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寒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組織力為重點,這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指明新的目標方向。 高職院校順應新時代和新要求,圍繞組織力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臨許多問題,針對問題,本文圍繞增強組織結構力、提升組織內聚力、突出政治領導力和強化動員感召力這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并提出符合高職院校實際的提升組織力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基層黨組織 組織力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D262.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36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al Power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MEI Han
(School of Marxism, Qujing Medical College, Qujing, Yunnan 655011)
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should focus on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which points out a new goal and direc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work of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n response to the new era and new requirem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round 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al power, but they also face many problem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nhancing organizational cohesion, highlighting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strengthening mobilization appeal,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power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power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這一理論首次被提出。[1]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我國現階段基層黨組織建設而提出的新要求,指明了新的目標方向。高職院校現已發展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其基層黨組織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各項政策的核心力量,是黨在學校的戰斗堡壘。因此,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是高職院校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的強有力方式。進入新時代,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組織力建設仍存在諸多難題,如何重視“高職特色”,提升組織力建設的實效性,這是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內涵及意義
組織力,簡單來說就是基層黨組織為了達成基本任務,而對基層黨組織內各要素進行調配和整合,其本質屬于整合動員能力。而從高職院校的角度來看,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就是指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結構體系、資源的優勢,來加強對廣大師生的教育、管理、約束和動員。[2]組織力的構成要素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有不同表現,主要有: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等。根據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的實際,組織結構力、內聚力、政治領導力、動員感召力更為突出,可見,組織力是由不同分力構成的整體性綜合力。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職業教育,并于2019年正式提出積極貫徹和落實“雙高計劃”,打造與國際水平持平的先進高職院校,從而推動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院校在兩年內增加招生200萬。這對高職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黨的領導,并不斷的提升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進而為高職教育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2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現狀
高職院校順應新時代和新要求,圍繞組織力提升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臨許多困境,只有全面分析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現狀,才能為提升組織力的實現路徑提供依據。
2.1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主要成效
2.1.1基層黨組織制度保障不斷完善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就是推進黨建工作的制度化以及規范化建設和發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部門出臺了大量文件,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思想貫穿到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全過程。比如2013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大學生黨員的發展標準,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結構力,《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了加強對青年教師黨員隊伍思想教育和引導的重要性,有助于促進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提升。比如2018年《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發布后,很多高職院校按照任務要求,出臺制定了院(系)黨的建設的工作意見,明確了學院黨總支、師生黨支部、黨員的各項職責要求,進一步規范黨組織會議制度和議事范圍,從制度上保障了基礎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
