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盧梭說過:教育必須順應自然。自然的即是生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教與學和諧,也就是說,無論從目標、內容和方法上,師生之間都要呈現一種和諧的狀態。“生態課堂”正是追求這樣自然、和諧、靈動、開放的課堂。它是一種以人的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教學情境,是一種珍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圍,是一種師生個性得以充分張揚、智慧得以充分展現的自由場所,是一種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從學習者個體發展的需要和心理認知、成長規律出發,以感受、經歷為指向,符合時代要求,充滿現代氣息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幸福、快樂的心理狀態。而體態語,又稱肢體語言,因其能夠有效幫助人們進行交流和情感表達,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育中熟練運用體態語能夠輔助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基于此,本文試以小學英語體態語為主要論述對象,探討在生態視野下小學英語課堂應用中體態語的具體應用方式及作用,為基于體態語應用的小學教學活動的發展提供思考。
【關鍵詞】教學體態語;小學低段英語教學;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楊慧潔(1982.02.25-),女,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小學英語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當前是新課程標準不斷改革的時代,教育發展趨勢也在不斷地變化,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小學低段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導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互動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要進行不斷轉變。由于小學低段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于英語中一些難點和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體態語言的優勢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給學生呈現最直觀的表達,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一、 小學英語教育與體態語
1. 體態語。想要將教師體態語在小學低段英語教學中發揮良好的教育作用,必須要先了解教師體態語指的是什么。對于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表達等不只是語言可以表現,通過體態也可以傳遞信息,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通過體態來進行語言描述的方式就是體態語,一般是指人用身體的動作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態度。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行為,教師通過這種體態語能夠將一些語言中難以描述的知識點形象生動地解釋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最直觀的表達來理解這一知識點的含義。體態語一般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身體動作,體位變化等,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很多體態語學生并不用老師教就能理解,因為這是在生活經驗的積累下形成的一種自然符號。將體態語應用于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對于傳遞知識,溝通交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英語教學中的體態語。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得出公式———“信息的總效果:7%語調+38%聲音+55%物體語言”,則很好地詮釋了體態語言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兩個前提條件——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和可控制的課堂時間。體態語是一種簡化的語言,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很好地輔助學生理解輸入語言。同時,體態語也是一種管理、組織以及指導課堂活動的語言中介,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運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因此語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體態語的影響。
將體態語科學合理地應用于小學低段英語教學中能夠讓小學英語課堂充滿朝氣和靈氣,不僅能使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 體態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與應用
1. 能夠將抽象的概念生動形象的呈現。在小學低段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這些抽象的知識點教師用語言化的講解容易越講越亂,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因此,體態語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能夠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通過體態形式將抽象的概念具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依靠視覺來進行第一感官的理解,對于學生信息的接收和知識點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教師在知識點的講解中不應該只局限于文字和聲音化的講解方式,也應該借助充分的體態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難點。體態語言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充分應用于教學課堂中,將詞匯的意思具體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例如:在二年級chapter3“ my day”這一課的教學中,這一篇課文中涉及很多英語詞匯,這些詞匯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記憶時長都會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這一課中很多詞匯和詞組都與具體動作相關,正是教師應用體態語進行教學的良好時機,因此教師一定要采取體態語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PPT課件以及音頻文件,讓學生聽著音樂、觀看PPT課件的動作內容舞蹈。歡快的音樂節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接下來教師在音樂的渲染下,帶領學生根據PPT課件的動作內容來進行模仿性的舞蹈。將“wash my face(洗臉)”“brush my teeth(刷牙)”“have breakfast(吃早餐)”“go to school(上學)”“do my homework(做作業)”“go to bed(上床睡覺)”等一系列與動作相關的詞匯編成一支舞蹈,帶著學生一起來活動。教師針對洗臉,刷牙,吃早餐,上學,做作業,上床睡覺等詞組含義作出相關的模仿動作,再讓學生也一起進行,將全班帶入到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而且學生在模仿舞蹈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些英文詞匯與中文翻譯對應性地學習,避免學生出現記憶混淆。
教師在舞蹈和音樂的配合下開展體態語教學,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營造課堂良好的教學氛圍,解放學生的天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體態語言來幫助學生快速對應單詞和詞組的中文釋義,幫助小學生集中注意力,保證本堂課的教學效果。
2. 及時處理課堂問題。教師在應用體態語進行小學英語低段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水平、認知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對于教師體態語傳遞的信息在理解上也會存在一些偏差,教師對于這些偏差要及時注意到,并針對學生錯誤的理解及時糾正,對于課堂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影響接下來的教學節奏和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反映出來的表情和動作等體態語的變化,也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通過學生給予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式。
比如在教授學生分辨和使用“there is...”和“there are...”句型時,我們都知道這兩個句型是單數和復數的區別,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能夠正確分辨單詞的單復數形式才能選擇正確的句型進行應用,而學生可能會出現對名詞單復數形式混淆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變化。教師可以在句型講解之前先帶領學生復習單復數形式這一知識點,考查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考察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某些學生在體態上有一些皺眉,眼神飄忽,不注意聽課等行為,那他們可能傳遞的語言信息就是沒有理解這一知識點,或是還沒有掌握扎實,因此教師要及時捕捉這種信息,并且針對他們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再次詳細的講解,一定要保證學生扎實掌握之基礎知識再進行接下來的教學內容。
3. 有效管理課堂。對于體態語在小學低段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教師一定要做好課堂上的有效管理,課堂上的有效管理是保證整節課教學質量以及學生聽課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師要針對頭飾,首飾,下肢等不同體態語言的表達含義來與學生之間形成一定的默契及約定,幫助教師有效管理課堂。
比如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想要對學生表達認可,可以對學生進行眼神的注視,并且輕微點頭,讓學生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勵其大膽發言,勇于表達。再比如說,在課堂上遇到某些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不注意聽講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皺眉和無聲注視給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讓學生及時停止這種錯誤的行為。在學生敢于突破自己,站起來回答問題或是回答得特別好時,教師可以配合微笑,大拇指向上的動作,說出“you are very good.”等鼓勵性詞語,表達對學生的認可。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失控現象,比如說上課鈴已經打響,但是學生還在嬉笑打鬧,沒有回歸到自己的位置。教師就可以站在講臺前,一手背后,一手用食指豎在唇前向學生傳遞“你們需要保持安靜,已經上課了”這一信息。教師要通過這些體態語來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約定俗成,讓學生看到這些體態語之后身體會自然而然地作出反應,明白老師的意思,這對于教師課堂紀律的管理和課堂效率的保障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革,在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下,社會各界對于小學教育體系的要求和質量越發關注和重視。因此,在小學低段英語教學中,體態語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借助體態語的優勢,發揮體態語的價值,靈活將體態語應用在教學和管理上,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識點,幫助教師管理課堂,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配合與和諧溝通。
通過語言和體態語相結合,讓學習情境更加生動,課堂氛圍更加活潑,師生交流更加積極正向,再輔以現代的信息技術,多樣的互動方式,讓我們真正實現心靈之間的觸碰與對話,智慧之間的交鋒、價值之間的共享。
參考文獻:
[1]任志惠.小學教師教學體態語應用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8.
[2]趙立.體態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9 (4):80.
[3]嚴安.小學英語教學中肢體語言運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8.
[4]楊勝剛.新媒體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探究[J].海外英語,2017 (6):27-28.
[5]孫丹萍.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4 (4):177.
[6]張惠玲.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