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恬恬 舒霞玉
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是診斷和改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手段[1]。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2]。課程是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載體。因此,在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節點,亟需從宏觀層面調查評估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情況,以期通過推動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然而,現有相關文獻更多地關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研究,而較少專門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展研究。以中國知網期刊論文數據庫中2015年以來發表的篇名含有“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期刊論文為例,在兩百多篇論文中,僅有十幾篇文獻聚焦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問題。此外,就研究方法而言,既有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和比較研究法,鮮少運用問卷調查法,并且僅有的調查研究停留在區域層面,以幾所典型高校作為案例,缺乏全國范圍的研究,難以從宏觀層面全面診斷評估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整體情況,難以提出契合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階段的對策建議。
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如下問題:自2015年我國實施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整體情況如何;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區域高校、以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與非示范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有何差異;影響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成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繼續推進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于為我國高校布局“十四五”時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向縱深邁進指明方向,有利于充分發揮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采用方便抽樣(Convenience Sampling)方法,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64所普通本科高校在校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為期2個月。借助問卷星平臺發放和回收問卷,共回收問卷2 585份,結合相同作答比例和缺失值等情況剔除9份無效問卷,得到有效問卷2 576份,有效率為99.7%。樣本分布特征如表1所示,樣本結構比較均勻,具有一定代表性。

表1 樣本描述性特征
本文使用自編的“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現狀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旨在調查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客觀情況和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滿意度,以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情況。
本文主要基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課程建設”的含義,以及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相關要求,測量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客觀情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包括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程、“專創融合”課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新創業大賽在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將其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范疇。同時,本文從課程建設的核心活動出發,并結合問卷調查法的特點,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分解為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等環節。
同時,本研究主要從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出發,測量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滿意度。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滿意度的測量維度主要涉及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程、“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教育項目(證書項目)、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創新創業教材、創新創業教育網絡課程平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以及選課咨詢指導服務等等。各題項采用自評量表的形式,“非常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非常滿意”分別記為1~5分。
此外,本文主要依據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目標要求,測量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測量維度主要包括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科研精神和從事科研的能力、創業意愿、創業知識、意志品質、社會責任感、“識別創業機會、防范創業風險、適時采取行動等創業能力”、創辦和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等方面。各題項采用自評量表的形式,“非常小”“比較小”“一般”“比較大”“非常大”分別記為1~5分。
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各題項通過了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KMO抽樣適當性參數為0.963,Bartlett球形檢驗統計量為33662.76,p=0.000<0.001。據此,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得到一個創新創業素質公因子,解釋總變異量的85.63%。采用Cronbach'sα系數計算該量表的同質信度發現,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總體α系數為0.979,并且刪除項后對應的α系數范圍為0.976~0.977,說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和較高的信度。
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類別豐富,但“專創融合”課程開設率低
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程,占比分別為84.2%、94.5%,并且開展了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新創業大賽,占比分別為94.5%、96.8%,這與成希、馬永斌、黃兆信等的研究結論存在分歧[3-5],說明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取得了顯著發展,在“創業基礎”等普適性課程的基礎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類型日益豐富。
然而,我國高?!皩撊诤稀闭n程的開設率較低,為56.0%,并且不同類別、不同層次高校以及改革示范高校和非示范高?!皩撊诤稀闭n程開設率均較低。這與李姍霖等2017年的研究結論類似[6],說明“專創融合”課程建設不足仍是我國接續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亟需突破的難點問題。
同時,我國較多高校的專業課程融入了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但不同類別、不同地區高校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如表2所示)。調查顯示,財經類高校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占比顯著高于綜合類、理工類高校。使用卡方檢驗法分析綜合類、理工類和財經類高校的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情況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發現x2=17.722,p=0.000<0.05,且財經類高校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占比為86.8%,綜合類和理工類高校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占比分別為79.0%、77.8%,存在顯著差異。

表2 不同類別、地區高校學生所在院系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情況
調查顯示,東北地區高校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占比顯著高于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使用卡方檢驗法分析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的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情況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發現x2=19.256,p=0.000<0.05,且東北地區高校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占比為89.6%,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高校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占比分別為79.0%、81.6%和77.1%。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以線下課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為主,課程開設主體單一
首先,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程和“專創融合”課程以線下課程和線下線上混合式課程為主,占比分別為60.3%~66.4%、43.7%~51.4%,以線上錄播課程和線上直播課程的形式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高校占比較低,分別為35.8%~36.8%、21.4%~26.0%(見表3)。

表3 我國高校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設形式
其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和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程主要由學校統一開設,而由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開設的占比分別僅為26.0%和26.9%,從其他高校引進的占比分別僅為9.2%和12.2%(見表4)。
而且,大多數高校的“專創融合”課程主要由所在學院獨立開設,而由所在學院與校內其他學院、其他高校聯合開設,以及從其他高校引進的高校占比分別僅為46.2%、23.0%和11.9%(見圖1),這驗證了劉帆2019年的研究結果[7],反映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設主體單一,且高校之間優質資源共享不夠等問題,而美國高校各學院注重發揮本學院的特長,并與其他學院及創業組織合作開設了多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8]。

