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張玉



摘要:目的:探究給予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全身麻醉和椎管內麻醉時,對其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76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各38例。兩組患者均進行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PFNA),對照組在接受治療時進行全身麻醉,觀察組則是進行椎管內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與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短(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5.78%比對照組的57.89%明顯要低(P<0.05)。結論:在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行PFNA術治療時進行椎管內麻醉,能夠使患者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下地運動時間有效縮短,而且還能夠使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降低,術后恢復效果明顯優于全身麻醉的患者。由此可見,椎管內麻醉更適用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
關鍵詞: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群體在臨床上非常容易發生的骨折類型。老年人身體內的各項機能都在不斷衰退,如果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那么就非常容易產生不同類型的并發癥,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的方法不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就會加重病情,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都有著極大的威脅[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了給予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全身麻醉和椎管內麻醉時,對其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行PFNA術患者76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各38例。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5.12±3.26)歲;合并疾?。禾悄虿?0例、高血壓20例、腦血栓8例。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62~86歲,平均(54.86±3.08)歲;合并疾?。禾悄虿?2例、高血壓16例、腦血栓10例。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老年癡呆、偏癱患者、心功能三級以上,高血壓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等均不在本次研究范圍內。經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在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采用的是全身麻醉方式。主要用到的麻醉誘導藥物0.3~0.6mg/kg注射用苯磺酸阿曲庫銨(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98)、芬太尼(2~4μg/kg) (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42022076)、丙泊酚(1~2mg/kg)(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70007)、咪唑安定(0.05mg/kg)(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國藥準字 H10980025)等。全麻病人均采用可視喉鏡下氣管插管后機械通氣控制呼吸,在手術過程中麻醉維持使用4~6mg/(kg·h)丙泊酚(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70007)和 0.05-0.1μg/(kg·min)的注射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20030197),術中可間斷追加注射用苯磺酸阿曲庫銨0.1~0.2mg/kg。
(2)觀察組在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采用椎管內麻醉方式。讓患者處于側臥位,在L3-4進行腰硬聯合穿刺,腰穿針刺破硬脊膜后,腦脊髓液流出;將濃度為0.5%的布比卡因(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6442)約1.3~1.5mL注入,并在硬膜外腔置管,調節麻醉平面在T10-S;而2%的利多卡因(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313)則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硬膜外注射,使得患者能夠在手術過程中能夠維持穩定的麻醉平面。
術中出現血壓降低超過基準的20%或平均動脈壓低于70mmHg,使用鹽酸麻黃堿注射液5mg/次。心率低于50次/分,使用阿托品0.5mg/次。
1.3 指標觀察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主要并發癥有認知功能障礙、呼吸系統感染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在比較與分析術后恢復情況時,主要對患者術后骨折愈合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作為依據。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8.0版本軟件進行處理,()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信息,包括年齡、糖尿病,高血壓,腦血栓等合并疾病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5.78%比對照組的57.89 %明顯要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兩組術后恢復情況,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骨折的原因有很多,如跌倒、下肢突然扭轉時強力外展或者強力內收等造成的外力撞擊。一旦患者出現骨折問題,就會對其正常的生活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高齡骨折患者,非常容易合并其他病癥,使得治療難度大大增加。導致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死亡的原因并不僅僅由于粗隆間骨折自身導致的,還有患者在治療時長期臥床,其身體機能的減退程度非???,這樣極為容易導致患者發生感染,使得生命安全失去可靠保障。所以,應該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及時的手術治療,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證[2]。
在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這樣才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3]。通常情況下,給予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麻醉后,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恢復情況受到不同情況的影響。人體對外界的各種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即為認知,語言、推理、判斷以及知覺和感覺等心理過程都屬于認知范圍,這也屬于一種能力,在問題解決與命令執行中能夠更加具有目的性與計劃性。如果在為患者選用麻醉藥物時,沒有選擇正確,而麻醉方式也與患者的實際情況不相符,那么都會影響患者的術后認知程度,使其可能發生認知性功能障礙,也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記憶力障礙、執行力障礙、溝通能力障礙以及抽象思維障礙等,這屬于一種精神性畸形紊亂綜合征。如果患者出現這樣的現象,既會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影響,又會讓患者精神壓力與經濟壓力等大大增加,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還可能導致患者死亡?,F階段臨床上被廣泛應用的是椎管內麻醉方式,雖然也有部分手術采用的是全身麻醉方式,不過經過臨床研究表明,采用椎管內麻醉方式術后恢復效果更加顯著。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5.78%比對照組57.89 %明顯要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對比觀察,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短,組間差異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行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PFNA)患者進行椎管內麻醉,不僅能夠使患者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下地運動時間有效縮短,而且還能夠使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降低,術后恢復效果明顯比全身麻醉患者的治療效果更明顯。因此可以看出,給予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椎管內麻醉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李鵬.比較全身麻醉與椎管內麻醉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9,25(6):107-110.
[2]陳玉芬,李俊清.探討全身麻醉與椎管內麻醉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S1):138-140.
[3]郭輝.椎管內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術后并發癥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0):12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