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兩年,網絡流行語“逆生長”不僅在貼吧、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上隨處可見,在新聞媒體中也頻頻亮相。雖然該詞還未被收錄到《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但語義豐富,其產生與發展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此外,語言使用者的心理動因與傳播媒介的大眾化也促成了該詞的廣泛流行。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逆生長;經濟性原則;心理動因;傳播
最近兩年,“逆生長”一詞風靡網絡。筆者在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以“微博”為搜索范圍,以“逆生長”為關鍵詞進行了搜索,共搜索到1017個用例。可見其流行速度之快,使用范圍之廣?!澳嫔L”不僅在貼吧、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上隨處可見,在新聞媒體中也頻頻亮相。
“逆生長”作為新興的流行語,還未被收錄到《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所以我們分開看一下“逆”和“生長”的情況?!豆糯鷿h語詞典》(第2版)對“逆”的注解是:迎接;接受;反向;叛亂;揣測;預先。《說文解字》釋為“逆,迎也。從關東曰逆,關西曰迎。宜戟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為:“逆,迎也。逆迎雙聲。二字通用。如禹貢逆河,今文尚書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為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薄冬F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逆”的釋義為“向著相反的方向(跟‘順相對);抵觸,不順從;不順當;背叛者;〈書〉迎接;事先”。可見“逆”的本義為“迎”,而“反向(跟‘順相對)”這個義項,原本是用“屰”字,但是后來人們經常借用“逆”字來表示,便不再用“屰”。不過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逆”的意義基本沒有什么變化。再看“生長”,《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對其的釋義為“生長;撫養;生育”?!冬F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1)生物體在一定的生活條件下,體積和重量逐漸增加;(2)出生和成長;產生和增長??梢?,隨著語言的發展,現代漢語中“生長”的“撫養;生育”意義已經消失。從“逆”與“生長”的釋義可知,“逆生長”一詞的字面意思是“向著相反的方向生長或發展”。我們先來看一下新聞媒體關于“逆生長”的一些用例:
(1)遼寧衛視2015年,第28期《完美告白》現場,邀請了一位四川自貢逆生長女孩。她1994年出生,不過她的面貌、身形完全停留在兒童時期,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孩。……雖然20歲了,卻與正常人不一樣,越長越矮,17歲的時候長得跟嬰兒一樣。(《人人健康》2015年第5期)
(2)韓國女星全智賢的最新廣告造型曝光,造型充滿青春氣息,令韓國網友大呼“逆生長”。(《環球時報》2013年3月17日)
(3)按照常理,一個人年齡越大,社會化程度越高,也就越講文明。但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會“反其道而行之”,出現年齡越大,文明程度越低的“逆生長”現象呢?(《環球時報》2014年10月8日)
(4)在一片“唱衰紙媒”的聲音中,湖南的《快樂老人報》卻出現了“逆生長”——2013年12月,該報發行量達130萬份。(《新聞研究導刊》2015年第15期)
從語義上看,上述“逆生長”中,例(1)中“逆生長”,是指人(多指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生長倒退的現象,如身體發育、語言行為等越來越不符合年齡階段特征。例(2)則表示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容顏卻越發顯得年輕。例(3)例(4)則比喻事物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既可以表示向不利的方向發展,如例(3)中的有些民眾的文明程度在降低;也可以表示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如例(4)中的《快樂老人報》的發行量在增長。從語料來看,“逆生長”所表示的上述語義中,表示“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容顏卻越發顯得年輕”這個義項使用的頻率最高,使用的范圍也最廣。該語義始于形容演藝明星們與其年齡不符的年輕容貌,而隨著“逆生長”的高頻出鏡,其使用對象的范圍也逐漸擴大。如:
(5)雖然歲月會讓身體走下坡路,但如果能在平時主動做些改變,就會讓衰老放緩腳步。教你9個簡單的小練習,讓身體“逆生長”。(人民日報2016年11月8日)
例句(5)中的“逆生長”指的就不是“與年齡不符的年輕的容貌”了,而是指讓身體狀況變得更年輕。從結構來看,“逆生長”是一個復合式合成詞。由動詞“逆”和動詞“生長”組合而成,屬于偏正型,“逆”是修飾成分,“生長”是被修飾成分,兩者構成了“1+2”音步的三音節詞“逆生長”?!澳妗睂儆诓欢ㄎ徽Z素,但筆者發現《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的“逆”字構成的詞語中多為“逆X”形式,如“逆轉”、“逆行”、“逆運算”、“逆時針”等。除了“逆生長”外,最近網絡上還出現了“逆襲”、“逆天”等熱詞,可見“逆X”這一詞語模的傳播能力極強。從詞性和句法功能來看,“逆生長”屬于動詞,常在句中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
(6)臺灣大爺70歲“逆生長”,105歲考博士,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網易新聞2017年2月20日)
(7)手機圈的價格首次出現逆生長,漲幅100元才只是開始。(科技訊2017年2月17日)
(8)看看那些逆生長女明星的狀態,不百度一下還真猜不出年紀。(新浪網2012年6月29日)
例(6)的“逆生長”在句中作謂語,意思是臺灣高齡大爺雖然年歲已高,卻不放棄學習的精神簡直就是一種“逆生長”;例(7)中的“逆生長”在句中作賓語,指手機價格增長的幅度越來越低;例(8)中的“逆生長”在句中作定語,指女明星們的容貌年輕。這些都是“逆生長”最常見、最普遍的用法。隨著“逆生長的走紅”,甚至還有人創作了以“逆生長”為歌名的歌曲和以“逆生長”為片名的電影。
那么“逆生長”一詞為何能在社會上廣泛流行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它的產生和發展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語言的經濟性原則是指語言系統本身以及語言運用過程中數量與效果二者的最佳結合,也是語言運轉的基本原理。這里所謂的“數量”是指詞語或者句子的長度,也就是詞的數量的多少。人們在交際中會受到人的自然惰性的潛在制約,這種制約在言語活動中表現為盡量少地使用語言單位,或使用那些省力的、概括性強的語言單位。三音節的“逆生長”所包含的豐富語義內涵正是語言經濟性原則的突出體現,因此該詞才會以迅猛的勢頭持續快速發展。
其次,從語言使用者的心理動因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容顏會逐漸老去,因而“永葆青春”會引來眾人的稱贊與驚嘆,而“逆生長”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網民的這一心理,因此其使用范圍在逐漸擴大。此外,流行語“逆生長”帶有一定的幽默與調侃意味,它的新奇和個性化滿足了當今年輕人張揚個性,追求時尚的心理需求。對年輕人來說,在言語交際中使用流行語是一種時尚的表現。最后在從眾心理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追趕時代潮流,也加入了使用流行語的行列。
最后,從傳播過程和傳播媒介來看?!澳嫔L”最先被用于描述明星們與其年齡不符的年輕容貌。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而明星們由于工作的性質,又經常會在媒體中拋頭露面,這自然會引起公眾對其外貌的關注,因此“逆生長”一詞也隨之被關注、被使用。另一方面,開放自由的網絡環境也為流行語的產生、發展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年輕人鐘愛的貼吧、微博等網絡平臺更是促成了流行語的產生和傳播。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社交媒體與應用軟件,甚至60歲至70歲的人群也開始使用微信與抖音,大眾可以通過便攜通信設備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消息和發布消息,這無疑為流行語的進一步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媒介。
語言具有社會性,它就好比社會的一面鏡子,能反映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的容貌保養得越來越好,“凍齡”、“童顏”、“逆生長”等詞的走紅正是這一社會現象的真實寫照,可見流行語的發展見證了社會大環境對語言的影響。而“逆生長”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究竟能走多久,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作者:王東營,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際合作教育學院講師)
[責編崔達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