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廣大高中英語教師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展教學活動,調整英語教學策略,進而適應新題型的要求。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出現了讀后續寫的新題型,在閱讀短文的過程中需要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這對于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量、表達準確度以及創新意識。在本文中,針對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丁玉娟,高郵市送橋中學。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活動和英語教材密切相關,英語教師們需要立足現階段的英語課本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選擇讀后續寫的篇目,并且根據教學的主體思想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開展一系列基礎教學活動。教師要本著謀定而后動的原則開展教學策略的創新和完善工作,不斷地指導學生創新讀后續寫文章內容,理清思路,合理地運用教師所講解的語法詞匯和句型來開展續寫活動,才能促進學生英語知識運用水平的提高。但是現階段部分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排布上缺乏創意,基礎教學活動不夠高效,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夠密切。針對具體問題來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一、注重豐富學生的英語詞匯,夯實讀后續寫的基礎
新高考改革對于學生的詞匯量以及語法知識的儲備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從以往的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到現在注重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的考量,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創新求變的本質特征。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幫助學生積累英語詞匯,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夯實詞匯基礎,才能為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的完善奠定堅實的根基。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要提醒學生按照考試說明所規定的字數和其他要求進行續寫活動,合理地組織自己所積累的英語詞匯、英語語法,完成相關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靈活運用解題技巧解決讀后續寫問題。可以考慮對學生進行專項詞匯訓練,讓學生對于日常閱讀和寫作過程中的英語詞匯進行積累和整理,并將其運用于讀后續寫的過程中。
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不重復使用原文中出現的原句和重點詞匯,而是用自己日常所積累的基礎詞匯和相關的英語單詞來進行拓展和延伸。在規定字數范圍以內做到表達清楚、邏輯關系明確。學生要對讀后續寫過程中容易出現拼寫錯誤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核心詞匯進行分類整理。學生要明確單詞的基本詞性,通過形式的改變以及運用情境的改變來理解不同語境下的詞匯含義,從而積累更多的英語單詞,為后續的讀后續寫教學活動奠定基礎。通過形式多樣的讀后續寫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減少詞匯障礙,提高詞匯積累和記憶基礎,使得自身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和科學。學生在掌握詞匯等基礎知識以后可以進行更為連貫更為科學的語言續寫活動,進而大大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新高考改革的核心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合理選擇讀后續寫教學內容,提高讀后續寫教學水平
現階段,部分學校的高一年級使用的是譯林版新教材,高二高三年級仍然在使用舊教材。與之相對應的是,新高考改革呈現出連續性、階段性的特征。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需求以及新高考改革的相關要求來合理地選擇讀后續寫教學內容,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選擇讀后續寫素材時要考慮到課本內容、學生需求、高考要求三方面的內容。教師的選擇標準應當是讀后續寫素材是否具備較強的創新性和邏輯性。但是,部分教師在選擇素材時卻出現了忽視學生英語學習客觀規律、盲目開展拔高訓練、選擇的教學素材難度較高等現象,實際教學效率并不高。教師應考慮到讀后續寫教學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多種因素,結合課本內容和課外素材進行內容挑選,從而為深層次的讀后續寫教學活動提供有力支撐,為教學內容全面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這一單元的內容合理地選擇讀后續寫的素材,結合課本內容來選擇閱讀理解的橋段,確定教師講解部分、學生練習部分。教師首先要結合讀后續寫的教學要求來帶領學生開展“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部分的閱讀活動,然后進行“Grammar and usage”部分的語法學習和閱讀活動,最終完成知識遷移和實踐工作,使用教師所講解的解題技巧和閱讀方法來開展具體的讀后續寫題型訓練。總之,緊密依托課本教材和學生的基本情況來選擇讀后續寫的素材,地而開展教學實踐,可以取得積極的進展。與此同時,課本中有很多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例如:如何書寫議論文、如何書寫新聞報道、如何完成詞義猜測題和讀后續寫題等。學生和教師要本著發現的眼光來進行英語課本知識的學習,才能真正滿足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提高讀后續寫的教學水平。
三、開展讀后續寫主題教學評價活動,鞏固英語教學成果
教師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所開展的讀后續寫教學活動會取得一系列教學成果和實踐成果,師生都會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開展實踐活動。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只有及時地總結和評價才能鞏固英語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和綜合素養,進而確定下一階段教學的核心目標。例如,有的教師在開展讀后續寫活動時重點考查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素養。教師會提供語言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內容的提示來開展續寫活動,將其延展為一篇完整的英語短文。在此基礎上所開展的評價活動,應以對學生的英語續寫成果進行評價為主。教師會讓學生檢驗自身的英語詞匯拼寫表達是否準確,語法知識運用是否出現細節錯誤,續寫的內容是否滿足文章中心思想的要求,以及書寫是否流暢、字跡是否工整等。