2.1.2學生黨員隊伍活力持續增強
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非常重視和關心黨員的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推動了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更有保障,黨員發展結構不斷優化。十八大以后,高職院校按照相關文件要求,通過控制總量,放緩增速,提高入黨標準,對入黨積極分子實現優中選優,從而使學生黨員結構更加合理,活力持續增強,組織力也進一步提升。
2.1.3“三型”黨組織建設有序推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體系了黨加強自身建設的自覺性。進入新時代以來,高職院校把加強“三型”黨組織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本身就是組織力建設的一部分。以“學習型”為基礎有效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學習能力,增強了黨組織對黨員的思想引領力;以“服務型”為導向使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覆蓋不斷擴大,對師生員工的動員感召力不斷增強;以“創新型”為動力使基層黨組織爭先創優活力迸發,全國范圍內的樣板黨支部和各省創建一流黨建示范黨支部呈現出來的多元建設思路突破了過去單一的黨建格局,激發了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組織結構力有待增強
目前,高職院校是按照與傳統教學(管理)單位相匹配的原則來設置基層黨組織,比如,學生黨支部是按照“學校—學院”設置,教工是按學院(管理)設置黨支部,這種組織架構方便師生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但適應職業教育教學特點的組織設置不夠全面,比如到企業或單位頂崗實習學生、實踐的教師等特殊群體建立黨組織,在學生公寓、合作企業或單位等重點地帶建立黨組織等工作不夠健全。同時, 部分高職院校存在著有的黨支部規模過大,人數過多的情況,這給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帶來一定難度。組織結構力除了組織設計的科學性還體現在組織成員的先進性方面,高職院校基層黨支部書記大多屬于行政兼職,在完成繁重的教科研任務的同時兼顧黨務工作,導致時間精力投入不夠,工作開展不得力,沒有發揮應有的戰斗力;教師黨員發展速度落后于學生黨員發展速度,致使教師黨支部活力不夠,組織力受制。
2.2.2組織內聚力有待提升
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內生活有助于解決黨的領導弱化和建設虛化等現實問題,這對于加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意義重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著一些黨支部組織生活嚴肅性和實效性不強,組織活動“黨味”不濃、政治性不強、形式單一、不夠新穎,效果不佳,吸引力不足等問題;有的學校存在著“三會一課”制度堅持不夠的問題,有的支部存在著臨時集中一下,拍完照就解散的形式主義;民主生活會剖析不深入,辣味不夠,組織生活會走過場,流于形式,“不缺數量缺質量”。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生活關懷不夠,對師生提出的正當訴求不能及時給予解決和滿足,師生體會不到黨組織的溫暖,黨員的組織歸屬感不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2.2.3政治領導力有待加強
院(系)黨組織是黨在高職院校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但是部分學校的院(系)黨組織在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存在著學院黨委會、院系黨政聯席會議與院務會三種會議制度職責范圍定位不夠清晰,議題界定籠統,運行規則不嚴謹等問題。院系黨政聯席會議在實際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重“業務”輕“黨務”。院長有決定權,黨的職能收縮,將“黨要管黨”片面理解為“黨只管黨”,黨組織對學院工作僅限于思想政治,黨員發展教育,而對教科研工作參與不足,黨的政治核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第二,重“分工”輕“合作”,有的基層黨組織出現“兩張皮”現象,管業務的干業務,管黨務的干黨務,有分工沒有合作,不能形成“一盤棋”思想,整體合力不足,從而影響領導班子的工作效率和決策權威,導致黨的政治領導力弱化。
2.2.4動員感召力有待提升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動員感召力的實現路徑主要就是借助發揮服務功能。在新的時代形勢下,高職院校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有的黨員身份意識不夠強,不能真正明白自己與群眾的區別,導致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不夠,甘于奉獻精神弱化,有的黨組織只顧對上負責,對群眾應付了事,服務意識亟待加強。第二,服務能力不足。一方面,教職工黨員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繁重,開展服務活動時間無法保證,參與活動次數有限;基層黨組織很少注重對學生黨員服務能力培養,大部分學生黨員實踐經驗不足服務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服務活動內容沒有新意,形式比較單一,不能有效調動師生黨員參加服務的熱情,第三,服務機制不夠完善。部分高職院校缺少完善的機制保障,從而影響基層黨組織工作實效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盡管黨建經費向基層傾斜比例加大,但仍有部分基層黨組織經費支持不足,有些活動難以開展,場地和時間也得不到保障,黨支部活動常為學校其他事務性活動讓路;另外,激勵機制不足也影響了師生黨員參與服務的積極性,黨員內生動力不足,影響了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3 提升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力組織力的主要路徑
3.1 健全組織體系,增強黨組織結構力
首先,高職院校要結合職教改革的新特點,在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上進行調整和創新,擴大組織覆蓋面,做到應建盡建,形成完善的組織體系,增強組織力。學校應注重因時、因需,因地制宜地設置黨支部,在學生頂崗實習或單位見習,志愿者服務、技能大賽、重大活動等特殊時期建立臨時黨組織;打破傳統的以“業緣”為主的組織建構,以“地緣”組建基層黨組織,比如在學生公寓,教職工宿舍建立黨支部,也可從“趣緣”出發,在共同志趣團隊中建立黨支部,比如在學生社團,在教師科研團隊或教學團隊中建立臨時性或功能性黨支部;也可打破師生分類設置的模式,探索有效的路徑實現將師生黨員合編為一個黨組織,有利于師生共同進步,擴大黨組織的覆蓋力度,實現了黨務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的“同頻共振”,為基礎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了堅固的結構支撐。其次,基礎黨組織要嚴格按照“黨支部黨員人數一般不超過50人”的規定和要求,合理控制支部人數規模,正式黨員數量在20人以上的,可分成若干黨小組,控制人數便于增強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再者,基層黨組織要注重對優秀青年教師進行政治上的正確引導,在生活中主動關心,提升高知群體入黨的信念和比例;培優培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實施黨總支(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工程,既競當黨建帶頭人,又是學術帶頭人,探索多維度培訓體系,促進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素質全面提升。
