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江
【摘要】文章在簡要闡述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價值訴求與實施原則的基礎上,重點從情境創設、意義建構和實踐拓展三個方面入手,指出了具體的生成路徑,以期能夠為廣大高中英語教育者提供有益借鑒與思考。
【關鍵詞】建構主義;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生成路徑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作者在建構自己的意義時……閱讀和寫作的過程趨于統一。” “如果著眼于建構過程而不是行為本身的話,我們就很難說清哪些是讀的階段,哪些是寫的階段。”[1]另外,英語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讀是理解性技能,寫是表達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發展語言技能,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盵2]由此可見,閱讀和寫作是相互統一的整體,最重要的是,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意義建構,能夠實現對文本的全面理解與把握,然后借助寫作進行新意義的生成與表達,最終促進讀寫能力的綜合提升。可以說,加強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研究,不僅符合英語新課標的內在要求,而且符合英語核心素養的價值訴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
一、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價值訴求
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根本指向,就是要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課堂落地。這就決定了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價值訴求也需要圍繞英語核心素養展開,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實踐證實,良好的英語讀寫習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技巧的高效掌握。比如,學生在進行英語文本閱讀時,在意義建構中會逐漸把握作者的寫作技巧,并通過自主應用增強英語寫作的層次性,最終達到以讀促寫的學習效果。最重要的是,在建構主義學習實踐中,學生的閱讀語感、閱讀量都會得到有效積累,對于提升英語讀寫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契合英語核心素養中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價值訴求。
(二)提升英語文化涵養
在英語建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習得語言知識和應用技巧的同時,會逐步加深對英語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深層認知,進而逐步提高英語文化涵養。比如,學生進行感恩節相關的文本閱讀,不僅能夠了解西方文化中感恩節的由來和習俗,而且能夠深入理解感恩節背后的文化內涵,并逐步接觸到英語國家節日文化背后的邏輯本質。也就是說,學生的建構主義學習過程是知識、技能、文化等多維度的意義建構與生成過程,顯然符合英語核心素養中文化品質培養的內在邏輯。
(三)強化英語思維能力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更加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實現意義建構。要想達成這一目標,就需要較強的學習力、創造力、實踐力作為支撐。也就是說,英語建構主義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動態化過程,這也是相關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目的所在。
總之,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需要以英語核心素養作為價值導向,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質、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作為價值訴求,這是高中英語讀寫教學高效生成的根本前提。
二、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實施原則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在高中英語讀寫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活動中,與同學、教師展開交流、協商、互動,不斷深化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此過程中,離不開情境、互動和意義建構三大核心元素的支撐。為此,要想確保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
(一)情境性原則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意義建構,教學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學生實際、文本內容等展開,且要注重促進正向意義建構的多元化情境創設,將其視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進而構建可以靈活遷移應用的知識經驗。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積極創設生活化、問題化、探究化的教學情境,在充分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深化讀寫結合,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知識遷移和整體提升。
(二)協作性原則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屬于典型的社會建構過程,個人通過自主思考理解問題本質,然后通過與其他學習者的交流協作表達自我觀點,最終深化知識意義建構。為此,在讀寫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展開自我協商和相互協商,在自主思考與合作討論中將問題引向深處,進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強化對寫作方向與脈絡的把握。
(三)實踐性原則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意義建構,也就是全面把握所學知識背后的性質規律和內在邏輯,并借此實現知識內化遷移,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為此,在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實踐性課堂活動,幫助學生總結寫作技巧,并在具體應用中及時糾正錯誤,以切實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
三、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生成之道
在明確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價值訴求與實施原則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轉變思維觀念,加強教學創新實踐,積極探索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高效生成路徑。
(一)情境創設
在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實際靈活創設生活化、問題化、探究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借助閱讀活動建立與寫作的深層聯系,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深化學生意義建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教師要靈活、適時地融入生活化情境元素,促進讀寫教學的動態生成。最重要的是,這種意義建構基本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二)意義建構
在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整個教學閉環是由情境創設開始,隨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需要圍繞意義建構這一核心展開。也就是說,無論是獨立探究還是協作學習抑或是教師輔導,都必須要有利于促進和深化學生的意義建構。為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啟發學生總結發現閱讀文本的思想主旨、邏輯思路和寫作技巧等,引導學生完成圖式建構,并在具體寫作實踐中進行糾正完善。
例如在進行Friendship閱讀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其中一位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朋友,另一位學生進行記錄,隨后雙方互換完成。若是在此過程中遇到讀寫問題,雙方進行討論交流,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就要向教師求助。在完成上述環節后,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How to be a qualified friend?”“Why do people need friends?”等,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派一個代表進行總結發言,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指出其中存在的發音、語法等問題。最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篇以“友誼”為主題的漢語小短文,并附上本單元所要學習的核心單詞,要求學生利用這些單詞翻譯短文。如此一來,閱讀和寫作就實現了深層結合,學生在自主探究、協作交流中循序漸進地完成了意義建構,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三)實踐拓展
本質上來講,課堂上知識的意義建構,其最終指向是完成現實層面的能力建構。換句話說,意義建構的根本目的是要完成深層次的知識遷移,實現學以致用。良好的表達能力對于英語學習十分重要,能進行順暢的英語表達和英語交際是衡量英語學習成果的核心指標。另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改革,同樣強調教師必須加強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整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加強英語教學與學生生活的關聯,確保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為此,在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實現讀思結合,隨文表達。
例如在Healthy eating單元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How to Achieve Healthy Eating?”的主題寫作比賽,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身實際,自主搜集整理相關素材,通過拓展性閱讀共同完成寫作任務,或者對網絡上的相關優秀文章進行仿寫、借鑒,但不可照搬抄襲。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完成上述寫作任務后,教師讓學生相互傳閱其他小組的文章,然后進行客觀評價,提出問題和建議。這樣既能夠實現協作式的意義建構,促進多模態閱讀的生成,又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確保學生在多維互動中實現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入把握建構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涵,并明確其與英語核心素養、英語讀寫教學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客觀審視英語讀寫教學現狀,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把握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價值訴求和實施原則,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探尋英語讀寫教學的高效生成路徑。具體來講,在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情境性、協作性和實踐性原則,以情境創設、意義建構和實踐拓展為著力點,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在加強英語閱讀與寫作深層整合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的意義建構,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創造力和實踐力,進而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養成提供核心驅動與全面保障。
【參考文獻】
(美)萊斯利·P·斯特弗,(美)杰里·蓋爾.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4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