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武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內容,閱讀能力培養則是學科教學中學生所必備的學科素養。我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和思考閱讀教學策略,旨在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閱讀教學能服務學生學科綜合水平的發展、學科素養的培養。文章從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出發,對如何改善閱讀教學和優化閱讀教學提出幾點實施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學科素養;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基本已經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和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對于學生知識的積累、思維的拓展、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呈現,成為學生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科素養。從整體而言,素質教育下語文閱讀教學呈現全新的發展趨勢,教學模式、教學思想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改善,教學實效性和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問題。
二、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小學六年級學生正面臨著升學壓力大、學習任務重等問題,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更多地注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教學課程要求的完成程度,教學模式單一、被動,難以落實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發展的客觀要求。在閱讀教學中,過于重視對作品的解讀,盲目要求學生背誦記憶,既忽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個性化特征的發展,同時又不契合語文教學根本需要,教學目標模糊、深度不夠,難以起到拓展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知識積累、豐富學生情感認知、調動學生思維和想象、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等目的,久而久之,導致閱讀教學形式化的發展,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得不到改善,難以發揮有效閱讀教學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及學科全面素質培養的最終目的。如:1. 盲目的讓學生通過閱讀去理解課文內容、去背誦課文內容,而忽略了對學習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的培養,既影響閱讀效果,同樣也不利于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體驗,影響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2. 閱讀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具備一定的閱讀水平,在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的看法和思維,過分的延伸和拓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豐富學生見識,延展學生的閱讀面,但也容易造成閱讀教學主題的缺失,不利于學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課文知識內容和思想情感。
三、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要講究方法性和規律性,要基于語文教學根本要求和學生發展要求,全面落實新課改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客觀要求,履行新課改任務標準,改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模式化,樹立新思想、新觀念,著重關注對學生閱讀興趣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發揮閱讀教學的教育優勢,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全面素質發展的目標。
(一)科學的預設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內容,同樣也是學科教學的常用手段。六年級的學生對于閱讀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從學生的思維和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實際情況科學的預設閱讀教學內容,使閱讀教學能夠做到整體兼顧個體,因材施教,體現對每一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和閱讀水平提升的目的。
教師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要多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心理思想等,多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的獲得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反饋信息,以此為依據預算閱讀內容,提升閱讀內容的針對性、層次性和有效性。
閱讀教學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優化教學質量為目的,因而,閱讀教學活動要把握教學的整體目標和要求,科學的設計教學方法,以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教學要講求思維性和探究性。閱讀是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要點,但與此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分析課文內容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表現出寫作風格與技巧,在學生已知的基礎水平上,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探究性,提升學生文本理解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使六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實現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教育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靈活閱讀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自主動手能力強,但與此同時,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好玩、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差,對于學習容易三分鐘熱度,對學習的態度也受主觀意識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改善閱讀教學效果,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就必須從學生主體出發,抓住學生注意力和關注點,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 適當的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性,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增強閱讀內容的表現形式,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發散學生的閱讀思維,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和魅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自覺性、積極性和主體參與性。
2. 創設閱讀小組。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特征、閱讀水平創設多元化、多樣化的閱讀小組,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談論,對于閱讀內容提出不同的思維和見解,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強化閱讀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性,幫助學生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和學習需求的閱讀方法。
3. 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閱讀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章大致內容,在閱讀的基礎上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闡述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大膽想象,并提出自身的觀點,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養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的掌握。
(三)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
意識是行為的先導,是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閱讀學習的內在要素,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為有效的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就必須要著力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自主性的培養,結合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行為習慣等,制定長期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循序漸進的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挖掘閱讀的樂趣,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批注、學會摘抄精華部分和重點詞語、學會思考分析,強化閱讀對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有效性,提升學生對閱讀的重視度,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閱讀的能力。如:在課文知識教學前,可以讓學生先通過閱讀對課文進行預習,對課文重難點進行記錄、對一些生詞生字進行批注,利用字典等學習工具掌握生詞生字,同時,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分析課文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課文語言表達技巧、寫作技巧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思考,使學生能夠理清學習思路,進而使學生更為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