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寧
【摘要】隨著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提出了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等素養的要求后,一線體育教師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形態,讓學生在室內學習和室外練習的過程中提高體育素養。對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目光放在體育閱讀上,助力體育教學新形態的生成。
【關鍵詞】體育閱讀;初中體育;技巧
新課改的發展,使得體育教師不再將室外教學當作唯一的教學方式,而是開始引導學生在室內和室外進行體育運動的學習,以便學生基于體育課堂實現全面發展。體育閱讀是室內教學的重要活動,能夠讓學生從文字中獲取與體育運動有關的信息,使學生在強化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中拓寬知識面,不斷開闊眼界。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當重視體育閱讀活動的開展,采用多元方法優化體育閱讀教學體系,提高體育閱讀教學水準。
一、豐富目標內容,融入閱讀要求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支撐和指南,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期望,而且體現了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因此,為了在體育教學中融入閱讀內容,教師應當在教學目標中直接體現體育閱讀的元素,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開展閱讀學習活動。此外,將體育閱讀的內容引入目標之中,可以作為檢驗教學活動的標準,更好地審查學生體育閱讀學習的效果,以便及時查漏補缺。
例如,在“短跑”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標準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短跑直道途中跑技術,初步建立短跑的概念;完成短跑輔助性練習,學會短跑的練習方法;通過體育閱讀的方式,掌握短跑的概念和分類等,認識一些短跑運動員的事跡。
2.能力目標:強化學生的短跑能力;讓學生基于教師的示范,掌握短跑的基本技能;通過閱讀的方式,學會從圖書中學習短跑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短跑運動員練習故事的閱讀以及練習過程的體會,逐步形成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等品質。
隨后,教師以上述教學目標為方向,進行短跑教學活動的安排,自然地設計閱讀短跑類圖書的活動,使學生在達到目標要求中實現體育精神和體育品質的發展,提高閱讀的能力。
可以看出,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事先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以教學目標為方向,將體育閱讀活動當作必備的學習過程,以便學生基于閱讀學習體育知識,提高體育素質。
二、基于文本設問,強化閱讀思維
提問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常用方法。在以往的體育課堂上,教師經常會使用提問的方式來檢驗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效果,以便結合學生的反饋,為學生合理地安排下一階段的訓練內容,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而在體育閱讀中,許多學生存在閱讀沒有方向、沒有目的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更有實效,教師應當主動地圍繞體育類的圖書向學生進行設問,以便學生在目的性較強的閱讀活動中提高閱讀效率,強化閱讀思維。
比如,在組織學生閱讀《世界乒壇皇后鄧亞萍》這篇文章時,教師不妨利用問題來引領整個閱讀活動,讓學生在目的性較強的閱讀之中有效地提取信息。在學生閱讀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誰是鄧亞萍?”“為什么稱鄧亞萍是‘世界乒壇皇后呢?”等問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主動地對本篇文章進行閱讀。在學生解答了這些問題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鄧亞萍是怎么練習的?她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世界乒壇皇后的?”等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細致閱讀,以便在不斷地總結歸納中認識鄧亞萍的練習經歷。在學生完成閱讀活動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通過閱讀活動,你有什么啟發呢?”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反思,使學生從鄧亞萍身上學習可貴的體育精神。
基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使用問題來引領學生的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以問題為方向對體育讀物中的信息進行提取,從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完成閱讀任務,發展學生閱讀思維。
三、滲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審視當前體育閱讀的教學可以看到,大多數教師直接讓學生對書目進行閱讀,很少為學生講解閱讀技巧與方法,導致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較弱,很難充分利用體育讀物。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使學生在掌握閱讀規律中有序地進行體育閱讀,體育教師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終身閱讀的能力。
