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水產最強大腦』項目負責人陳佳"/>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馬丹寧
陳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廈門大學電子科學系博士,如今的“水產最強大腦”團隊負責人兼廈門匯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他是位敢想敢做的創新者、腳踏實地的創業者,更是心系祖國脫貧事業的幫扶者。2020年,“水產最強大腦”項目在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他帶領團隊開墾技術荒地,深耕農村養殖,著力推進水產養殖產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打造了一方集創新、創業、扶貧為一體的科技沃土。
陳佳是一名具有良好學術素養的新時代青年,他投身創新創業并非偶然。在校時,他曾發表學術論文3篇,其中被SCI、EI收錄各一篇,并成功申請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畢業后,他在北京上市公司積累了兩年團隊研發經驗,曾主導開發無人駕駛車載激光雷達及固態MEMS激光雷達項目。在研究生畢業后的工作實踐過程中,他發現我國水產養殖設備存在重大缺陷,察覺到水產養殖監測方面巨大的市場潛力與市場需求,于是決定組建團隊、開展項目研發,就此在創新創業之路上邁開步伐,越走越遠。
當前,我國水產養殖設備由于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低的技術局限,缺乏水產疾病預警的功能與效用,僅能對水質進行較為低層次的監測。而當今水產養殖模式大多以傳統養殖經驗為主,技術的結合與應用程度不高、養殖效率較為低下。為解決國內水產養殖業疾病頻發和設備自動化低等痛點問題,“水產最強大腦”應運而生。
陳佳團隊研發的水產養殖水聲物聯網監控及人工智能管理系統被稱為“水產最強大腦”,其原因在于:該智能監控管理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三個維度與大腦感知及控制的聽覺、視覺和觸覺這三個維度的作用相似。整個智能監控系統的亮點主要在于“聽覺”環節,即水聽器的應用與水聲信號處理技術的軟硬結合,充分將廈門大學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進行實踐轉化,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也充分體現了產學研結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水產最強大腦”團隊組建于2018年。目前,團隊核心成員8人,其中博士1名、碩士6名、本科生1名,已有企業工作經驗人士3人,涉及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生物學、電子信息、管理學等領域的高端人才,是一支復合型的專業技術團隊。在技術研究中,團隊成員專業互補、各司其職,為同一個創業夢想而奮斗。
2019年7月16日,廈門匯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水產最強大腦團隊的初衷就是讓每一位養殖戶不再因為養殖問題而犯難,而廈門匯聽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理念是打造水產養殖領域物聯網智慧農業品牌企業,成為全國領先的水產服務技術及解決方案服務商。
“這兩者是一脈相承的。”陳佳希望用水聲科技解決水產養殖行業痛點,為養殖戶提供先進水聲物聯網技術,從而能夠帶動水產養殖業行業升級,重建水產養殖生態,締造水產藍天白云。
“公司是項目經歷以及團隊思想的載體,而團隊則是成就這一切的基石。我們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懷揣著科技幫扶和創業的熱忱與激情,統一的信念也使得我們更加堅定地走下去,帶動傳統水產養殖行業進行轉型升級、促進智能化專業化養殖的順利發展。”
自組建以來,“水產最強大腦”團隊在多個省級和國家級比賽中斬獲榮譽,如第二屆“中俄工業創新大賽”優勝獎、2019年福建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019年福建省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2020年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020年福建省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同時,廈門匯聽科技有限公司與國內8家水產養殖公司、江蘇南通和上海地區等多地大型水產養殖基地展開合作;與福建、安徽、上海、江蘇等省份落地合作意向協議100多份,簽訂長期技術服務協議訂單合同120.5萬元,已實現初期技術服務營收79.4萬元。在陳佳的帶領下,公司正向著更加輝煌的未來走去,但他們的創業之旅同樣充滿考驗與波折。
剛開始帶著創業項目參賽時,陳佳滿懷憧憬與激動。而經歷多次競賽后,聽過贊賞也遭受過批評,心情更多的是平淡,更能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差距,也更能以差異的角度去審視創業路上遭遇的問題與困難。陳佳及其團隊始終保持初心,堅持將專業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實現從知識到社會生產力的轉化,這一過程,是他們在“興趣、接觸、了解、熟悉、熱愛”的創新創業道路上的不變追求。
而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賽經歷,也不斷激勵陳佳以技術成果回報社會與國家。“這些比賽機會是社會與國家給予創新創業者成就夢想的‘沃土’,我們在逐夢和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常存感恩之心,希望用行動和所學知識回饋社會、回報祖國。”
