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婷



林風眠,
中國畫家、藝術教育家。
在他筆下有各種各樣的鳥兒,
或獨立枝頭遠眺,或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歌唱。
但無論哪一種,都有著鳥兒的自在靈動、寧靜祥和。
賞析
我,是一只貓頭鷹。
在民間我曾被視為不祥的象征,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很少描繪我的形象。可是,林風眠不一樣。他大膽打破民俗禁忌,多次將我呈現于畫紙之上,甚至帶我走出國門,讓國際友人也看到我的模樣。在我眼里,林風眠和我一樣是個夜行客,他總是獨自穿梭在茫茫黑夜,追尋新藝術的曦光。
林風眠喜歡畫貓頭鷹,我在他的筆下就出現了好多次。他知道黑夜才是我的主場,但這一次,他沒有勾畫出我喜歡的深沉夜色,而是讓我出現在白天的樹枝上。
你們看到了嗎?我站在方形畫紙中央,周圍是開始瑟縮的樹葉,有的淺黃,有的深黃,有的甚至已經干枯,可能來一陣風就會把它們吹落。
我凝視著前方,但眼神不再犀利。我的翅膀小心地收了起來,松松地垂下去,不再保持隨時起飛的模樣。我的爪子依然緊緊抓著樹枝,雖然少了一些力度,但它們依然是我這具身體的支撐。
秋日的陽光穿過枝葉,隨意地落在了我深棕色的羽毛上。不那么濃密的樹葉,讓我無法隱匿其中,顯得有些孤單和低落。的確是這樣,我已不再年輕,在微微佝僂的背上,這一身的羽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就像人們披著的蓑衣一樣。
我就像此時的林風眠那樣,靜靜地站在這里,用久經滄桑卻又不失睿智的眼睛,回望來時的路,品味著過去的時光。
欣賞與創作建議
教師可提前讓幼兒關注、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小鳥,欣賞時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看到畫面時的第一感覺,再引導幼兒關注由中心到四周的畫面內容:“你看到這只貓頭鷹有什么感覺?跟我們平常見到的有什么不同?”“仔細看看它的羽毛和眼睛,和你以前看到的貓頭鷹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樹枝和樹葉都有哪些顏色?這些顏色帶給你什么感受?”“你覺得貓頭鷹心里在想些什么?”
讓幼兒基于已有經驗,運用語言、肢體等多種途徑表現自己看到的小鳥,感受小鳥的心情,并嘗試用多種方式(暈染、平面拼貼、立體組裝與裝飾等)完成小鳥作品。
(指導教師:杜麗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