3.2 嚴肅組織生活,提升黨的組織內聚力
一是要嚴肅黨內各項政治生活,提高管理水平。基層黨組織要規范執行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交心談心、“三會一課”等制度,強化組織紀律,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實現黨內政治生活常態化和規范化;同時加強黨務日常管理,黨建臺賬資料要標準化;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做好畢業生,離退休黨員組織關系管理,建立健全黨員退出機制,妥善處置不合格黨員;加強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在黨員心中建立心靈歸屬感,不斷增強組織內聚力。
二是推動黨支部活動內容、載體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創新,增強組織生活的吸引力。黨支部要廣泛聽取師生黨員的意見和建議,定期開展黨員需求調查,使“三會一課”的內容貼近黨員需求,提高“三會一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支部活動要與專業建設和學校的發展相結合,設計立意好、影響力強的主題黨日活動;充分運用“互聯網+黨建”新模式,貼近師生實際,融入時代元素,依托新媒體平臺適時推選黨建工作的訊息和動態;也可通過演講比賽、“黨建”知識競賽、辯論賽、唱紅歌、社會實踐等活動實現組織生活形式的多樣化,提高黨員的參與率,增強活動吸引力。
3.3 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政治領導力
政治領導是黨的領導的首要內容,高職院校要牢牢把握黨對各項工作的領導,首先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干部和黨員要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原則、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各級黨組織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培育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文化,促進高職院校整體的政治自覺。其次要發揮高職院校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規范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學院重大事項要通過黨政聯席會議討論決定。明確院(系)黨組織書記、院長和黨政聯席會議三者的工作職能與權力的關系,黨組織書記是政治核心,院長是行政中心,黨政聯席會議是院(系)最高決策機構,會議由書記召集主持,會議的議題和議程由書記和院長共同商定,“三位一體”要“共同負責”,確保落實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保證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能夠充分發揮。[3]再者,加強黨員干部政治領導力的培養和鍛煉,黨支部要善于貫徹黨的決定,組織和凝聚群眾,提升黨員干部做事擔當的魄力,強化黨對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
3.4 強化服務功能,提高黨的動員感召力
不斷的強化以及提升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密切黨群關系,才能彰顯強大的政治輻射力和感召力。一要增強服務意識。基層黨組織對黨員干部要經常性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勿忘入黨初心,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意識,恪守崗位職責,提高為師生服務的自覺性,引導黨員把服務群眾內化為一種責任和使命,強化黨員責任意識。二要提高服務能力。在校外,高職院校要依據自身的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引領校企合作發展,與企業黨組織對接共建,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4]教職工黨員回到社區,通過參與志愿者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提升黨員服務社會的能力。在校內,把基層黨組織工作和學校各項工作有機結合,了解師生需求,拓展服務領域,開展幫扶結對,幫助師生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學校黨委委員結對幫扶師生黨支部,黨員與群眾結對子,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為學生成長提供服務;學科帶頭人和青年教師結對,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學生宿舍配一名教師黨員,幫助他們以就業為導向,規劃好人生目標等,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同時,通過設立黨員先鋒示范崗,劃分黨建責任區等方式,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引導黨員亮身份,做表率。三要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加大基層黨組織建設力度,落實經費保障,人物財要向基層傾斜,各黨支部要從實際出發,設立固定的黨員活動場所,配齊黨建報刊書籍、黨旗、入黨誓詞、“三會一課”制度、發展黨員流程等基本設施,注意發揮“一室多用”效能,確保支部活動時間、場所有充分的保障,通過活動陣地建設使支部黨員找到歸屬感;同時完善考核評價機制,規范評價程序,綜合運用科學考核方法,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健全懲罰和激勵機制,提高基層黨支部發揮服務功能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其社會感召力。
【基金項目】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系統黨建工作研究課題2020DJGX101最終成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岳愛鵬,張立飛,燕艷.高職院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6).
[3] 陳永明.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
[4] 賈瓊,侯童.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路徑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