盡管提升科技含量與突破技術壁壘難不倒“水產最強大腦”團隊,但如何將科研成果落地才是他們重點考慮的問題。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參賽經歷、實地調研考察、設備推廣試用、建立技能培訓班等都是他們把研究成果從實驗室帶到田間地頭的最好體現。陳佳表示他們之所以選擇高校大學生創業這條路,也是想更好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于地方企業。經過競賽、實踐和市場的重重考驗,“水產最強大腦”項目才得以脫胎于儀器,跳出理論局限,切實發揮作用,并最終實現資金創造收益、收益反哺創新的良性循環。
創新創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需要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地累積資源與市場認可度,提升項目的市場認知,逐步擴大影響力。這個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無法避免遭遇各種各樣始料未及的問題,如項目資金支持不足、研發體系不夠充分不夠成熟、時間與經費緊張等,陳佳和他的團隊也不例外。令他慶幸的是,公司的各位股東并沒有在困難的時候退縮,而是想盡辦法謀生存、謀發展,團隊成員在公司的艱難時期也是廢寢忘食、嘔心瀝血。這些崎嶇歷程,對于陳佳及他的團隊伙伴而言是無比珍貴和難忘的成長經歷,促使他們將經驗和教訓轉化為進步動力,也憑借贊美與鼓勵走得更遠、更堅定。
“水產最強大腦”項目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團隊自身的不懈付出之外,高校助力也不可或缺。項目自誕生至落地期間,廈門大學頻頻給予關心與幫助。如海韻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鼓勵歡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入駐,為項目小組的日常討論與會議提供良好環境;學校中配備基礎設施的小實驗室,為陳佳及其團隊調試硬件傳感器,以及在沒有養殖區環境的情況下做小型測試提供了場地支持。諸位不同領域的資深教授亦樂于為“水產最強大腦”的發展給予寶貴指導,其中,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廈門大學通信工程系及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的教授為項目的技術盲點攻關和水產養殖問題的解決帶來許多助力。
陳佳(左三)與其團隊獲“建行杯”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銀獎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創業路上我們必須記住身上肩負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談及幫扶貧困縣的經歷時,陳佳堅定地道出他的創業原則。2020年是全面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在公司初步實現營收、運轉良好的同時,陳佳及團隊成員沒有首先思考如何增加盈利、擴大規模,而是帶著公司的科技成果一頭扎進了貧困縣。
“我們這個項目就是用商業所得利潤帶動公司生存發展,再進一步推進扶貧,實現自我造血。我們想得更多的是用我們的星星之火,幫助貧困地區的水產養殖戶脫貧,做傳承紅色基因的‘火炬手’。”于是,他們走訪調研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等多個貧困縣,深入了解當地水產養殖存在的問題,針對貧困戶情況實施精準施策,對不同類型養殖戶進行分類,傳授貧困戶愿意聽、聽得懂、用得上的就業知識,并用低價甚至免費的形式推廣高新技術,給予貧困戶摸得到、看得見的實在效益,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陳佳回憶道:“去年暑假,我們前往兩個掛牌督戰的貧困縣: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和云南曲靖市會澤縣走訪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沿河縣的水產養殖散戶較多,大多屬于稻魚混養模式,目前有四萬多畝,但是每畝產量很低;而會澤縣養殖品種有鱘魚、虹鱒,主要產品為鱘魚子等進行深加工的魚子醬,但是生產周期較長。”針對沿河縣的散戶和產量低問題,“水產最強大腦”團隊提出通過大數據庫進行規范的養殖指導,進一步降低當地的勞動力成本,提高養殖效益;針對會澤縣養殖加工生產周期長的問題,他們幫助養殖戶進行提高水產養殖自動化程度,縮短魚子醬等產品的生產周期,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戶增產增收。
能夠為貧困戶提供幫助,陳佳十分欣慰:“我們通過低價或免費提供設備給貧困養殖戶并指導養殖戶進行規范化養殖的試點養殖實踐活動,最終和貴州省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達成初步合作協議,他們在建的15個養殖基地可以考慮引入我們的智能養殖設備。”
2020年,陳佳帶著團隊走遍了36個貧困村,在約40萬口養殖網箱的實踐基礎上,發掘當地水產養殖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在漳州的對蝦試點養殖過程中,最終養殖面積達到了8936公頃,實踐范圍涵蓋3個貧困縣、覆蓋約6.37萬農村貧困人口,預計可帶動地區收入3000萬元,助農效果顯著。2019年6月,他們與安徽六安的養殖戶及水產養殖基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他們提供設備、服務和指導。同年7月,“水產最強大腦”團隊又在福建寧德的組織實踐學習過程中,定期開設水產養殖培訓班,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指導青年大學生和養殖戶規范化養殖,并在8月開啟了寧德大黃魚養殖項目,預計可帶動地區收入2000萬元,為當地脫貧進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強勁助力。
陳佳帶領的“水產最強大腦”團隊充分運用研究成果,聆聽水聲信號、傾聽貧困養殖戶呼聲,奏響養殖與扶貧“雙重強音”。他們正用實際行動發揚堅韌拼搏的創新精神,詮釋回饋社會的奉獻情懷,以蓬勃的姿態匯入新時代的科技建設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