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儲艷麗
在地理高考試題中,情境是重要的知識載體,通常會考查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讀懂試題情境,既有利于我們準確解題,也有利于提升地理思維品質。為更好地分析地理試題中出現的各種情境,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訓練。
一、對比相同考點的不同情境——找方法
以下兩組典型例題主要的考點都是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但情境內容不同。
【典例1】天津王先生的家在一個高層建筑的二樓,令他煩惱的是,因為南樓遮擋,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陽光才能照射進陽臺。朋友李先生家的頂樓陽臺則沒有這樣的煩惱,但為了更好地晾曬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縮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節還需調整。據此回答1—2題。
1.王先生家的陽臺正午時分每年沒有陽光射入的時間大約為(? )
A.18天? ? ?B.36天? ? C.25天? ? ?D.50天
2.與上海的同等情況相比較,李先生家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 (? )
A.冬季長,夏季短? ? ?B.冬季長,夏季長
C.冬季短,夏季長? ? ?D.冬季短,夏季短
【答案】1.D 2.D
【解析】第1題,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南樓產生的影子越長,北樓被遮擋的時間越長。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陽光才能照射進陽臺,根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可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天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之后逐漸變大,1月16日距離12月22日相差25日,在12月22日之前的25天內,也沒有陽光照射進王先生家的陽臺,即一共50天左右。
第2題,上海的緯度較天津的低,因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陽高度都較天津的大,物體影子較短,室內光照面積較小,所以在晾曬衣物時,相同情況下晾衣桿的高度可以低一點,繩索則需要長一點,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較短。
【典例2】某公司分別在北京(約40°N)和福州(約26°N)開發了兩個樓盤。兩個樓盤朝向、樓高、戶型結構相同,如圖所示。讀圖,回答3—4題。
3.若福州樓盤每層2.8 m,共20層,南北樓距為28 m,圖1中①棟10層住戶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獲得太陽照射的時間最接近(? )
A.11個月? ? ? B.9個月? ? ? C.7個月? ? ?D.3個月
4.在上級部門對兩地小區樓盤規劃設計圖(圖1)審批時,幾乎相同的設計在北京沒有通過,被要求修改。開發商最終修改的方法可能是(? )
A. 降低南側樓房的高度 ? ? ? ? ?B. 縮小東西樓的樓間距
C. 縮小南北樓的樓間距 ? ? ? ? ?D. 降低北側樓房的高度
【答案】3.D 4.A
【解析】第3題,根據題意可知,圖1中①棟10層只要正午太陽高度低于45°,就不能直接獲得太陽照射,根據H=90°-緯度差,可計算出太陽直射點位于19°S附近,所以太陽直射點在19°S和23°26′S之間的時間都不能被太陽照射,最接近的時間是3個月。
第4題,北京正午太陽高度小,考慮采光條件,盡量減少南樓對北樓太陽光線的遮擋,應降低南側樓房高度。
以上兩組題中,1、3兩題主要考查的是對稱關系。同一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即尋找關于夏至或冬至在同一緯線上對稱的點日期,從而得出太陽照射時間的長短。這類題可以畫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圖來解決(如:甲、乙在同一條緯線上,它們的日期關于夏至日對稱;丙、丁在同一條緯線上,它們的日期關于冬至日對稱)。
2、4兩題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地區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可根據以下圖示幫助解題。
二、尋找相似情境的不同考點——找變化
以下兩組例題均以地處較高緯度的西伯利亞地區為情境材料,但考查的考點有所不同。典例3主要考查氣候變化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濕地面積增加的原因和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而典例4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區域降水差異形成的原因以及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典例3】(2019年全國卷III,節選)近年來,位于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氣候發生了明顯變化,土地覆被也隨之變化,平地上的耕地明顯減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濕地,越年積雪(積雪期超過一年)面積減少。據此完成5—6題。
5.導致西伯利亞地區土地覆被變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氣溫升高? ? B.氣溫降低
C.降水增多? ? D.降水減少
6.西伯利亞地區平地上減少的耕地主要轉化為(? )
A.林地? ? ? ?B.濕地? ? ? ? C.草地? ? ? D.寒漠
【答案】5.A? ?6.D
【解析】第5題,讀材料可知,越年積雪(積雪期超過一年)面積減少,說明積雪融化增多,主要原因是氣溫升高,A正確,B錯誤;降水增多會使越年積雪面積增大,C錯誤;降水減少,氣候趨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濕地,D錯誤。故選A。
第6題,氣候變暖使凍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較洼地地勢高,積水較少,不會有大量的淺水出露地表,減少的耕地主要不會轉化為濕地;地表水分增加,適合草類植被生長,故主要轉化為草地,B錯誤,C正確;題干中“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熱量不足,難以形成林地植被,A錯誤;氣候上升使凍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會使植被覆蓋增多,不會轉化為寒漠,D錯誤。故選C。
