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金
關鍵詞:德育;三全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
高校教育在我國教育層次中居于最高地位,其擔負著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使命,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由“小”到“大”和教學質量由“低”到“高”的歷史性飛躍,傳統的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辦學治校的新形勢。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著重指出高校應以立德樹人為辦學治校的根本任務,圍繞“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核心問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機制,因此,新時代高等教育要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教育的相關文件精神,推進教育現代化,真正建立“與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目標”。[1]
一、發揮學校所有職能部門、全體教職員工的作用,全員參與高校德育教育
高校全體教職員工是高校落實培育高質量人才的一線實施人員,是高校育人網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充分發揮“課程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的主體能動作用,構建一個以專業教師隊伍為德育骨干、學工隊伍為德育主力軍、全體教師隊伍和學校管理、服務隊伍為補充的全員參與式育人支持系統,使每一位參與者都能以充沛飽滿的工作熱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給高校青年學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2]。
(一) 組建教工德育工作隊伍,充分發揮教職工在德育工作中的引導作用
專職德育課程教師負責高校德育課程的規劃和具體教育教學方案的設計,建立學生德育素質檔案,為學生開設德育教育課程和圍繞德育開展專題講座,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德育輔導,組織實施全校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德育教育的學科研究。專職德育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專家隊伍和骨干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有效確保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保證高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 建設學生德育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學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作用
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專職輔導員和兼職班主任組成的學生工作隊伍是高校落實德育工作的一線實施人員,他們在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注重觀察和分析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指導學生開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充滿正能量的文娛體育活動。專職班主任和兼職輔導員是高校德育工作基層指揮員,他們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能及時發現和掌握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能運用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有效方法,在學生思想動態出現異常的萌芽階段給予及時的干預和疏導,如果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專職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及時聯系德育專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使學生面臨的心理障礙、思想困惑在最短的時間內得以妥善解決,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 完善學校管理和服務工作隊伍,充分發揮管理和服務人員在德育工作中的協助作用
學生的身心成長受到高校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行政教輔人員管理工作、后勤人員服務工作的影響,因此,高校要充分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構建一個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支持系統。學校教育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要自覺遵循高校教育教學發展規律、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掌握德育教育的相關知識,運用開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平臺和載體,將德育教育內容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真正做到將教學、管理、服務與育人相結合,在全校營造一個有益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良好氛圍。
二、重視高校德育教育在學生各個成長階段的作用,全程融入高校德育教育
大學生在成長成才的各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求,高校教師應遵循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規律,精心規劃高校不同階段的德育要點和實施措施,按專業、年級量身制定個性化的德育教育教學方案,將德育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3],使高校每一位學子從入學到畢業的各個階段,從接受教育、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都能受到德育教育,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一) 根據學生年級差異,分階段進行德育工作
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大一新生,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會出現各種不適應。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新生適應性課程和講座、校史院史教育和學科專業教育等多樣化形式,提升大一新生對大學全方位、立體化的認知,增強一年級學生獨立成長的自理能力,順利實現個人角色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重要轉變,旨在更好、更快地適應新生活。教師對二、三年級學生要注重進行理想信念、社會實踐、志愿服務、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相關德育輔導,采用講座、研討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提升學科素養、夯實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應對各種問題的技巧和能力,為其日后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打下堅實基礎。四年級學生主要面臨考研的迷茫和困惑、就業的競爭和壓力等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性的鼓勵式輔導、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的培養、畢業之際情感關懷等方式,縮短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
(二) 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差別性開展德育工作
高校教師實施德育教育的群體是學生,每一個學生在興趣愛好、個性特點、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特點,這就要求高校德育教師要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開展個性化的德育工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發展的不同需求,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服務,例如,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構建自信成長平臺,針對不同職業規劃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教育,針對處于成長困惑的學生提供菜單式的思想引導等。總之,個性化的德育教育方式既能提高學生處世的積極性,又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有的放矢,進而提升思想價值引導的質量。
(三) 根據現實問題需要,針對性落實德育工作
教師應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程度和性質,認真分析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將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科學分類,熟練運用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準確干預和引導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大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的融合力度。同時,高校應根據新時代大學生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的鮮明特點,轉變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新時代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善于運用新時代大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高效開展德育工作。
三、抓住高校教育各個環節,全方位開展高校德育工作
高校應將立德樹人作為辦學治校的重要理念,在遵循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基礎上,順應新時代、新形勢,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的手段和途徑,著力解決高校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問題,使以德育人、以德化人的理念真正在高校落地生根。
(一) 高校開設德育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
高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德育課程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大學生不同階段德育教育的需要,不斷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學校應開設落實德育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通過完善課程考核標準和評價制度,保證大學生在校各階段都可以受到德育教育,使大學生明確社會要求青年應具備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標準和意義,增加解決困惑的自我調節意識和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相關德育理論知識,培養自我認知和調節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等技能,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
(二) 將德育教育融入高校各類學科教學的全過程
高校各級各類學科應將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教育教學各環節,努力挖掘各學科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并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升華情感、提升綜合素質。各科教師要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能力,“如在知識講授中加入學習策略的指導,結合知識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輔導和練習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等,要能夠發現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并能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和引導,能夠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情緒管理、人際關系調適、健全人格培養等方面的指導”,使德育教育與高校眾學科教育同向同行[4]。
(三) 將德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
校園環境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高校可以運用校園文化建設的硬環境和軟環境,采用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方式,保證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將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一要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滿活力、吸引力強的學術科研、文娛體育等活動,將德育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各項活動,使學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溝通技能得以強化,道德境界得以提升。二要做好校園人文環境、校園文化設施、校園景觀建設,使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中,形成高尚的人生理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三要做好“三風”建設,全校致力營造一種銳意進取和團結踏實的校風、學風和班風。
高校德育建設是一項復雜性、系統性、持續性的大工程,高校應根據時代發展新特點、高校育人新規律、學生發展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新理念,凝聚全體教職員工的合力,將德育教育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社會主義高質量人才,構建新時代德育教育新模式,完善新時代德育教育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