表4 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的開設主體

圖1 “專創融合”課程的開設主體
3.大多數高校開始實施創新創業專業教育,但不同地區高校存在差異
我國設置了創新創業教育輔修項目(證書項目)和開設了諸如創業學、創業管理等創新創業類專業的高校占比分別為87%和73.5%。
然而,東北地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輔修項目(證書項目)和創新創業類專業設置率明顯高于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高校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輔修項目(證書項目)和創新創業類專業的比例分別為90.4%和81.0%(見表5)。
此外,較大比例的學生對其所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設情況缺乏必要的了解。調研結果顯示,不清楚所在高校是否設置“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輔修項目(證書項目)和創新創業類專業的學生分別高達41.3%、45.7%和39.0%,這顯然不利于學生充分利用所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

表5 我國不同地區創新創業教育輔修項目(證書項目)和創新創業類專業設置情況
1.大多數高校規定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修讀要求并建立了課程學分轉換制度
首先,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修讀要求,占比為75.5%,可見,全校性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我國高校得到廣泛實現。在美國亦是如此,如密歇根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校各學科領域、不同年級的學生[9],這從側面證實了王占仁、卓澤林等學者“全校性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的觀點[10,11]。
其次,我國大多數高校規定將學生論文發表、自主創業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折算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占比為84%。然而,與本科階段相比,研究生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認定與轉換制度的建立情況存在明顯差距。使用卡方檢驗法分析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認定與轉換制度的建立情況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發現x2=60.696,p=0.000<0.001,且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認定與轉換制度的比重分別為89.1%、73.2%,本科階段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認定與轉換制度的比重明顯高于研究生階段。
2.我國高校注重擴充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但教師隊伍建設仍是短板
首先,全球創業教育日益重視創意的轉化和創新的應用,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創建[12]。我國亦是如此,調查顯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創新創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網絡課程平臺以及諸如創業實驗室、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新創業教育類實踐平臺的建設率分別為85.1%、87.3%和94.6%。此外,我國大多數高校還自行編訂或引進了專門的創新創業教材,占比為71.7%,并且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教育選課咨詢與指導服務,占比為90.6%(見圖2)。

圖2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配備情況
其次,盡管學校教師可能具有商業經驗,但他們缺乏創業經驗,應當聘請具有創業經驗的專家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并協助課程教學[13]。我國高校不僅創新創業教育專、兼職教師的配備率較低,分別為47.3%和41.6%,而且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職業背景較單一,以校內經濟學或管理學領域的教師和校內其他各學科領域的專家或學者為主,占比分別為86.6%和62.8%,其他背景的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配備率低(見圖3),這與黃兆信和趙國靖的研究結果類似[14],說明自2015年以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不足,兼職教師背景單一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并且,這一點也與美國高校存在較大差距。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不僅聘請了經驗豐富的教師教學,還會聘請高成長性公司的創立人、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家、法律專業人士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15]。例如,密歇根大學創業教育中心的30余位從事創業教育教學的教師中,絕大多數教師具有企業管理、創業實戰等多種經歷[16]。

圖3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的構成情況
3.我國大多數高校實施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評價,但本科生和研究生評教環節設置率存在顯著差異
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高校有必要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評價,并且較多學生反映其所在高校實施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評價。調研結果表明,安排了督學團督導與設置了學生評教環節的高校占比分別為79.8%和91.9%。
此外,與本科階段相比,研究生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生評教環節的設置率存在明顯差距。使用卡方檢驗法分析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生評教環節設置情況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發現x2=9.838,p=0.002<0.05,并且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生評教環節設置比例分別為93.3%和88.8%,本科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生評教環節的設置率明顯高于研究生階段。
1.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滿意度較高,且通過學習他們的創新創業素質提升較大
總體而言,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滿意度均較高。如表6所示,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總體滿意度均值分別為3.80、3.76,且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均值范圍分別為3.72~3.87、3.69~3.83。
此外,通過所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提升較大。由表7可見,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總體提升程度的均值為3.79,且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均值在3.71~3.87之間。

表6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滿意度的總體情況

表7 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的總體情況
2.不同背景特征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存在差異
運用獨立樣本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檢驗等方法,分析不同性別、年級、專業、高校類別和高校所在地區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滿意度的差異情況(如表8、表9所示)。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以及不同類別、地區高校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都存在顯著差異。
首先,本科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顯著高于研究生。本科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均值范圍為3.73~3.92,而研究生則為3.60~3.79。
其次,財經類高校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顯著高于綜合類、理工類高校。財經類高校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均值范圍為3.80~3.99,而綜合類、理工類高校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均值范圍分別為3.65~3.81、3.65~3.88。
再次,東北地區高校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顯著高于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高校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均值范圍為4.00~4.11,而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高校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均值范圍分別為3.65~3.89、3.61~3.79、3.68~3.80。

