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玉
【摘要】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樂器應用一直是教學的薄弱環節,是音樂教學應加強的內容。運用樂器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合唱演奏,在潛移默化的聽覺訓練中,使學生逐漸掌握聲部應用建構。文章以口風琴樂器進入課堂為例,深入探究了口風琴在課堂上運用的教學情況,探尋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歌曲學習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音樂;樂器進課堂;口風琴;教學研究
小學音樂教學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而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要發揮音樂教學的作用,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關鍵。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分析影響音樂教學的原因,創新教學方法,運用樂器助力音樂課堂。實踐證明,樂器走進小學音樂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音樂情操,實現培養音樂核心素養的目標。口風琴具有簡單易學、經濟耐用、攜帶方便、音色優美等眾多優點,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近幾年有關音樂課堂上口風琴的教學研究,提出了具有科學性、針對性的實施方法。本文將針對口風琴樂器在小學如何科學、合理地應用提出有效的對策,以彌補傳統音樂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一、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樂器運用的發展現狀
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是以音樂教師為教學主體的方式,更多的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這是一種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樂器走進音樂課堂輔助教學的開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國家教委明文規定進課堂樂器有口琴、豎笛、口風琴。其中,口風琴以其音色優美、簡單易學、攜帶方便、經濟耐用等優點率先進入音樂課堂[1]。樂器進入課堂后,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方式。將口風琴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比較符合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在音質、音色上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易于學生接受。這也是當下口風琴進入音樂課堂的重要原因。
二、口風琴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音樂課程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必修課之一,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情操,是其他藝術行為無法替代的。音樂可以更準確叩擊人的心靈,直抒情懷,通過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以及美妙的音樂字符來表達情感,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哲學家尼采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边@充分說明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音樂是啟發人們智慧、開發大腦的一門藝術學科。
(一)有利于拓寬音樂教學途徑
口風琴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應用,有利于拓寬音樂教學途徑,使課堂更加趣味化、生動化、輕松化、形象化。歌曲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興趣,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的質量。運用口風琴助力音樂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肢體協調,提高音樂學習效果。
(二)有利于強化學生實踐應用
口風琴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新設想,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實踐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音樂體會,有助于把握樂理。樂理是口風琴教學的基礎,口風琴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樂理形象化、生動化,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直觀感知
口風琴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將音樂知識轉化得更加直觀、簡明,讓學生易懂易學,提高學生的音樂接受能力。樂理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難以讀懂,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講樂理知識,學生會茫然不知,無法將五線譜、音樂符號等進行有效代入。借助口風琴可以使音樂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易懂[2]。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
運用口風琴能更大程度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能真正體會音樂,成為音樂課堂的主導者。不僅如此,口風琴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必不可少的品質??陲L琴更多是采用齊奏、合奏、領奏等形式,無形中能使學生形成集體意識,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懂得謙讓、合作,摒棄個人主義思想。
三、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研究方法和目標
(一)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研究方法
研究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主要有幾種常見的方法。
1.觀察法:注重學生日常學習觀察,這個也是比較切合實際的方法,主要是設定觀察范圍和觀察記錄,包括學生對指法、技巧、節奏、狀態、結構等深入觀察。
2.案例研究法:就是對課堂教學中某一個案例進行深入剖析,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有效備課,針對課堂學生吸收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把控好整個教學過程。
3.經驗總結法:這需要教師通過大量的實踐總結,比如口風琴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一個月的運用效果如何,從而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中的不足。
4.文獻分析法:主要是根據歷年來針對口風琴在音樂課堂上的一些應用文獻研究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得到有效的數據。比如在權威文獻查詢網、中國知網檢索中輸入“口風琴教學”,搜索到340篇文獻,總體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二)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研究目標
音樂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以口風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為例進行分析,注重音樂教學中的“以生為本”,并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則,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探析口風琴在音樂課堂中應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新版音樂課程標準給出了明確的研究指導,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標必須遵循三維目標,符合新課改的目標[3]。
第一,運用口風琴進行不同歌曲教學,使學生在口風琴的課堂中感受旋律及意境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第二,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分析和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逐步向合作學習的方向發展,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
第三,讓學生不斷練習,掌握口風琴的基本技巧,并能創設良好的音樂曲目演奏。
具體來說,口風琴的實踐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激發興趣階段
音樂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落實“教”與“學”的根本保證。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景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但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對口風琴學習的興趣,并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從簡單入手,逐步增加難度,不僅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信心,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讓學生提高使用口風琴的能力。
2.第二階段,實踐學習階段
第二階段注重發揮口風琴的積極作用,使學生對口風琴保持喜愛之情,通過多個曲目的學習、積累、創新,掌握口風琴的應用技巧,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特點。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原則。
首先,教師要精煉教學內容和加強學生練習。教學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只有將二者有效結合,才能將口風琴的作用發揮出來。教師必須采用統一、準確的教學方法,在講解內容時要精準、簡明扼要,將每一步的操作融會貫通。
其次,在學習新技法或開設新課時,先讓學生找準感覺,通過默奏的方式找準口風琴鍵盤位置,直到熟悉為止,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找到吹奏的秩序感、儀式感和勝利感。例如,在五年級“Do Re Mi”一課的教學中,歌曲中運用大量的順指法和穿指法,比較容易出現錯誤。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完美演奏該曲目,默奏能為演奏口風琴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次,加強音樂課堂上的互動,創設良好課堂氛圍。在音樂教學中,互動是很重要的。教師在互動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生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新穎的合作方法,增加學生之間的配合度,比如口風琴演奏與歌唱、創作相結合。音樂學習不是獨立的,而是集樂器、歌唱、表演等于一體的藝術活動。只有將各方面因素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
3.第三階段,檢驗展示階段
第三階段是成果驗收,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體現。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勵,使學生在未來繼續積極使用口風琴,不斷練習,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不斷開拓。教師可以組織口風琴舞臺表演活動,比如開展“我是小音樂家”“音樂盛宴”等活動。當然,才藝表演不僅限于口風琴,各式各樣的樂器都可以,以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在教學中重視樂器的作用。文中以口風琴樂器進入小學音樂課堂為例進行分析研究。為了更好地發揮音樂教學的作用,促進音樂教學的良好發展,教師應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與認知能力,從而實現新課改音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鄭怡.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08):19.
童鈺哲.小學音樂口風琴進課堂的研究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4):49.
逯瀟.關于小學音樂課堂手風琴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