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 連志興 郭念枝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發,這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不良影響,并引起內需和外需的萎縮。疫情自2020年3月得到控制以來,全國各地以發放消費券的形式拉動經濟回升。本文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運用市場供需模型分析消費券對拉動內需、促進經濟恢復發展的作用,并對經濟恢復提供一些建議。通過實證研究,本文得出結論如下:第一,消費券對短期經濟回升效果明顯。第二,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使用消費券套現的行為,這種行為對于拉動內需沒有效果。
關鍵詞:2020年 消費券 經濟恢復 浙江溫州
一、文獻綜述
(一)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各地方政府正陸續出臺政策措施,比如:多地發放消費券、廣東呼吁減免房租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我國學者林毅夫對當時消費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一個全國性范圍的研究,得出了消費券對消費券定向使用的企業、行業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作用,但不足以應對其他原因導致的經濟下滑的結論。[1]而本文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對溫州市發放消費券的舉措以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回顧,運用供需模型和GDP公式進行分析,并對如何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這一問題提供建議。因此,對于該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現狀
已掌握的文獻資料顯示,理論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了相關研究:一是我國學者林毅夫對現當時消費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一個全國性范圍并且系統性的研究,得出了消費券對消費券定向使用的企業行業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作用,對經濟短期提振作用顯著,對長期經濟發展效果甚微。因研究對象是全國范圍內有發放消費券的城市,研究對象太過廣泛。二是學者薛菁對發放消費券對拉動內需的作用的研究中得出消費券不是影響消費者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者使用消費券消費受消費者群體特征影響。因研究時間為2008年次貸危機背景下,并且當時智能手機和線上消費券尚未普及,研究時間距離現在較為久遠。
(三)評述
以上文獻從全國范圍的大角度和問卷調查的小角度得出消費券對拉動內需的作用有限,本文在此基礎上以浙江溫州為例,使本文研究具有專一性,但是研究方式為調查問卷,數據來源方式較為單一。
二、問卷調查
(一)案例地概況
溫州作為國內前期重災區,在此嚴峻的形勢下,溫州在2020年第一季度GDP生產總值為1352.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速-8.20%,其中第二產業同比下降15.9%,第三產業同比下降3.2%。[2]
溫州市政府為了恢復經濟發展、刺激居民消費,于4月18日到5月31日分三期發放整體消費券,發放金額18億元。
消費券加快推進復工復產,經濟運行在此沖擊中體現韌性,經濟秩序加快恢復,經濟回升勢頭明顯。同時也要看到,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此危機對溫州市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發放消費券對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回暖作用如何,這對于引導溫州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問卷設計
本文的初始問卷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統計學特征,社會人口屬性,包括年齡、性別、所住地區、家庭年收入等。第二部分是對家鄉消費券發放情況的了解,包括了解途徑、消費券類型等。第三部分是人群參與度,包括參與期數、消費意愿、羊群效應等。第四部分是使用情況,包括滿減額度、使用方向、套現現象等。第五部分是個人對消費券的理解,包括對消費券的期望以及對消費券作用的理解。為提高問卷項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問卷初稿完成后,征集了專家意見,以此進一步修正初始問卷,從而確定正式問卷。
(三)數據收集與處理
