我們教育幼兒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做到循循善誘,盡可能的滿足幼兒的信任、獨立、自尊、上進等諸多方面的需要。
(四)做到真正關心幼兒
家長關心幼兒是過分的保護還是過分干涉,要么就是家長屬嚴懲型,也是對幼兒的關心,但這種關心容易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往往變成你說讓他往東他卻往西,反叛的心態較強,那么做家長首先要保護好幼兒的自尊心,給予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更好的發展其智力和創造力。
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真正的“啟蒙教師”是自己的父母!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在孩子們用詢問的眼光注視世界認識世界的時候,他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家庭教育是整體又全面的綜合性教育,想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其他家庭成員要提高自身的知識面,可以向有關專家、幼兒教師取經,更好的補充文化、科學知識。另外,還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認錯,那種認為認錯就意味著降低威信,強詞奪理硬辯,甚至以打駕手段鎮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誠信的,在孩子心理會刻下失望、傷心和輕視。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
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
現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掙錢,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會忽略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有些父母簡單的認為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有最先進的學習工具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其實不然,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僅是物質的投入,更多的包括對孩子心理的關愛和呵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其次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不要高估自己,遇到事感覺不順心,嫉妒別人,煩惱、憤恨,被不健康的情緒所籠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自信,首先要有意識地讓幼兒獨立承擔一些事,給予幼兒最大的信任,讓幼兒從事情的過程中找到自信,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其次,根據孩子特長,讓孩子全面的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活動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父母在孩子活動中,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明確自我,樹立自信。
四、家長實施隨機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存在著多種教育的形式,家長要善于觀察,運用得當,這種方法稱為——隨機教育。孩子對社會、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經常會碰上意想不到的事,如有教育意義,家長就得好好把握,幼兒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打雷下雨、四季轉換、花草樹木等這些幼兒都可以親自經歷,家長隨機教育時注意引導,用科學的理論來豐富幼兒的知識科學,對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良好發展和促進作用。
總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當務之急。家長應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更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時,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孩子更好地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孩子較強的基礎素質,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長和發展,迎接精彩和多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