表8 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滿意度差異性分析

表9 不同背景特征大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均值
此外,調查顯示男生對“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創新創業教材和創新創業教育選課咨詢與指導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對“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創新創業教材和創新創業教育選課指導與咨詢服務的滿意度均值范圍分別為3.75~3.82、3.65~3.72。
3.不同背景特征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存在差異
運用獨立樣本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檢驗等方法分析不同性別、年級、專業、高校類別和高校所在地區的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差異情況,結果如表10和表11所示。
第一,通過所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不同年級的學生和不同地區高校的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本科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顯著高于研究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本科生和研究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均值分別在3.76~3.91、3.62~3.77之間。東北地區高校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顯著高于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高校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均值范圍為3.97~4.07,而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均值范圍分別為3.66~3.84、3.66~3.81、3.71~3.85。
第二,除了社會責任感,男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顯著高于女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男生和女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均值分別在3.78~3.86、3.67~3.78之間。

表10 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差異性分析

表11 不同背景特征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均值
第三,除了科研精神和從事科研的能力、創辦和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財經類高校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顯著高于綜合類、理工類高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財經類高校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均值范圍為3.79~3.94,而綜合類、理工類高校學生各項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均值范圍分別為3.66~3.83、3.71~3.86。
此外,除了創業意愿,不同類別專業學生的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4.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滿意度與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正相關,但影響程度存在差異
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為因變量,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滿意度為自變量,開展多元線性回歸分析,F檢驗結果表明,各回歸方程總體顯著(見表12)?;貧w系數結果表明:
首先,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總體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均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但相較于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總體滿意度,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總體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的影響更大。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總體滿意度和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總體滿意度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在0.74~0.76、0.68~0.72之間。
其次,學生對不同類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都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標準化回歸系數均大于0.6,但影響程度存在差異。其中,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類通識選修課程和“專創融合”課程的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影響最大,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72,學生對創新創業大賽的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的影響最小,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68。
另外,學生對不同類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均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標準化回歸系數均大于0.7,但影響程度存在差異。其中,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和創新創業教育選課咨詢與指導服務的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的影響程度最大,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76,學生對創行創業教育教材的滿意度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的影響程度最小,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74。

表12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滿意度與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程度的回歸結果
基于上述調查結果的分析和討論,可以發現自2015年我國實施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取得了顯著發展:第一,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類別豐富,以線下課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為主,并且大多數高校設置了創新創業教育輔修項目(證書項目)和創新創業類專業。第二,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我國高校得到廣泛實現,并且我國大多數高校建立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轉換制度。第三,我國大多數高校創建了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并且配備了創新創業教材以及創新創業教育選課咨詢與指導服務。其四,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其資源的滿意度和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程度均較高。
同時,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第一,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設主體單一,“專創融合”課程開設率不足;第二,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配備率均較低,且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的背景單一;第三,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校際共享程度較低,以及學生對所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缺乏必要了解。
1.深化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有效性的認知
一方面,建議教育相關部門引導學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作用的相關研究,從理論層面解決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能否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以及在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創新創業素質中作用顯著等問題。另一方面,建議教育相關部門組織舉辦區域性或全國性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經驗交流會,推介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例,從實踐層面深化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課堂教學活動重要性的認識。
2.以教師激勵為支點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
一方面,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推動從國家、省級和校級層面健全教師激勵制度,將各專業教師開設包括“專創融合”課程在內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情況與業績考核、課題設置、職稱晉升等影響教師個人發展的因素掛鉤,驅動各專業教師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另一方面,建議高校深化各專業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本質的認知,使其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本身包含創新的屬性,創業也并非局限于創辦企業,還包括崗位上的創業,從提升各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勝任感的角度,激發各專業教師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積極性,并使其能夠主動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打造“專創融合”課程。
3.依托多種方式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專兼職教師隊伍
一方面,建議教育相關部門鼓勵高校在商學院等學院內部增設創業學專業,尤其是加強創業學博士研究生培養,為擴充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隊伍提供后備人才。另一方面,建議高校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崗位,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隊伍,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此外,我國高校還可以充分挖掘企業家校友資源,豐富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隊伍。
4.以優質資源的共享彌補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不足
一方面,建議高校結合本校的學科專業優勢和特色,并整合校內外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師資等資源,推動校內高水平教師領銜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線上“金課”,為我國打造數量足、質量優的創新創業教育在線開放課程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建議高校加強資源共享意識,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的共享優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校的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
5.以課程平臺為基礎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生態
一方面,建議高校構建開放式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平臺,不斷豐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平臺的資源,發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平臺的功能,為校內外創新創業主體共享資源、共謀發展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建議高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管理,在整合和擴充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目錄,便于全校師生高效了解并獲取所需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