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為高職英語教學有效性實施提供契機,提升高職英語課程的教育性、育人性,助力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達到高職英語教學實施的良好效果。本文立足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現狀,明晰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提出了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策略。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跨文化能力;高職;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陳姝(1979-),女,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小學英語教育。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就要求當代人才不僅要對本國文化有充分的了解,還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借鑒他國優秀文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在跨文化背景下,英語教師在英語課程實施過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與實踐層面的瓶頸。針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母語缺失的教學問題,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有利于打造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彰顯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體系的價值。在高職英語教學體系中,重視文化的融入,以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為基點,拓寬英語文化教育視野,發揮英語文化教育成效,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現狀
1. 中國傳統文化的失語現象。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一直以來,英語課程受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影響,忽視了傳統文化的融入,課堂教學過分強調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課程資源缺乏傳統文化的融入,課程評價方式幾乎沒有涉及文化元素,導致許多學生人生態度錯位,本國文化失語,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缺失,跨文化能力弱。多數高職英語教學也是一樣,缺乏本土文化的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運用方面力度不足,出現高職英語本土文化缺失問題。例如:部分高職院校在實施英語教學時,過于重視英美文化信息的傳遞而滲透的本土文化、地方文化信息較少,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缺乏對本土文化的針對性了解,不利于學生發展,更不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2.教材中涉及傳統文化,但是沒有形成系統。核心素養的培育是培養未來社會人才的基本教育理念,已成為全球教育界的共識。《2020年湖南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要點》中提道:鼓勵職業院校聯合國內外有資質的行業企業和機構,開發面向國際推廣的職業教育標準,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色專業和精品課程。在此背景下,多數高職院校能夠與時俱進,促進英語課程體系的變革,包含教材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等。從當前高職院校使用的英語教材來看,其中包含傳統文化信息,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文化滲透力度不強,缺乏系統性、整體性設計,進一步影響到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部分高職院校在英語課程教學實施中,未能根據教材的引領,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學生缺乏文化自信意識,使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本土化信息融入力度不高,影響到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二、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1.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寶貴的智慧思想、品德思想、育人思想、行為思想等,對學生成長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因此,教師需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導向,使學生對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認知理解,讓學生在英語語言表達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當前,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更需要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傳統文化的融入,使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不僅了解英美文化,也能夠在文化比較中明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成為文化傳承者,實現我國文化國際化、全球化傳承與弘揚的目的。
2.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職業教育的主趨勢。各類高職院校應當以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為導向設置英語課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獲取跨文化信息,助力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語言輸出,以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健全學生人格品質。當前不少學生對中國文化存在漠視的態度。原因在于,在多元化文化影響下,部分學生過分崇洋媚外,一味追求西方文化。同時我國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的滲透力度不夠,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導向實施教育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
三、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對策
1. 轉變教學觀念。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英語教學思維,以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在線課程為依托,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進而彰顯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2. 開發整合教學資源。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是關鍵環節。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良好的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需要重視開發、整合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資源。首先立足于高職英語教學本身,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整合,進而為高職英語教學的良好實施奠定基礎。其次,高職院校重新整合高職英語教材內容,根據人才培養模式、語言教育趨勢等要素,挖掘適合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將這些文化融入教材體系中。再次,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借助節日、民族英雄、圣賢先澤等傳遞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美食、講述中國故事,實現英語課程中中國文化的整合與融入。最后,以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為導向,挖掘多元文化素材,包含中國傳統文化、英美文化、地方文化等,將這些文化素材進行整合,圍繞英語教材信息內容一并傳遞給學生,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3.將傳統文化滲入到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要想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就要抓好課堂這塊主陣地。首先,利用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節氣,讓學生收集、了解相關的故事、古詩詞,并嘗試用英文翻譯和解讀相關的古詩詞。其次,用英語介紹中國,讓學生了解中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課堂上進行“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國導游”“文化傳遞使者”“介紹中國美食”的小組匯報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英語學習的熱情高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及用英語輸出中國文化的能力。這種小組分工合作的模式,也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4.搞好文化交流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將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中,重視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以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開展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課外活動,擴大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活動開展過程中,引領學生運用英語闡釋自身觀點,并且在與他人交流時獲取文化信息,增強學生對文化的深入認知。圍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設計多種多樣的英語競賽,例如:古詩詞背誦翻譯競賽、講中國故事競賽等。同時,將在線課程平臺作為文化交流場地,吸引學生融入其中,開展文化討論,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輸出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結語
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和傳播,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高職教育體系中,教師應針對英語語言學特性,重視文化信息的融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地方文化內容,給予學生良好的文化教育引領,使學生在文化的支撐下更好地輸出英語語言,凸顯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尚丹.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10):170-171,174.
[2]李娜.“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導入[J].福建茶葉,2020(9):304-305.
[3]于家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輸入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9):126-129.
[4]李培培,周揚,黃秋雨.“大思政”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融入英語專業教學路徑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13):169-170.
[5]徐東亮.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機制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0(8):35-36.
[6]曹艷春,王國志.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機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可行性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