教師在開展讀后續寫時首先要確定的是教學評價的標準,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讀后續寫的實際要求來開展教學與總結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知。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會發現學生往往受到漢語書寫習慣的影響,容易出現口語化表達的現象,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語法使用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甚至有的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也存在問題,漢語標點符號和英語標點符號混淆使用。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點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協同能力、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進而增強學生讀后續寫的實際水平。為滿足新高考改革的實踐要求使學生奠定堅實的英語學習基礎,教學評價和總結應當是雙向的,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又要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應當在教學評價的最后環節及時地征求學生們對于本節課的具體意見,如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是否合理、所選取的讀后續寫素材是否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所開展的讀后續寫教學評價環節是否順利有效。教師會從中獲取更多的有益信息,將其運用于下一階段的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的改進中。
四、注重日常練習,開展合理化情境續寫活動
讀后續寫體現出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性問題。學生首先要了解閱讀的文本結構,了解文本所表達內容的含義,將具體的結構、情節、詞匯進行疏導。如果不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便很難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注重日常訓練,帶領學生開展更加深入的讀后續寫活動,為學生構建更多續寫情境。教師在日常訓練時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讀后續寫小組,對于素材進行探討和溝通,對于文本中的詞匯、語法語境進行剖析,梳理人物關系,明確主旨要求。以記敘文為例,學生需要在日常訓練中第一時間找到時間、地點、人物。這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英語素養,因此需要學生進行更多的訓練,才能準確地找到記敘文中的主要矛盾、主要情節、主要事件,才能沉浸在相應的讀后續寫情境中,進行更好的描述和表達。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引導,設置讀后續寫引導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使得學生可以做到撥開迷霧,合理地組織自己的語言和詞匯來完成讀后續寫任務。
教師可以從歷年高考題入手,帶領學生進行日常訓練,從而迅速熟悉題型,熟悉相關實踐要求。例如,2016年10月浙江新高考英語卷中讀后續寫的主題是“荒野冒險”,學生首先尋找事件發生的地點是在森林中,人物是Tom 及其妻子Jane,時間則是妻子和丈夫發生爭吵以后。主要內容是二人發生爭執,離開了野營地,然后妻子迷路,最終遇到了直升飛機。事件一目了然,同時人物關系清晰明確。學生在情節中尋找到了更多的信息,并且發現文章開頭是以第三人稱為主,大量采用一般過去時,如By that time、On weekend in july等。在開展實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多樣化的句型和表達方式,完善文章情節,合理地運用副詞和形容詞,以及時間狀語,并且注重刻畫人物的形象,使其內心情感更加豐富,使故事情節更加跌宕起伏。學生的日常積累和教師的合理引導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學生也會在日常練習的過程中開展更加深入的讀后續寫活動,從而提高自身的讀后續寫水平。
結語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活動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策略、改進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案,依托高考考綱和教學大綱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展現出更高的針對性。英語教師們在學生高一階段注重開展相應的基礎教學活動,在高二、高三時提高教學難度,開展有針對性的讀后續寫題型訓練活動,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來優化題型訓練的內容,幫助更多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在下一階段的實踐探索過程中,教師會緊密圍繞來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完善教學策略,注重增強語言協同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詞匯積累、語法積累,為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取得好成績而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秀秀.淺析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英語教學改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9):274.
[2]方雅斌.關于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好家長,2018(38):159.
[3]黃秋煌.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20(5):124.
[4]陳燕.浙江新高考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6):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