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其鋒
關鍵詞:有機紅薯;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有機紅薯的栽培技術涉及紅薯生長的整個周期,主要包括有機紅薯的選種、育苗、插秧、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本文以有機紅薯栽培為研究對象,探討有機紅薯栽培管理技術,并提出相應的病蟲害防治策略。
一、有機紅薯的選種及育苗
(一) 有機紅薯選種
有機紅薯選種在整個栽種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選用良種培育有機紅薯幼苗,有利于后期插秧和田間管理,從源頭上保障有機紅薯的高產。具體來說,有機紅薯的選種應多方面綜合考慮,既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營分、地理位置等客觀的自然因素,也要把握有機紅薯的品種特性、生育期等遺傳因素,還要充分考慮到有機紅薯的市場需求和市場銷路等。例如,如果是高端消費市場,可以選擇迷你薯、紫心薯和紅心薯等[1];如果要提早上市,可以選擇早熟及抗病能力強的薯種;如果是以淀粉加工為主,應該選擇淀粉含量高的薯種。一般應選擇表皮光滑、薯形勻稱、無病蟲害和無外表損傷的薯塊作種薯[2]。
(二) 有機紅薯育苗
有機紅薯的育苗工作在整個栽培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健壯的有機紅薯幼苗,在田間插秧后成活率高,生長勢強,在生長過程中抗病蟲害能力較強。有機紅薯的育苗過程同一般紅薯并沒有太大差別,通常情況下,需要事先準備好育苗的苗床,而后進行下種育苗工作,最后做好苗薯的苗床管理
1、苗床制作。苗床制作應綜合考慮有機紅薯種苗的生長發育需要,科學合理地布置苗床,為薯苗的健壯生長提供必要的環境保障。一般情況下,要把控好苗床的溫度、大小、營養、除菌等影響因素。首先,溫度要適中,覆膜前溫度需達到13℃,腹膜后的溫度應保持在16℃以上。這是由有機紅薯發芽的溫度要求所決定,一般薯苗發芽溫度最低是16℃。其次,苗床的大小要適中,便于排種和管理,通常以20m2為宜,便于空氣流通。再次,應為薯種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這就要求苗床的土壤要肥沃,通常要覆蓋專用的育苗營養土。最后,要做好苗床的除菌工作,確保薯種不被污染。為防止薯苗后期被病菌侵蝕,可用專用消毒藥物噴灑營養土。苗床制作完成后,需要及時進行苗床加熱增溫,為排種做好準備。
2、排薯育苗。薯種在排種前要進行晾干和消毒,一般可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種5~10min進行殺菌,以確保薯種發芽的前期條件。排種時需要將薯種排放整齊,注意薯種間的間距,最好將大薯與小薯相間排列,以便后期苗床的管理[3]。排種結束后,應及時覆蓋表土,尤其是薯種間距的縫隙要覆蓋足量的營養土,并根據土壤水分情況,及時噴水或排水,避免薯種因過于干燥或過于潮濕而影響種薯發芽出土率,從而保證薯苗的發芽質量和數量。此外,應定期查看薯種的出芽情況,及時排除未出芽的病變或腐爛的薯種,確保苗床環境適宜薯苗生長。
3、苗床管理。苗床管理的關鍵在于控制適宜薯種發芽、出土、生長所需的不同溫度。排種后,在出芽前,需要為薯種提供較高的溫度,一般情況下,排種后的前7d內要保證覆蓋膜完好,增溫可以在苗床制作時將溫度電熱線鋪在苗床下方,設定好溫度即可。待薯種生根發芽后,需要保持苗床溫度不高于30℃,根據天氣情況應及時調整膜的覆蓋面積,為苗床降溫,確保薯苗正常生長。此外,苗薯生長期對水分需求量比較大,應根據苗床土壤水分及時澆水,為薯苗生長提供必要水分。隨著苗薯的生長發育,需要及時對苗床進行除草及追施養分,一般情況追施2~3次尿素即可。苗薯發育到6~7節時應進行煉苗,以提高苗薯的成活率。苗薯生長到20~30cm 時,就可以開始剪苗、插秧。這一時期,應及時剪苗,避免因剪苗延遲導致薯苗生長空間緊密,影響苗薯的健壯生長和發育。
二、有機紅薯插秧和田間管理
(一) 有機紅薯插秧
有機紅薯的插秧深度以5~6cm為宜,栽插時要求封土嚴密、深淺適中,葉片應露出地面。有機紅薯插秧種植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合理密植,二是根據氣候選擇合適的時機適當早插。
1、合理密植。有機紅薯的插秧種植密度受多種因素影響,總的來說,應綜合考慮有機紅薯的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插種時間等因素。通常情況下,土地肥沃、地勢較高的地段比較適合栽種有機大紅薯或長蔓有機紅薯,同時要注意稀疏種植,為薯苗后期生長發育預留足夠的空間;而土壤貧瘠、地勢較低的地塊,則比較適宜栽種有機小紅薯或短蔓有機紅薯,應合理密集種植。不論何種有機紅薯品種,均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密植,以確保有機紅薯的健壯生長和高產結薯。有機紅薯的栽培實踐表明,選擇營養充沛、便于灌溉補水的沙質土地,進行高壟雙行栽培種植有機紅薯,不僅長勢好,而且產量高。因為這種栽培技術能確保有機紅薯生長所需的較深土層、較強保水、較強保肥的栽培條件,有機紅薯的根系更加發達,能吸收充足的養分,為紅薯高產提供必備營養。另外,該栽培技術有利于有機紅薯在白天吸收較多的熱量,在夜間快速散發熱量,這種較大的晝夜溫差使有機紅薯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有利于薯塊生長膨大。