【典例4】(2020年全國卷II,節選)如右下圖所示,烏拉爾山脈綿延于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之間。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但在同一自然帶內烏拉爾山脈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等存在差異。據此完成7—8題。
7. 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遠?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響小
③地勢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烏拉爾山脈的阻擋
A. ①②? ? B. ②③? ? C. ③④? ? D. ①④
8.推斷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最小的自然帶是(? )
A. 苔原帶? ?B. 森林帶? C. 森林草原帶? D. 草原帶
【答案】7. D? 8.A
【解析】第7題讀圖可知,該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風帶影響,西風從大西洋吹來,帶來一定的水汽,與東歐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亞距水汽源地遠,所以降水相對少,①正確。西西伯利亞平原位于烏拉爾山脈的東側,水汽受烏拉爾山脈的阻擋,所以降水少,④正確。故D正確。
第8題,由材料可知,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等自然帶,由于苔原帶所處的緯度位置最高,熱量條件最差,物種數量最少,景觀較為單一,且烏拉爾山脈兩側熱量條件接近,所以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最小的自然帶是苔原帶,A正確。
三、解讀情境文字與圖表材料——找信息
地理高考的試題情境通常以文字、圖表等不同形式給出信息,利用地理學科知識結合實際問題、熱點問題進行考查,并且在試題的情境材料中隱藏著很多重要的答案提示信息。這對考生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獲取地理信息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對信息進行提煉,把握情境材料與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實現地理信息的整合,進而實現精準解答。
【典例5】(江蘇省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23題節選)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十大孔兌(孔兌,意為洪水溝)是指由南向北并列流入黃河的十條季節性河流。該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自東向西從350mm減少到250mm,而大風日數和沙塵暴日數自東向西顯著增多。庫布齊沙漠西部多流動沙丘,東部多為半固定沙丘。
材料二? 上圖為“十大孔兌地區地形和流域示意圖”,下圖為“十大孔兌地區月平均降水量和風速圖”。
(1)簡述十大孔兌地區年內風、水兩種外營力作用的時空過程。(6分)
【答案】風力作用——全年都有,春季最大(1分);自西向東向南減弱(1分)。流水作用——夏季最大,春秋較小,冬季基本沒有;南部地區坡度大、流水作用強,東部地區流水作用比西部強(4分)。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自東向西從350mm減少到250mm,而沙塵暴日數自東向西顯著增多,由此可知,風力作用越往西越顯著,流水作用越往東越顯著。根據圖可知,平均風速春季明顯增強,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由此可知,風力作用春季最強,流水作用夏季最強。由圖還可以看出,空間上風力作用向南減弱,南部地區坡度大,流水作用強。
四、勤學善思總結情境試題規律——找對策
在以上5組典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未來高考試題的選材會趨向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以情境化試題為主,堅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則。因此,尋找情境試題的應對策略十分必要。
1.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應用能力
高考試題的學科價值在于考查知識的“應用性”,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典例1和典例2考查的都是地球公轉中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對這類題,我們通過地理現象尋找情境的地理原理與地理規律,從本質上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重視時空視角,培養綜合思維
時空視角有助于我們構建地理知識結構、提升地理綜合思維。典例3從時間的尺度看西伯利亞地區地理事物的空間變化。典例4從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降水的對比到這兩個區域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差異分析。
3.分解試題設問,規范答題角度
一個設問里含有多個小問,答題時要分開答。該種題目的小問之間可能是對比關系,可能是并列關系,也可能是既有并列關系又包含對比關系。
典例5可以將設問分解為風力作用時空過程、流水作用時空過程2個小問;疊加時間和空間過程,或者直接分解為4個小問。考生主要問題:答題時不把風力作用、水力作用分開答;時間和空間也有同學答不全,導致答題語言缺少主語或主語混亂。應對措施:培養分解設問的能力。
4.梳理答題思路,牢記答題技巧
高考試題可能會設置考生熟悉的情境,考生一般入題較易,解題較難。同樣的背景材料,設問的角度會有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從以下思路抓關鍵詞,從而幫助我們提高解題的精準度。
①找“主語(中心詞)”——明確考點,確定答題方向。(要求我們熟知考點內容)
②找“定語(限定詞)”——鎖定限定條件,篩選答題要點。(時間、空間;自然、人為;相同、不同;有利、不利、其他回答角度等,會幫助我們縮小并突出思考方向)
③找“動詞(指令詞)”——確定作答方式、答題詳略與因果邏輯要求。(說出指出、說明、描述簡述、簡析分析、比較、評價、判斷、推測等,也考查概括、規范等書寫能力)
④找“連詞”——確定要回答幾個問題。(并、和、且、及等,一般由明現象到探因果)
⑤看“分值”——確定回答幾個要點以及分值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