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艷
摘 要: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教學需求,并且隨著近幾年我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信息化已逐漸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數學本就是一門理論性較強、難度較高的學科,教師長期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必須積極運用信息化。信息化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充分發揮二者優勢,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信息化和小學數學融合的必要性,并對信息化與小學數學學科融合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展開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信息化;小學數學學科
這幾年我國對教育行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是所有教育行業工作人員的共同關注的問題。將信息技術引入學科教學中,不僅為學科教學增添了許多新元素,還為智慧教育的實現創造了良好條件。小學數學內容較為抽象,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教師將抽象知識轉變為直觀、具體、形象的內容,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探索欲望,改善課堂氛圍,增添教學活力。小學數學學科教師應積極根據本校內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特點制定詳細的信息化與小學數學融合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一、 信息化與小學數學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前景非常好,將信息化應用到小學數學中,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為信息化教學方式相比傳統教學方式優勢更加明顯,例如,信息技術有著傳統教學方式所不具備的圖片處理能力、情景模擬功能、視頻演示功能、音頻播放能力等,這些功能以及技術能幫助小學生直觀、快速地理解數學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另外,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趣性、生動性,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更趨于愛好學習,注意力時間有限,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因此學生很難將專注力完全投入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但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單一化教學模式這一弊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例如微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等,這些方式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動態與靜態結合,提高了課堂知識的生動性以及趣味性。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對小學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并感受到小學數學的魅力。
二、 信息化與想學數學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整合能力有所欠缺
雖然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落實要求小學數學與信息化結合,但由于探索時間較短、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較多、信息技術的功能以及應用方式煩瑣,很難將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一一對應。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必然會花費大量時間整理課堂內容與可應用的信息技術,這樣一來,導致備課時間過長教師效率下降,不利于教學活動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教師的信息素養有待提高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融合的前提是教師要對所有信息技術有完整了解,并且支持信息化與小學數學的融合進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融合工作順利開展。但當前存在的兩個很大問題是:第一,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了解程度不足,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會應用相對簡單的信息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視頻播放功能、音頻播放功能等,這也是導致教師對信息化與小學數學資源融合工作參與度不高的原因,并且學校未明確規定參與到資源融合工作中教師的獎勵。第二,大部分教師長期運用傳統教學方式,對信息化教學方式的認識程度不足。
三、 信息化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融合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融合模式
新課改已不再推行傳統化教學模式,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小學教學重點已由傳統的知識化教學轉變為技能教學。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技能是接下來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展開具體實施策略。
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展開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年、月、日”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與日期有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投入到情境中展開學習。我們日常生活中與日期有關的情境非常多,例如節假日、學校開學、學校放假等。教師可以先以年為單位,讓學生探討不同年份中所發生的事情或自己所發生的改變。或者以月和日為單位為學生創設固定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時間的變化,并解決教師所設定的固定問題。情境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直面問題,快速、準確地剖析問題內涵,精準回答問題,提高學生自信心。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也就是根據教學資料和自身知識儲備解決問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渠道和知識、資料查詢渠道,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自主查詢學習資料,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在探究中找尋問題解決辦法。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養成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對接下來的數學學科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后,讓學生對自己本階段的學習進行總結與匯報。信息化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融合效果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學生的個人總結以及成績中。讓學生開展自主匯報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自信心。因此隨著教學活動的不斷開展,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自我匯總,要求學生以客觀、公正、公平的態度進行匯報。若學生的匯報結果與最終成績展示非常接近,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語言鼓勵,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為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氛圍
不論在何種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教學主體,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會對學生的未來學習以及工作都產生巨大影響。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融合,能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為自主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具體實施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態度分析學生本階段的學習狀況,然后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與學習方法。對于自制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將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相結合;對于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倡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課堂學習上,然后在家長陪同下開展網絡學習。第二,每一階段的自主學習完成后,教師都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測驗題目,檢查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階段測驗既可采取試卷形式也可采取網絡答題形式。第三,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困難,學校可以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制定相應的資源學習平臺,一旦學生碰到問題能夠咨詢教師或家長。第四,教師、家長、學生可以建立三方交流平臺,一旦遇到問題,學生可以求助教師或者家長,在新的平臺中展開溝通和交流。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置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在家中或課余時間展開自主探究學習,在學期開始之前,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探究資料和探究平臺。如果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問題可記錄下來,在課堂中詢問教師,或者在交流平臺中詢問教師。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加快理解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