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芳


【摘要】在諸多的力量中,家庭是學校、教師天然的同盟軍,如果能將家長的力量充分挖掘出來,那么教育力量勢必一往無前。因此,校方在推進“學科融合統整下的兒童生長課程”的同時應積極發揮家長的力量。采取“家長導師制”,讓家長導師進入課堂,讓更多擁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家長來當學生的導師,以發展不同的素養;讓不同類型的家長導師分享自身的人生經歷、特長與優勢,為學生的幸福生長提供更多選項和生命養料。
【關鍵詞】家庭;學校;課程;共育與生長
學校教育以課程為核心載體。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是廣州市教育深入改革的樣本學校,所以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課程,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心。本著“融通啟智,和合至美”的原則,課程團隊在前期對學校的課程做了全面的統整和規劃。在以學生為本位,以實踐經驗做依據中提出了“基于西關地域文化學科融合統整下兒童生長課程”的新思路。
本文主要基于學校統整課程實施引進的家長導師團,共同探討家長導師在學校課程開展與推進過程中,怎樣發揮出他們的導航作用,增強家校之間相互了解和聯系,保證家校有效溝通,實現家校教育合力,促進家長、教師、學生和學校全方位的共育與生長。
我們用統整課程為紐帶,使家校教育走向共育與生長的和諧之路。學生成長教育取決于三方——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高質量合作。統整課程實施的多形式、多層次和多平臺衍生了“家長導師進課堂”這個項目。因此,學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中出現的閑置資源,推動家庭校際合作,促使家校共同成長,讓各有所長的家長成為學生的導師,從而幫助學生發展不同素養。統整課程的實施,有效把學校、教師和家長扭成一股繩,促進其做家校融合的建設者、教育資源的貢獻者、師道尊嚴的維護者,共同探索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互學互鑒的家校關系。具體如下:
一、組建家長導師團,落實導航計劃
家長導航,指的就是學校合理且充分利用好家長提供的優質資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溝通、協作、指引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創建了“家長導師團”,目的就是讓家長的導航功能從自身出發起到最大的效能作用,從而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如,2017年9月秋季學期,因應課程實施的教育邊界擴展,學校向1-5年級的學生家長發起了第一次的家長導師招募。歷經層層選拔——學生的父母向學校提交和說明個人特長、學校對家長進行考察、家長承諾等步驟,學校的第一支導師隊伍成立了,共有34名家長。課程團隊根據實際情況,對家長導師的個人特長、專業等進行了分類,同時,也整體規劃了課程活動:課程組按生命、學科、精英三大板塊,對三年級、五年級的學生開展了12次校內外研學課程。學生的研學之旅“走近廣州·探索荔灣”在教師、家長導師的帶領下開啟了。
二、為導師提供專業的崗前培訓,開啟家校共育新模式
學校對家長導師團安排多次上崗前的培訓和爭對不同家長導師的個性化輔導,以及發放導師輔導課程,以保證開展課程的預期效果可以達成。如,從學校學生的飲食安全,教室電子設備、美工課堂上所用的工具等教學用具的規范使用,學生在外游學時秩序的維護,家長導師的跟崗盡責等方面為家長導師展開相關的培訓。此外,學校以“開發一課、共享百課”的模式讓家長導師在短時間內從外行人變成內行人,從而啟動家校共建共享、家校融通、學生啟智的家校共育新模式。
三、發揮家長導航作用,打造專屬學生的VIP課程
“V”為單詞variety的縮寫,在這意為“多樣化課程”。經過全面性地考量了課程組的具體情況和家長導師為學校提供的資源,課程團隊決定開設選修的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癐”即“我”,意為“個性化需求課程”,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知識需求而開設。“P”即primary,意為“基礎性課程”,是學生在校學習中所必修的課程。學校學科融合統整下的兒童生長課程有多個分支,其中學科課程組是它的一個分支,主要負責為學生打造開設VIP課程。因此,課程組需要合理地發現、整合家長導師的優質資源,以課程安排、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以“西關傳統文化探究”為主題,探索和討論如何融合和統整跨學科課程。由此,課程組根據探討和調研的結果創設了兩類課程,即必修課和選修課。所以,學生可以個人的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選取。這樣,可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全面健康發展。如,廣州荔灣老城區的“西關人”——家長導師戚先生,在當地文化氛圍的浸染下長大。也由于受到西關文化的影響,他多才多藝,如制琴、木工……他于2010年成立了手作木器工作室“一壺紫檀”。作為家長導師團中的一員,戚先生受邀到校為學校的木藝組學生講授手工課。到目前為止,戚先生的手工木器課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統整課之一。再如,在主題課程“STEAM+L視角下騎樓美的探索”的學習探討中,教師、家長導師、家長義工一同對騎樓進行探索。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他們的角色都發生了變化,三者協同完成教育工作。課程的開設給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了變革:課程的類型從單一變為多樣,課程視角不僅僅放在了學科學習上,更放在了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
家長導師團的成員中,像戚先生這樣的還有很多。學生在他們的帶領下,探究了醒獅文化、廣繡文化,一起用3D技術制作西關窗等。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導師帶著各自的專長以及所在行業的知識,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播知識和傳授技能,從而為統整課程的有效進行提供了豐富、實用的教育資源,做到課內與課外、學習與實踐、知識與生活的無縫連接。
四、實效與思考
以研究項目為基礎,在學科間尋求融通銜接的新嘗試,打通了學科之間的障礙,加強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豐富優質的家長資源使家長導航計劃得到保障,能夠進行有效實施,使知識學習、文化認知等與學生的成長相融,從而讓學生在豐富的校園生活中學習與成長。自上而下的頂層課程設計與課程體系,推動了學生身心發展與學科知識建構的融合共生。
1.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最大化?!凹议L導師團”的成立使得每一位家長導師有了展示特長的平臺,也為課程的開設提供了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同時,家長導師帶來的“多元課程”讓學生們見識了更為廣闊的世界,讓學生在快樂的童年中健康成長,讓學生成為學科統整課程里的最大受益者。
2.推動家校互助互補。導航計劃讓家長與學校站在了同一戰線上,共同助力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讓“四位一體”學習共同體——教師、學生、家長和學校,在多方的支持下建立與發展。所以,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達成一致,協同整合家校資源、信息,一起支撐學生成長。
3.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自項目研究開展以來,學科組的必修課、選修課,或者在大課—分組課—學科課的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率達100%。學生們以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選擇了不同的組別來參加。所在的組別都會布置項目學習任務。因此,學生需要領著各自的學習任務搜集、查找、閱覽資料。學生經歷了探究式的學習后,逐漸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與合作,在這統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4.促進學??沙掷m發展。實施家長導航后,學校的辦學聲譽、辦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這不僅推動了學生、家長、教師的成長,還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從課程實施以來,學校所舉辦的活動多次得到多方媒體的報道,如廣東電視臺、廣州電視臺等,這給學校帶來了較好的社會效應和關注。
基于“家長導師制”的課程安排不僅使家庭和學校之間的障礙得以打通,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了新的學習活動空間。有計劃、有輔導的活動能夠讓眾多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讓孩子參與到“兒童生長課程”中來。而且,“家長導師制”的綜合課程在內容、形式上與學校內的教育模式相比,都更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針對性。課程實施引擎下的家長導師制進一步推動了學校通過育人本位的課程再造,培育了學生能力、提升了教師發展、促進了家校的共育與生長。
參考文獻:
[1]肖慧,梁曉穎.學科統整課程,因家長導航更精彩[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8(10).
[2]黃日暖,李玉靈.共育與生長——記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兒童生長課程”[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