以《體育競技小百科》這本書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次序展開閱讀活動,逐步掌握閱讀技巧。在拿到這本書后,教師先請學生對圖書的封面進行觀察,以便透過題目、圖片等建立對本圖書的初步印象。之后,教師請學生打開目錄部分,引導學生對目錄進行快速瀏覽,使得學生從目錄中認識到本圖書的排篇布局,以便更好地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進行閱讀節奏的調整。例如,學生可以安排兩個星期讀完“體育縱橫”板塊,一個星期讀完“競技運動”板塊等。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圖書進行通讀,讓學生快速地把握圖書中的基本信息。在進行瀏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筆標注出自己喜愛的內容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內容,為學生進行精細化閱讀奠定基礎。在學生完成精細化閱讀活動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以便學生養成反思的良好閱讀習慣。
可見,教師以體育閱讀活動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滲透,能夠讓學生知道從何處入手展開閱讀活動以及如何科學地對文本信息進行提取等,從而提高體育閱讀的效果,提高學生體育閱讀的能力。
四、組建交流小組,分享閱讀體會
閱讀活動是學生提取信息的活動。透過閱讀,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想法和見解。然而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面對同樣的閱讀內容,學生表現出的閱讀效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為了讓學生走出局限性的思維結構,進行更廣泛的思考,產生更多的閱讀體會,教師不妨在學生完成體育閱讀活動后,開展合作交流的活動,引導學生分享閱讀體會,以便學生在共享思維中深入理解體育閱讀的內涵,加深對體育閱讀的印象。
以《小小體育明星》這本書的閱讀來說,學生對其中的小故事進行閱讀后,會產生不同的閱讀體會和感想。對此,教師就可以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分享。例如,在對《邁克爾·喬丹和他的兩個對手》這一故事進行閱讀后,有的學生認為對手是十分重要的,既可以是自己成長道路上的推動力,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有的學生認為對手不單單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等。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口語表達能力和想法等,按照互補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中的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之后,學生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閱讀體會,并且聆聽同伴的閱讀感受,不斷交換彼此的想法,站在更廣的角度看待《邁克爾·喬丹和他的兩個對手》這一故事,并透過故事來感受體育競技精神。
不難看出,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活動,能夠讓學生分享彼此的閱讀感受,使學生基于同伴的描述,接觸更多的體育思想,在打開思維中強化閱讀體會。
五、尊重學生個性,創建自由氛圍
滲透了體育閱讀的技巧后,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體育閱讀能力,產生了一定的自主閱讀意識。這時,當教師為學生提供同樣的體育閱讀文本時,學生會產生被動的感覺,繼而抵觸體育閱讀活動。所以,為了讓學生始終保持體育閱讀的動力,使學生閱讀自己喜歡的體育閱讀文本,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自由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來挑選自己喜好的圖書,逐步完成個性化的閱讀活動。
例如,在為學生講述“排球”這一運動時,教師就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書目進行閱讀。具體來說,在課下,教師可以使用即時通信技術創建電子問卷,調查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通過對問卷中的數據進行統計,教師可以直觀地看到有的學生想要閱讀與排球運動明星有關的故事,有的學生想要閱讀講述排球運動技巧的圖書,而有的學生想要閱讀最新的排球運動雜志等。之后,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師在課下準備不同的圖書,并在上課時將圖書置于“讀書角”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對這些圖書進行挑選。此外,為了進一步彰顯學生的個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喜愛的圖書帶到課堂上,以便學生完成個性化的排球運動閱讀活動。
顯而易見,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提供種類不同的體育圖書,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使學生在高漲的情緒支持下主動地進行體育閱讀,完成對體育運動信息的提取。
總而言之,閱讀學習活動并非文學類學科的特權。在組織學生學習體育運動時,教師應當認識到體育閱讀在其中發揮的重要價值,主動地引導學生以閱讀的方式提取體育運動的信息,以便在打開視野、豐富見聞,實現體育素養的穩步發展。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閱讀能力等進行體育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設計,以便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發展閱讀思維。
【參考文獻】
許盛盛.以體驗為載體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實踐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4):86,88.
鄭安祿.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高效教學方法的探討[J].田徑,2019(11):31-32.
吳柯江.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運動能力提升的評價策略探索[J].亞太教育,2019(07):140.
楊艷.“快樂體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