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爽寧
摘要:中小學數學課程是中國素質教育體系的關鍵部分,中小學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具備影響學習者成長的作用。分析中小學數學教育現狀,由于推動中小學教育的連貫性和整合性是目前教育的發展趨向,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銜接教學已成為教師探究的重點問題。而中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是影響學習者成長的關鍵因素。文章基于中小學學習者思維發展的訴求,整體規劃數學知識體系,嚴密掌握知識結構的思維系統性和邏輯性,實現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嚴密性和系統性,推動學習者創新思維的成長。
關鍵詞:思維發展;小學數學;教學銜接
一、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小學數學銜接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發展的趨向,以實現小學到初中思維、心理和課程的過渡為目的。伴隨教學難度的持續提高,教學內容呈現出抽象化的特征,因此,為解決中小學數學銜接教育活動中存在的缺陷,應創新教學方式和教材設定,同時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習者形成解決不同問題的數學思維,推動學習者邏輯思維的形成,培養和提高學習者創新思維和能力。
二、中小學銜接教育之價值
實現中小學數學教育的銜接和課程設計的銜接是當前國家教育領域變革的關鍵內容,是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重點關注的現實問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重點關注教學方案和課程的優化設計。以教學課程銜接為目的展開針對性教學研究,能夠有效提高各階段的教學質量,優化課程內容設置,推動課程健全發展。在今后的教學建設活動中,以學習者思維發展的特征為參考,展開課程銜接的設計工作,能夠直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關鍵目的在于推動學習者的全面成長,引導學習者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因此,在教育的不同階段,教師以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年齡特征和思維發展特征為參考,展開教學實踐,實現中小學數學教育的銜接,創新課程內容,設計新式課程結構,能夠優化教學質量,完善課程內容。
三、數學思維
以思維特征為參考分析數學思維,主要包括數學直覺思維、數學形象思維和數學邏輯思維三種形式。數學直覺思維是要求學習者憑借感受、領悟和觀察等行為,根據自身掌握的經驗和知識迅速評估某一現象的思維。數學形象思維是指學習者面對數學現象在實踐、視覺、觸覺、感覺和聽覺等方面產生的印象,要求學習者根據對數學現象的表現或生動形象闡述數學知識的實質規律。數學邏輯思維是一種要求學習者以既定的數學語言為依據,在數學知識探究過程中使用推斷和概念等思維方式,闡明數學中的實質規律。
四、基于思維發展,探究數學銜接教育現狀
(一)課程設計忽略學生思維的發展
分析當前教育現狀,教師在不同階段的教育設計中對學習者思維銜接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根據學習者不同階段的思維變化對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模式展開優化創新,是導致目前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在中小學數學銜接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對思維發展和課程教育觀的重要性認知不夠明確,數學教育在培養學習者掌握知識以外,其作用在于促進學習者全面成長,培養其邏輯思維,然而,教師開展課堂活動過度重視教材內容,忽視對學習者數學思維的培養,對其教學方式考慮缺乏全面性,造成中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無法提高。
(二)中小學銜接教學缺少總體規劃
目前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方面存在某些矛盾,比如,一部分教師是認為教材中存在的某些重復內容阻礙教學進一步的提高,降低教學質量,一部分教師認為若要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應引導學習者重復探究初中教材中存在的舊知識。這一現狀是當前提高中小學數學銜接教育質量應解決的重點問題。造成初中和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中存在某些知識的缺失和重復現象,是因為不同階段教材的編纂者不同,導致中小學數學教學教材內容出現斷層問題,阻礙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正常過渡,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無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阻礙學習者數學思維的形成。
(三)關于銜接教學目的的掌握存在偏差
中小學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教師在初中教學活動中應高度重視對重復知識的拓展延伸,引導學習者深度探究舊知識,深化學習者對知識的認識程度。在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對某些知識教學目標的認知不夠明確,從而未能對這部分知識展開拓展、延伸和深化處理,無法有機結合數學思維和教學階段的發展,合理優化教學目標,導致不同階段的數學知識產生連貫性交叉,對培養學習者數學思維產生嚴重阻礙。
五、基于思維發展,探究數學銜接教育路徑
(一)銜接內容
分析中小學教學內容可知,方程的過渡、算術式到代數式的過渡和數的過渡,是中小學數學銜接的主要內容。
1.方程
方程是中小學數學共同探究的數學問題,但小學階段以算術運算為主,解決思維各不相同,存在逆向和正向兩種思維方式。而初中階段的數學問題并不能簡單的逆運算解決,需要學習方程的解決辦法。但小學生在長期的數學知識探究中形成算術思維,難以有效掌握方程思想。以“百分數”為例,教師在稅率、利率等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設置情境等方式融入方程解題的辦法,引導學習者初步了解方程知識,建立方程意識,為在初中學習中深入探究方程知識奠定基礎。
2.算式
小學數學教育的算式運算以簡單的計算和列式為主,但初中數學的算式教學由簡單的“算式運算”轉換為“代數運算”,運算中會出現眾多字母和符號,這要求在教育環節完成算式的過渡,要求學習者掌握代數運算的性質,明晰符號和字母對數的替代,幫助學習者實現思維從“算式”到“代數”的轉換。以“分數乘法的簡便運算”為例,其中的乘法交換律:a×b=b×a,初中教材對這一知識點展開拓展和延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此展開初步延伸,使學習者認知到a和b在運算中可以表示負數,也可以表示正數或者a的相反數,為學習者初中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