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提升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培養閱讀興趣、傳授閱讀方法、鞏固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年級 閱讀教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5-0101-02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而閱讀則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千古流傳的名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熟練度,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非常重要。下面,筆者想結合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實踐談一些個人體會。
一、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只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充滿興趣時,其思維才會被激活,學習才變得主動。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創設情境、問題引路、巧設問題等。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教師能否利用新知的內容特點創設學習氛圍。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教學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公園里,有的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地歌唱,有的在湖邊歡叫;還有蟲鳴聲,組成了一首動聽的大自然樂曲。教師在一旁輕輕地描述:在這樣優美的公園中,聽了各種動物“歌手”們的演唱,你是不是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從剛才的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學生暢談感受后,再話機一轉:你們想不想知道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是如何描述大自然中的美妙聲音呢?由此,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質疑問難,增強閱讀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了疑問才主動去探索、創新。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創設疑問,讓學生隨著教師的問題去思考、探究,從而更好地激發閱讀欲望。比如,教學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時,考慮到該課文屬于略讀課,教師可以先啟發學生質疑:“通過閱讀,你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促使學生通過初讀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提出問題:“誰能把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再讀課文后你能解決哪些疑問?還有哪些問題尚待解決?”以此促使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對于學生尚不能解決的問題,則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以此達到激發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力量展開閱讀探究的目的。
(三)課堂拓展,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有目的地向學生拓展相同主題、寫法的文章,以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鞏固課堂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同時進一步鞏固閱讀能力。例如,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屬于童話故事單元,并且,在語文園地的“快樂讀書吧”中還針對《安徒生童話》進行了簡單介紹,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主題的編排特點和語文園地的編排意圖,有意識地推薦《海的女兒》《拇指姑娘》《丑小鴨》《皇帝的新裝》等代表作,甚至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推薦《格林童話》,讓學生對安徒生的童話作品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能很好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在閱讀主題的引領下迅速豐富閱讀量。
二、傳授閱讀方法
教學如果想要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地,那么就需要教師傳授學生相關的學習方法。閱讀教學也一樣,需要教師傳授相關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做到“閱讀有法,心中不慌”。但很多學生在小學低年級學習時,并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體現在閱讀時囫圇吞棗,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感悟,更別說是留下思想的痕跡了。基于此,在小學中年級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學生掌握以下三種常用的基本的閱讀方法。
(一)圈點勾畫法
圈點勾畫法可用于重點語段,也可用于全文,常與其他學法交叉使用。圈點勾畫的符號應盡可能在班上統一,這樣便于集體交流。比如,“○”代表圈關鍵性的詞語或內容,“?”一般表示有疑問或暫時不理解之處,“??”一般用在有疑惑需要認真思考之處,“!”一般用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表示需熟記和背誦的內容,“____”是用來畫表示作者的觀點看法或總括句,“{ }”或“[ ]”是用來標重點段,等等。對于較典型的課文,教師還要“下水”圈點勾畫,便于學生了解圈點什么、勾畫什么,并明白圈點勾畫法一般只適合用于初讀課文。如初讀時快速閱讀,對需要注音、注釋的生字生詞、自然段的序號、文章的中心句或重點語句進行圈點勾畫,目的是讀通文章,粗知作者思路,初識文章的框架(即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
(二)摘錄法
摘抄好詞佳句的目的是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一般而言,摘錄的內容應該是對自己有觸動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重點,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賞價值的佳句,文中的疑難之處等,便于再次閱讀文章時有針對性地解決。讓學生摘錄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讀懂文章,養成邊讀書邊動腦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摘錄法一般在精讀時使用。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的“總—分”結構引導學生摘錄。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別寫了西沙群島的海水、海底,海中的魚及島上的鳥的特點,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大聲朗讀這幾個段落,讀出西沙群島的景物特點,然后找出西沙群島海水、海底,海中的魚及島上的鳥的特點,完成如下表格的填寫:
然后,引導學生說出所欣賞的好詞佳句的理由。如好詞有: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成群結隊等;佳句有: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著。大龍蝦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就像皮球一樣圓。最后,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好詞佳句。
(三)批注法
在小學中年級,教師要教給學生“眉批”“旁批”“夾批”“尾批”等基本的批注方法,從而讓學生更有效地開展文本閱讀。批注閱讀時宜采用精讀、品讀法,主要解決再讀過程中圈點的內容并做批注、寫感悟。有的是題目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有的是語句美妙,讓人感覺其表達的意思深刻、精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警策;等等。例如,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個題目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教師不指導學生去深思、品味,那么課文的價值就無法得到更好的體現。在學生閱讀課文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題目的理解寫在旁邊,以通過閱讀和再讀題目讀透文章,形成自己的創見。
三、鞏固閱讀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當中。因為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讀的實踐。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依靠教師講懂的,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地讓學生讀,以便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小學中年級學生與低年級相比,多了一份沉穩,但同時對游戲活動充滿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吸引學生有序地參與相關活動,在“做”“表演”“實踐”“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閱讀興趣和實踐能力。
(一)明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促進學生深入閱讀
主題的確立是實施閱讀實踐活動的靈魂,是學生樂于開展閱讀活動的前奏。教師要以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探究,從而使閱讀實踐活動回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比如,教師可以圍繞不同單元語文學習的主題,設計不同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以統編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以“革命情懷”為話題,深刻反映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文主題,通過《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等課文引導學生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教完該單元后,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請在課外閱讀體現人物高尚品質的詩歌、文章或名人傳,如《石灰吟》《紅巖》《品格的力量》《湯姆索亞歷險記》《夏洛的網》等,收集、積累有關人物高尚品質的成語和故事,并結合身邊的革命故事,展開調查并寫成調查報告。然后,各組間交流,每組選出2名代表在班上和同學們交流。這樣,促使學生在單元學習主題的引領下有目的地開展課外閱讀,并且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鞏固閱讀印象和語文綜合能力。
(二)創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形式,維持閱讀興趣
小學中年級學生自我意識開始逐步發展,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時,既要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又要為學生創設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通過豐富多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的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的能力。
聽說讀寫既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又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的訓練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開展探究、調查、訪問等實踐活動,也可以開展課本劇或情景表演、“我是一名小導游”、語文能力競賽、新聞發布會、故事會、朗讀比賽、讀報活動、辯論會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等活動中感悟、積累和運用語文。當然,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時,教師應自始至終都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主題、宗旨開展,不能放任自流。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和開闊閱讀視野,使學生將語文課上學到的方法運用于生活實踐當中,延伸課內學習。
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學科,它既是基礎工具學科,又是陶冶思想情操的學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讓學生真正想讀、敢讀、會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在閱讀中提高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褚麗霞.圈點勾畫學語文[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1).
[2]楊燕.從圈點批注中培養閱讀能力[J].新課程學習(上),2013(1).
[3]邵敏.如何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J].新課程學習(上),2012(12).
[4]袁曉娟.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0(19).
【作者簡介】黃禮玲(1980— ),女,瑤族,廣西蒙山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系廣西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梧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梧州市優秀班主任、蒙山縣常規管理學校十佳校長,現任梧州市蒙山縣蒙山鎮中心小學校長,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