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旭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基本認識,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理解程度,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一、 引言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應用。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而實現課堂有效學習,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為學生打造一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價值分析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通過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很多知識點都是以純文字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很容易覺得十分枯燥和無趣,導致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缺失學習的效率。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將文字知識轉化為更多的元素進行表達,打開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二)改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理解程度
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認為教學是任務的一項,只重視為學生把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知識講解清楚,對于全部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并不關注。這種教育觀念的引導下,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趨勢。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對于傳統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做出改變,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一個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理解程度,讓學生在心中樹立一個道德法治意識。
三、 現階段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在初中階段的課堂教學中,道德與法治一直是一門具有重要性的學科知識。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有利于學生建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念,對于世界有著更為深入的認識和思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技術中的一種,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讓學生從一個直觀化的角度看待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讓教師擺脫傳統的寫板書的方式,在課堂上擁有足夠多的時間,對于學生進行知識上的講解,為學生展示一些關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中的典型案例,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和理解理論知識。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打破傳統教育方式下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帶動學生積極進入課堂教學中發掘學習潛能。教師教學時也應充分做到與時俱進,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課堂上能夠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進而促進初中道與法治的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中學序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導入方式,充分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中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在本節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認識中學生活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性,也代表了新的調整和目標。教師可以在這時,播放歌曲《中學時代》,為學生做好課堂教學導入。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設置課堂教學懸念,調動學生的積極興趣
在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將學生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看待。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應用科學的課堂教學方式,深入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根據課本上的教學知識,從中找到具有懸念性的內容,因此為引,為學生講解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基本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對于傳統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做出改變,增強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學習《少年有夢》這一課時,在本節課堂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把個人的夢想和“中國夢”聯系在一起。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最初的夢想》,喚起學生心中的夢想意識,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的方式設置懸念:如果夢想不能實現,那么夢想還有什么意義?通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后,教師應重視將學生再引導回這一懸念問題時,讓學生理解少年時候的夢想總是和實際的生活有著一定的差距性,有時候甚至不切實際,但是人類需要擁有這樣的夢想。教師在這時,可以將課堂教學的主題進行升華,讓學生在課堂上制訂實現夢想的計劃,要求學生的行動要具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加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團結合作能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除了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為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做好一個鋪墊。教師在課堂上,如果一味地只重視講解知識的話,不利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知識,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有效的思考時間,在課堂下,有的學生也不注意進行思考。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加入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程度,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讓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其他班集體里面的學生進行討論,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認知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的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選擇一個代表出來進行總結性的發言,充分查看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以此為基礎,進行更為有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習《學習伴成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或者視頻,在視頻中表現和展示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然后進入幼兒園中,后來進入了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最后到了博士生。通過這些圖片,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問題:是不是參加工作后,就不需要再進行學習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奠定本節課堂的教學基調,讓學生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完成對于問題的探究,提升學生身上團結合作的基本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