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終身學習理念的不斷普及,中職生進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已成為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中職生進入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出現了一些困境,中職生源的學生在高職院校遇到的學習問題也逐漸凸顯。中高職院校的有效銜接是解決這一困境的關鍵。英語是中高職院校的必修科目,中高職英語教學銜接是幫助中職生適應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并結合實際,分析了目前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銜接的現狀,嘗試通過搭建溝通平臺促進中高職院校在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中高職英語教學;銜接;現狀;對策
【作者簡介】劉小錦(1982-),女,漢族,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南充師范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選擇進入高職院校提升自身的學歷和能力。然而,大部分中職生到高職院校后不能快速適應高職院校的學習環境,中高職教育銜接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英語是中高職院校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中高職教育銜接必然包含英語教學的銜接。
一、中高職英語銜接
課程銜接是中高職教育銜接的主要內容。英語是高職院校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中職生升入高職院校后必學的內容,中高職英語教學的銜接對中職生源的高職生意義重大。中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就是要在中高職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之間,以層次分明而不重復、相互遞進而不雜亂的方式進行英語課程資源的最優整合。中高職英語教學的順暢銜接不僅有助于中職學生順利地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而且有助于推動整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健康、有序發展。
二、中高職英語銜接的意義
1.中高職英語銜接是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英語是國際化語言,是我們了解世界的工具。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英語能力以及英語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中高職院校的學生想讓自己成為符合當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就需要努力學好英語,具有較強的英語能力和素養。然而,大部分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進入高職院校后難以適應高職院校的教學進度,英語水平提升緩慢。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也能幫助學生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
2.中高職英語銜接是提高中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直以來,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缺乏目的性,效果不理想。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普高,中職生占比相對較少。普高生經過高中三年的系統英語學習,能比較輕松地達到高職院校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而中職生源的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低,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要達到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中職生和普高生之間的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難以順利開展。而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可縮短高職院校中職生源學生與普高生源學生的差距,進而促進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3. 中高職英語銜接是實現中職生源學生快速適應高職院校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與普高生源的學生相比,中職生源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信心不足,自主學習能力較弱。他們進入高職院校后,會出現聽不懂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難以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不愿意上英語課等現象,有的甚至會放棄英語學習,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和全面發展。而實現中高職英語教學的銜接有助于縮短中職生源學生在高職院校的適應期,讓他們不僅不害怕英語學習,還能滿懷信心地投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去。
三、中高職英語教學銜接現狀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高職銜接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中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銜接方面相對滯后,缺少有效的溝通。下面將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不銜接的現象。
1. 教學大綱不銜接。根據中職生的英語學習情況而擬定的中職英語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不高。中職英語課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生只需掌握英語基礎知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大綱立足于普高生源的學生,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中職英語教學大綱對中職生的英語能力要求不高,英語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要求較少,中職畢業生進入高職院校后,在適應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中職英語教學大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通過單招考試等方式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中職畢業生在進入高職院校后難以適應高職院校的英語學習。
2. 教材不銜接。中職生英語基礎水平較差,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中職學校選擇的英語教材普遍較為簡單,如《新概念英語1》《走向未來》《英語1》(基礎模塊)等。盡管這些教材的內容淺顯,但很多學生因為英語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即使經過兩年多的中職英語學習,仍對教材內容不能完全掌握,學習效果不理想,英語能力提高緩慢。相對于中職生的英語水平,高職院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偏難,如《新編實用綜合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等。中高職英語教材出現斷層,缺乏連貫性,這無疑增加了中職畢業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難度,也增加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難度。
3.教學方法不銜接。中職學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訓練、輕文化課學習的現象。在英語教學方面,英語課時不多,一般為每周2-3課時。教師要在為數不多的課時里教授所有教學內容,會更多地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會注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教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且他們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任務教學法、自主探究法等。中職生源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法,這既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四、促進中高職英語教學有效銜接的對策
中高職英語教學銜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中高職英語教學銜接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中高職院校缺少溝通平臺,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方法也缺乏連貫性。
1.搭建中高職院校的溝通平臺。搭建中高職院校的溝通平臺是實現中高職英語教學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中高職院校通過溝通平臺進行溝通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首先,中高職院校定期開展教學交流會。在教材選用、教學大綱制定等方面進行協商,實現中高職院校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避免資源浪費的現象。其次,中高職院校創建英語教師交流QQ群或微信群。教師可以通過QQ群或微信群進行交流和協商,確定教學方法,規劃教學進度,促使中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上保持一致性。再次,高職院校對中職生開放校園網。中職生通過訪問校園網了解高職院校的要求,從而早做準備,讓自己在升入高職院校后能盡快投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去。
2.實現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大綱的銜接。英語教學大綱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大綱是英語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然而,大部分中高職院校教學大綱沒有銜接起來。中職學校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重點在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方面;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強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中高職院校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相互協調,共同為促進中高職英語教學大綱的有效銜接而努力。中職英語教學大綱需要增加內容,即英語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職英語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需要考慮中職生源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加語言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習,解決中高職英語教學的斷層問題。
3.選取或編寫具有統一性和連貫性的教材。教學大綱通過教材體現,教學內容通過教材呈現,學生通過教材獲取知識。中高職院校在教材選取上各自為政。中職學校在教材選取上較少考慮準備升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而高職院校選取教材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職生源學生的學習水平。教材在選取上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中職生源學生在高職院校的英語學習困難重重。中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院校合作,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心理特點等選取或者編寫出切合學生實際并與學生專業相結合的英語教材。同時,教材內容應由易到難,逐漸深入,且要與時俱進,同經濟社會相適應,避免重復、脫節的情況。
4.促進中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銜接。中職學校重學生技能訓練,輕文化課的學習,課堂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相對教學方式較單一的中職英語教學來說,高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方法較為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法,如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自主探究法等。中高職教學方法的不銜接將導致部分中職生源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不能完全適應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不利于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中職學校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到高職院校觀摩學習、在網上觀看高職英語教師的課堂實錄,或者與高職英語教師溝通交流了解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方法,并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這樣,學生才能樂學、好學,學生才能平穩地向高職院校學習過渡。
五、結語
中高職教育要健康有序地發展,離不開課程的有效銜接。英語是中高職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高職院校銜接必不可少的內容。然而,現在很多中高職院校缺少溝通和交流,教育教學缺少銜接,這不利于職業教育健康有序地發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門、中高職院校以及教師需要齊心協力,共同為實現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促進職業教育英語課程的健康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伍敏.中高職專業課程銜接的實踐研究一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5.
[2]曾映瓊.中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有效銜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5.
[3]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方云,姚泉芳.中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銜接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