2、適當早插。在有機紅薯的栽培過程中,采取適當早插的方式栽種,能有效延長有機紅薯的生長發育周期,有更長時間的光合作用,從而達到優化紅薯的生長周期,協調地上葉蔓生長和地下塊莖發育的目的,有利于紅薯積累更多營養物質,從而提高產量。一般早插時間在四月中下旬,當氣溫達到16℃時,即可進行有機紅薯的栽種[4]。
(二) 有機紅薯的田間管理
有機紅薯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補苗、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等
1、補苗。不論是剪插還是芽插,均不可避免薯苗死亡現象的發生,因此,為了提高薯苗的成活率以及紅薯的產量,就有必要在栽種薯苗后,及時檢查薯苗出土情況或生長情況,及時對缺苗的地方補苗。補苗過程中,應盡量選擇長勢比較好的大苗,補苗后及時澆水,保證補栽薯苗的成活率。補苗時間要及時盡早,一般在薯苗插種4d后就可以查苗補缺,及時發現缺苗、死苗。盡早補苗,能有效保證薯苗栽種的齊苗和全苗,從而確保有機紅薯的高產。補苗管理過程中,還應根據紅薯苗的生長情況進行中耕,保證土壤疏松,促進紅薯根苗的健壯生長。
2、水分管理。有機紅薯栽培田間管理應加強水分管理,確保土壤水分含量適宜紅薯的健壯生長。紅薯在扎根緩苗階段,如果土壤水分過量時,應及時挖溝排水;在土壤缺水時,應及時灌溉澆水。通過科學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促進紅薯植株健壯生長。此外,為了保證紅薯幼苗生長期有足夠的水分,應重視中耕、除草、培土等措施,保證根系發達。當插植薯苗成活之后要及時中耕,一般情況下需要中耕2次左右,當薯蔓長滿土壟之后要及時停止中耕,避免對莖葉造成不利影響。在分枝結薯階段,紅薯莖葉生長加快,塊根繼續膨大,應及時加強水肥管理。在塊根膨大期,紅薯地上部分的莖葉開始衰退,根塊迅速膨大,此時,不宜澆水過多,以防止有機紅薯腐爛。
3、施肥管理。施肥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土壤養分充足,為紅薯生長提供足量的營養。施肥管理也應遵循科學、合理、必要的原則,以保障有機紅薯的質量。有機紅薯施肥必須要采用農家肥,這與一般紅薯施肥不一樣。在施用農家肥后,應及時補充必要的水分,確保紅薯對營養的有效吸收。追肥時間也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在合適的生長節點追施農家肥料,能更有效地促進有機紅薯的快速生長,能更有效地提高有機紅薯的產量。一般情況下,在薯塊生長的中后期,要及時追施農家肥料,如果后期有機紅薯地面的葉蔓、莖蔓開始變黃,此時追肥應將農家肥中混入足量水,便于吸收。
三、有機紅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
有機紅薯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薯瘟、根腐病和斑點病等,主要害蟲有蚜蟲、紅薯卷葉蟲、莖線蟲、地下害蟲和老鼠等。有機紅薯栽培的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配合使用無公害化學防治的原則。
(一) 農業措施
實行水旱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創造適宜的生育環境條件;培育壯苗,提高抗逆性;增施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適量使用化肥;采用深溝高壟栽培,嚴防積水;采收時,將殘枝敗葉和雜草及時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
(二) 有機紅薯病害化學防治
有機紅薯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薯瘟等。黑斑?。嚎捎?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浸莖基部6~10cm處,2~3min后再扦插薯苗。薯瘟:注意防治紅薯小象甲和莖螟等害蟲,減少蟲媒傳病;及時拔除初發中心病株,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撒施石灰[5]。
(三) 有機紅薯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有潛葉蛾、紅薯天蛾等,通??刹捎妙l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成蟲或采用黃板誘殺蚜蟲、粉虱等小飛蟲,也可在生長旺盛期,用25%敵殺死2000倍液噴霧防治害蟲。對于紅薯卷葉蟲,在幼蟲盛發期,可人工捏除新卷葉蟲幼蛾或摘除蟲害包葉,集中殺死。
有機紅薯不僅可用作餐桌上的主食,而且可以加工成多種副食品,經濟效益高,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其適應性廣,容易栽培,抗逆性強且病蟲害較少,適于在不同類型土壤中栽培,而其先進的栽培和管理技術是增產增收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