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強
[摘 要] 醫用耗材在市場規模、配套工具、知識產權、臨床風險、分類目錄、跟臺服務、質量評價及型號規格等方面都和藥品存在較大差異,這些特征差異使得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和藥品帶量采購相比面臨著更大的操作難度,同時也有更多因素會影響到采購價格。為了進一步優化采購規則,文章著重基于統計學方法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影響因素實現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研究發現,廠家數量、醫院數量、國產比例、帶量比例、淘汰率等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降幅,而在這些影響因素中,國產比例對價格降幅提升發揮的作用最大。最后,文章結合各項影響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的因素,對采購規則制定及產品綜合選定等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06-0045-03
基于藥品“4+7”帶量采購相關研究,可發現藥品帶量采購的邊際成本明顯降低,這主要是因為帶量采購與規模經濟相符,可以有效縮減交易成本,并使廠家有更大動力降低產品價格。在帶量采購模式下,基于可競爭市場理論,讓仿制藥利潤全面回歸至生產者手中,最終使藥品價格和邊際成本更加接近[1]。據相關報道,云南省醫療保障局在大力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過程中,藥品及醫用耗材平均降幅達到約60%,每年節約醫保基金近20億元。醫用耗材和藥品在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使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著更大難度與挑戰,會涉及更多價格影響因素,同時,談判議價規則的制定也會有更高復雜性。為了更有效地基于帶量采購相關原則對醫用耗材實現分類集中采購,進一步健全價格形成機制,打破以往的虛高價格狀態,有必要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展開實證研究。
一、醫用耗材帶量采購項目
(一)產品類別
在對醫用耗材實現帶量采購過程中,省級帶量采購比較傾向于高值專科材料,像眼科需用的人工晶體,骨科需用的人工關節、椎間融合器,心血管科需用的雙腔起搏器、冠脈球囊、冠脈支架等;而地市級項目比較傾向止血材料、輸液器、中心靜脈導管、留置針等通用型普通耗材[2]。
(二)組織形式
針對醫用耗材實現帶量采購,主要是由各地區醫療保障局牽頭組織當地公立醫院進行聯盟采購的,而相關生產企業互相競爭。這其中,醫療保障局為組織方,公立醫院為需求方,生產廠家為供應方,臨床使用、耗材管理、醫保管理專家為需方談判人員,生產企業市場、準入管理、銷售人員為供方談判人員[3]。
(三)議價規則
在醫用耗材實現帶量采購過程中,議價須一直保持在高度保密狀態,直到議價談判前1小時才公布。議價規則中,主要內容有產品分類目錄、企業分組、談判起點價、降幅計算、淘汰率以及中選排名方法等。比如,在某地區的人工髖關節產品帶量采購項目開展期間,首先所涉及的參加企業是從2014年開始各個地區集中采購的企業,并且相關企業在醫療機構所上報年度總采購量占比中按照從高至低順序排列累計在90%之內,同時企業采購量占比超過2%[4]。其次,采購中將生產企業當作采購單元,并把參選的12家企業劃分為3組,表1為預中選結果。最后,采購中把人工髖關節劃分成4個組件,分別計算相應基準價。相關組件包括襯墊、臼杯、股骨頭、股骨柄,各組件基準價是省平臺中相應銷售總金額/銷售數量的結果。結合4組件具體基準價降幅,根據不同組件相應權重對人工髖關節整體降幅進行計算。之后,結合每一組當中的中選企業數量,按照從高至低的綜合降幅進行排序,最終明確中選企業。在中選企業當中,襯墊、臼杯、股骨頭、股骨柄這4組件涉及的全部型號價格都按照相應組件降幅來確定。比如,若企業A的襯墊、臼杯、股骨頭、股骨柄4個組件相應降幅為65%、60%、45%、50%,之后根據規定權重,即17%、28%、20%、35%,最終確定企業A的綜合降幅是:65%×17%+60%×28%+45%×20%+50%×35%=54.35%。
(四)配套措施
在醫用耗材實現帶量采購期間,基于中選品種制定全鏈條的質量監管、停產報告以及應急儲備制度,同時按照大于或等于采購總金額30%計算醫保基金,并事先向醫療機構預付[5]。而醫院方需要嚴格按照合同結算貨款,不可再進行議價。原則上中選價格要保密,不對外公示。某地區的人工髖關節帶量采購中談判分組如表1所示。
二、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影響因素分析
(一)價格降幅的影響因素
表2為部分醫用耗材帶量采購項目開展中的相關影響因素。
在表2中,平均降幅主要是指和談判前的價格相比具體中選價格平均降幅;最高降幅主要是指和談判前的價格相比,產品中選價格的最大降幅;醫院數量主要是指參與到帶量采購項目中的聯盟醫院總數;帶量比例主要是指采購數量在聯盟醫院年用量中的具體占比;廠家數量主要是指參加到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環節的全部生產廠家數量;淘汰率主要是指在所有參加談判的總廠家數量中,被淘汰廠家數量所占比例;國產比例主要是指中選廠家當中,國產廠家所占比例;是否分層主要是指是否根據低份額/高份額、低價/高價、進口/國產等進行分組;是否高值主要是指相應消耗性醫療器械是否屬于高風險專科使用,并且具有較高價格。
(二)回歸分析結果
將各項目具體價格平均降幅當作因變量,并將醫院數量、國產比例、廠家數量、帶量比例、是否分層、淘汰率、是否高值當作自變量,最終實現多元線性回歸分析[6]。結合相關數據,獲得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即價格平均降幅=醫院數量×0.0042+國產比例×0.8223+廠家數量×0.0014+帶量比例×0.4717+是否高值×0.3168+淘汰率×0.1935+是否分層×0.1901-0.7213。在此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當中,相關系數R=0.9359,同時擬合優度R2=0.8759,棄真概率P值為0.0097,剩余均方差為0.0676。綜合分析,此回歸方程具有良好的擬合效果。