本研究采用線上問卷工具問卷星形成電子問卷,于2020年11月12—17日在微信群、朋友圈、QQ空間、抖音等網絡社交圈進行投放和擴散。樣本以溫州市市區及周邊城鎮為主,并結合福建、江西、安徽及其他外省進行合理取樣作為對比。調查共收取問卷132份,無效問卷1份,有效問卷131份。
(四)數據結果與描述
此次調查受訪131名,其中6.87%年齡小于18歲,9.16%年齡在30~50歲,2.29%年齡在50歲以上,81.68%在18~30歲之間,占比最大,受訪者中年輕人占大多數。在受訪者中,男性占比43.51%,女性占比56.49%。家庭消費占比較多的方面是:食品占64.12%、服裝占12.21%,文化占12.98%,娛樂服務占2.29%,其他占2.29%,受訪者家庭恩格爾系數較高。
受訪者中41.22%家鄉發放消費券,58.78%沒有發放。受訪者了解發放消費券的途徑包括APP頁面提示、口口相傳、新聞、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熱搜,占比分別為72.73%、43.64%、21.82%、38.18%、3.64%,說明了解途徑多樣。從問卷中了解到中國還有杭州、福州、北京、武漢、其他地區發放消費券的占比分別為83.64%、29.09%、36.36%、34.55%、7.27%,受訪者關心時事。消費券主要發放類型占比情況:實體店滿減券占比61.82%,旅游消費券占比14.55%,線上消費券占比65.45%,其他消費券占比1.82%,主要以線上線下滿減券為主,當中也有旅游消費券。
其中,家鄉有發放消費券的有55人(主要為浙江溫州人),參與期數1期占比45.45%,參與2期占比36.36%,參與3期占比3.64%,參與3期以上的占比9.09%,全都參加的占比5.45%。在領取到消費券后立即使用的占比9.09%,在有效期內使用占比70.91%,領取了沒有使用或忘記使用占比20%。消費券使用了一小部分、使用了大部分、全都使用了和沒有使用的占比分別為50.91%、21.82%、9.09%、18.18%。受訪者領取了消費券后明顯增加消費意愿的占比27.27%,不明顯增加消費意愿的占比60%,沒有增加消費意愿的占比12.73%,說明發放消費券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居民消費意愿。受訪者周圍親戚朋友參與使用消費券的占比85.45%,沒有參與的占比14.55%。
消費券主要使用在餐飲方向的占比為76.36%,使用在旅游方向占比為21.82%,使用在線上購物占比為50.91%,使用在線下購物占比為47.27%,使用在文化教育方向的占比為12.73%,使用在生活服務方向的占比為20%,使用在其他方向的占比為1.82%,受訪者使用消費券大多在餐飲和線上線下購物。在使用消費券過程中,有使用消費券進行套現的占比為23.64%,沒有進行套現的占比為76.36%,說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套現行為。
在使用完消費券后,受訪者希望消費券做出如下改進:增加消費抵扣額度、增加過期期限、增加使用途徑、增加使用地區、增加發放期數及其他方面,占比分別為70.23%、41.98%、51.15%、38.17%、39.69%、3.05%,說明受訪者對發放消費券行為的各方面期望都存在。受訪者了解消費券本質的占比為18.32%,大概了解的占比為54.96%,不了解的占比為26.72%。
(五)數據分析
消費券對消費需求的刺激作用受消費群體特征影響,從問卷數據分析得出消費者的家庭收入、年齡等特征因素影響著消費券對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首先,發放消費券對中低收入人群影響效果較大,并且羊群效應明顯。再觀之,消費者了解消費券發放信息的途徑多樣,消費券類型主要是線上線下滿減券,主要吸引消費者進行線上店鋪和線下實體店消費,民眾參與度較高,雖然消費券的滿減額度不高,但吸引消費者小額多次消費,所帶動的杠桿效應大,產生一定乘數效應。在消費券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套現行為,對拉動內需沒有作用。而且,消費券作為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的手段之一,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是穩定的收入,不會成為消費者消費的主要因素,所以,對拉動消費的作用有限。
三、作用過程
(一)助力拉動GDP增長
第一期活動領取消費券人數290萬人,核銷金額1.3億元,核銷率66.2%,直接帶動交易額(核銷訂單金額)9.82億元,直接撬動杠桿率7.5,領券用戶核銷日累計交易額超過19.74億元,間接撬動杠桿率15.2,帶動效果明顯。[3]
第二期活動期間,溫州消費券累計領取用戶數367.93萬人,核銷用戶數317.87萬人,用戶核銷率高達86.4%。累計發放金額4.93億元,核銷金額3.07億元,資金核銷率62.4%,直接帶動交易額(核銷訂單金額)21.82億元,直接撬動杠桿7.1;領券用戶核銷日累計交易額超過42.62億元,間接撬動杠桿13.88。[4]
(二)促進企業復產復工
1.促進旅游業復工。溫州市打出引導文旅消費“組合拳”。在5月31日前,采取政府適當補貼、旅游目的地讓利、景區優惠打折等方式,前期推出3000萬元的旅游消費券,[5]用于刺激旅游市場消費,引導居民健康出游。安全有序推動“溫州人游溫州”“周邊人游溫州”等活動,引導廣大居民采取自助游、自駕游、周末游、微團游等方式健康安全出游,促進旅游業復工。
