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鈺潔
【摘? ? 要】大數據時代,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快,信息傳播方式日新月異。緊跟時代步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這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本文,筆者將初步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科特點? 有效性? 創新與趣味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136
小學階段亦是長期學習的關鍵階段,其中英語因其作為語言學科,有其特殊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積累基礎英語知識,對英語學科有一個基本認識,這是極為重要的。本文,筆者將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以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應把握英語學科特點
在目前小學階段課程的設置上,多數學校是從三年級開始引入英語科目。一二年級學生主要學習語文和數學,培養學生對學習模式和學習態度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英語這個科目本身來說,不同于數學是邏輯學科,它是一門語言學科,更多的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此外,與同樣是語言學科的語文相比,也存在著明顯不同。語文,聽說讀寫是基本,生活在漢語語言環境中,學生在上學之前便能夠說與聽,只是少了基于書面知識的朗讀與寫作的能力。同時語文在教學目的上,在小學階段就已經能夠實現學生的作文能力。英語卻完全不同,它不是學生的母語,有甚者可能在上學之前從未接觸過英語。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存在難點和畏難情緒,不能對英語這一學科有較為深刻的認識,難以培養學生簡單的說寫能力。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反思,認為在小學英語這門學科上要把握以下三個特點:即重基礎,強理解,活學活用。首先,英語學科要重視學生基礎。這個與語文科目的學習是相同的,學習一門語言,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它的構詞和基本讀音。語文中的聲母表和韻母表,是漢字拼音的基礎,也是識字所必需的。英語與之等同的則是26個大小寫字母。英語是字母構成單詞,單詞組成短語,短語成群則形成句子,句子相連形成段落。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字母,因此小學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對字母的掌握。其次,要強理解。字母構成單詞,其中單詞的拼讀又和音標相近,學生應該舉一反三,意會其中的拼讀邏輯。當然,小學學習階段,能夠正確拼寫每個單詞和閱讀生單詞存在一定困難。但是可以拼讀基礎、簡單的單詞。最后,活學活用。學習一門語言重要的是要有語言環境,也就是說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習,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說多關注,練習說日常口語,同學之間對話或互相提問等,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思維,讓學生初步能夠實現簡單日常對話。
二、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教師的講課對象是小學生,也正是基于英語這門學科的特殊性,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即傳道解惑,師生之間形成一種愉快的知識傳導關系。教師講授,學生接收;學生疑問,教師解答;教師學生共同研究與進步。即教師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與學生的互動,明確學生需求,而非單純教師備課,學生上課。讓知識的散發是真正落到實處,學生的課堂學習是學有所獲,學有所長的。筆者從事教學多年,非常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這幾個方面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能忽視的內容。首先,是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喜歡隨著性子,想學習就學習,不想學習直接放棄。課堂上,一個班級里面能夠做到全程認真聽講的學生屈指可數。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此類心理,并在教學中善于使用不同教學方法去破解此類心理。其次,是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喜歡學習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知識,小學生最不缺的就是好奇心,他們保持著對所有新鮮事物的好奇,能夠不遺余力地探索新鮮知識和新奇事物。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如若學生無法對所學內容提起學習興趣,那將是一個極其消極的學習態度。這是教學中的普遍現象,單純的課本知識難免枯燥無味。這便要求教師要從多方面設計教學,吸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是小學生的學習方法,他們喜歡從眾,善于模仿,也有好勝心理。當班級中一個人在學習,其他人可能不會學習,但是當班級中只有一個人在玩耍時,玩耍的人自然而然會被感知同化,加入到學習的隊伍。同時,小學生還善于模仿,別人學習,別人認真上課,自己也會被帶動。
以上是小學生學習思維特點總結,這也從側面論證,教師更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上可以吸引學生興趣,有效地實現知識在師生之間的傳播和傳導。
三、教學模式創新與趣味性并重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引發了新一輪的信息傳播革命。在現如今的信息時代里,掌握技術搜尋信息是獲取成果的重要途徑。而這些技術的發展,又能給教學帶來什么不一樣的變化?可以結合現有設備條件和現有發展技術,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更需要讓學生去感受英語的發音和運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課程內容相關視頻和音頻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純正英文發音,實現現實語言環境的創造。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同學之間互相對話,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趣味性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或是分小組完成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并且在游戲和表演中學習知識。如,將班級學生分成適當數量的小組,做“蘿卜蹲”游戲,而每一個學生所需要完成的是教師給定的同類單詞中選擇自己所代表的單詞。例如,水果類單詞,不同學生選擇不一樣的水果,并且需要熟悉拼讀。學生之間在游戲中互相指定做下蹲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求學生牢記自己所代表的水果,更需要記住同學之中的水果,如若不能及時指定同學,則需要受到默寫字母表的懲罰。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收獲快樂,也實現了教學的趣味性。
上文舉例說明了實現課堂模式創新與趣味性并重的實現方式。在小學英語中的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新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趣味性,這將使得整個課堂都更加生動活潑,有利于課堂的教學。
本文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內容。教師教學中,如若能夠基于英語學科特點,重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注重教學模式創新與教學趣味性,從而創造良好師生關系,實現知識在師生之間的有效傳導,就會使整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上虞.小學英語學科特點分析[J].學周刊, 2019(19):182.
[2]康新能.興趣教學法在培養小學生英語能力方面的作用分析[D].華西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