結合相關分析結果,可發現醫院數量、廠家數量、帶量比例、淘汰率、是否高值、國產比例都會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上升產生正向影響作用,并且國產比例和醫院數量呈現出顯著性影響。是否分層在價格降幅提升方面發揮了負向作用,不過并不顯著。在所有的影響因素當中,國產比例對價格降幅提升發揮著最大作用。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影響因素進行研究與分析,能夠更深層次地了解帶量采購談判議價規則,并可使中選結果保持更高合理性。在充分尊重與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基礎上,合理利用政府調節手段,進一步減少流通環節,并壓縮醫用耗材虛高價格水分,有助于節約基本醫保資金,幫助患者減輕醫療負擔,使醫用耗材行業保持更高集中度[7]。
(一)研究結論
(1)由于醫用耗材涉及諸多品種、型號與規模,并且相關產品缺乏統一、規范與明確的分類目錄,這使得醫用耗材和藥品在市場規模、配套手術工具、臨床風險、知識產權、跟臺服務、質量評價標準等方面保持著很大差距。因此,醫用耗材在實現帶量采購期間具有更高復雜性。
(2)自從云南等省份從2019年開始展開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相關工作之后,如今已開展了多個省級項目和市級項目,帶量采購項目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目前,針對醫用耗材展開的帶量采購項目已基本形成由省級主攻高值專科材料,由地級市主攻低值通科耗材這一發展格局。
(3)在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提升產生影響的因素中,醫院數量、廠家數量、帶量比例、國產比例、淘汰率及是否高值均發揮著正向影響作用,并且其中國產比例和醫院數量所發揮的影響尤其顯著。
(4)針對國產產品品質和進口產品品質無明顯差異,且國產替代率相對較高的醫用耗材產品,將進口和國產列入同一分組,能夠非常明顯的正面影響價格降幅提升。比如上文所分析的中心靜脈導管和滯留針采購價格降幅都超過了70%。
(5)針對產品分組和品牌分組,目前主要按照低價/高價、低市場份額/高市場份額、進口/國產等對不同品種進行分組。比如,上文的預擴冠脈球囊就是根據進口/國產進行分組,冠脈支架是按照低價/高價進行分組,人工髖關節主要基于市場份額實現區分。但整體分析表明,當前針對醫用耗材還沒有建立統一的質量評價體系,在帶量采購過程中,根據不同品種并基于其相應特征要素實現分組具有較高合理性。
(二)建議
本文通過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實證研究,主要向主管部門、醫療機構和耗材企業分別提出一定建議。
首先,建議相關主管部門積極通過帶量采購、招采合一、量價掛鉤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醫療負擔,減少流通環節,壓縮醫用耗材虛高價格水分,并進一步節約醫保資金,促進醫用耗材行業保持更高集中度。在醫用耗材帶量采購項目開展期間,產品分組與談判規則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到項目成敗和項目開展的公平性,建議可以從價格絕對值、價格降幅、市場份額三方面進行權重的設置,同步按照產品綜合得分進行排序,最終決定淘汰或中選[8]。
其次,建議醫療保障局充分征求有關耗材管理專家、臨床專家等意見,并在意見征求階段踴躍收集并提出更合理有效的建議,促使帶量采購項目開展結果和預期更相符。在談判結束后,要關注在執行期間嚴格使用項目中重選產品,并且要充分遵守回款條約,全方位保障帶量采購項目成功開展[9]。
最后,建議耗材企業無論屬于進口還是國產,都需要充分結合形勢發展,對帶量采購項目積極配合,主動縮減醫用耗材流通環節的價格水分,以更有效地踐行價值醫療,并結合市場發展方向及時調整與優化營銷策略,促進耗材企業保持長足發展。
四、結語
在醫用耗材采購期間實施帶量采購措施,有助于降低醫用耗材價格,壓縮產品流通期間的價格水分,有效節約醫保資金,并幫助患者減輕醫療負擔。為使醫療耗材帶量采購項目更順利、成功地開展,需要項目參與單位都充分認識到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價格降幅產生影響的各項因素,結合相關因素不斷優化談判規則,對產品實現合理分組,保證項目開展的公平、公正,推動相關行業集中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東進.?關于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思考[J].?中國醫療保險,?2020(8):3-3.
[2]何銳,?葛靖,?何夢嬌,等.?博弈論視角下藥品帶量采購降價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藥房,?2020,?031(009):1025-1025.
[3]倪寂,?范贇婷,?陸卿,等.?某院執行藥品帶量采購的情況分析[J].?中國藥師,?2020,?023(004):719-719.
[4]黃素芹,?田侃,?張樂君,等.?帶量采購政策對我國藥品價格影響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5):38-38.
[5]鐘磊,?張杰,?劉宇赤.?我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現狀及思考[J].?中國醫療設備,?2018,?033(004):166-166.
[6]郝嵐.?面對"無利"的處方藥[J].?中國藥店,?2019,?259(10):2-2.
[7]吳茂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引起的變革[J].?經濟研究導刊,?2020,437(15):51-51.
[8]張憶東.?醫藥:"集采擴圍"結果出爐?不改長期趨勢[J].?股市動態分析,?2019,?1472(39):59-59.
[9]譚清立,?楊思遠,?李文靜,等.?"4+7"藥品帶量采購的效果,關鍵問題與對策——基于廣州的實踐[J].?衛生經濟研究,?2020,?37(0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