2.促進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此次消費券適用范圍主要針對的是線下實體經濟的店鋪,刺激居民的消費欲望,增加市場需求。因疫情得到控制以后,人們漸漸可以出門進行實體店消費,由于供需關系的影響,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進而要增加供給來滿足所增加的需求,從而增加實體經濟的生產量,促進實體經濟的恢復發展。
(三)促進快速穩定物價
2020年2月,溫州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上年同月比為103.9,3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上年同月比為103.1,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上年同月比為102.2,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上年同月比為101.3。[6]市場價格在消費券的促進下漸漸趨于穩定。(如下圖所示)
四、其局限性
發放消費券作為刺激經濟的一種手段,其也會被社會中有些人利用,到店鋪中進行套現,在沒有實際的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的情況下,消費券被使用了,但沒有產生真正的經濟效益。消費券雖然不是貨幣,但具有與貨幣相同的流通功能,難免在流通過程中被“薅羊毛”。消費券本質上是屬于一種支付轉移的手段,用的是地方財政而不是中央財政,所以消費券雖在一些地方效果顯著,但也存在局限性,并不代表所有地區都適用這個政策。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顯示,發放消費券是拉動經濟回升的一種形式,反映了中國地方政府在經濟復蘇過程中所做的努力效果顯著,消費券對促進此危機過后短期經濟回升效果明顯,對于長期經濟發展效果微小。該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套現行為,沒有產生真正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從短期來看,發放消費券是地方政府在困難時期給民眾的一種預期消費信心暗示,從而促進民眾的現期消費。從長期來看,對如何使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做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扶持
溫州市是一個小微企業眾多的城市,此次疫情使很多小微企業難以維持生計,很多企業出現了裁員甚至停工的現象。
溫州市的小微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維系市場經濟秩序,應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各商業銀行應提供更多的金融和信貸支持,適當下調貸款利率,提供低息貸款,幫助企業減輕資金流動困難。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原因,許多企業出現訂單取消或是滯后問題,后續訂單簽訂動力不足,當地政府應主動牽線各地企業進行產業上下游關系的確定或是當地媒體進行宣傳,促進小微企業的恢復。
(二)穩定就業形勢
溫州市作為一個沿海經濟繁榮城市,吸引眾多外來人口前來務工,但是此次疫情使一些新年沒有回家鄉的外來務工人員無法進行工作,所以就業也變成了大問題。
為了穩定就業,政府除了要確保重點企業復工復產,還要完善勞動者就業培訓政策,根據就業形勢和市場需求,幫助就業困難人員提高就業能力,實現再就業。政府還要做好人力資源服務相關工作,確保就業渠道通暢,比如通過線上招聘會方式,促進用人單位和應聘者的相互溝通,避免人才閑置和浪費。
溫州市要立足于本市經濟發展特色,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采取更多精準有效的舉措,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扶持,穩定就業形勢,促進經濟恢復。
參考文獻:
[1]林毅夫.中國政府消費券政策的經濟效應[C].經濟研究,2020年第七期,2020.07.20.
[2]溫州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OL].溫州新聞網 http://news.66wz.com/system/2020/05/01/105267339.shtml2020.05.01.
[3]溫州市消費券投放活動效果顯著[N].溫州日報甌網http://www.wzrb.com.cn/article 1005160 show.html 2020.4.27.
[4]溫州消費券二期成效超預期[OL].中國商務新聞網 http://www.comnews.cn/article/local/202005/20200500047 651.shtml2020.5.12.
[5]溫州市召開“提信心、促消費”專場新聞發布會[N].溫州日報 http://www.wzxc.gov.cn/system/2020/04/ 02/013742192.shtml2020.03.27.
[6]價格指數[OL].溫州市統計局網 http://wztjj.wenzhou.gov.cn/art/2020/4/13/art_1243857_42554640.html2020.06.01.
作者單位:閩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