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堅
(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市第一中學 寧夏吳忠 751600)
以往教學中存在重教輕學、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輕能等問題,這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和教學效果的提升。當前要轉變這些問題,就需要構建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和能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主動、生動和活潑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落實創新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創新學習模式就是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要發揮出輔助作用,通過設置疑問、定向導趣、點撥思路、拓展導創等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學生疑、探究質疑、分析質疑和實踐創新,進而更好的學習和掌握知識。通過將創新學習模式運用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首先,能夠打破學生固定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往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運用創新學習模式后,他們的學習方式就有了顯著的變化,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地思考,勇敢地發言,樂于體驗,主動地提出問題和探求解決方法,可以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自主解決問題。課堂互動也轉變為多向,教學氛圍和諧,學生可以主動地學習,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教學質量有顯著的提升,學生的成績自然也得到了提升[1]。其次,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行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新課標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有了顯著的變化,他們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還是教學的引導者以及組織者。創新學習模式就給教師的角色改變提供了有效的載體渠道,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行為,符合教學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運用該模式之后,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不僅注重教授知識,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愿望、方式以及能力培養,不斷的優化教學行為和方式,加強課堂教學互動,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最后,將教師的教本變成學生的學本,讓整個世界變成學生學習的內容,拓展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學習方式的轉變并不只是從一種方式變成另一種方式,而是基于轉變方式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尊重所有學生的生活以及個性,給學生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本就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精神以及品質,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1.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在創新學習模式中,以學生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發揮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將學習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比如,在學習“用樣本估計總體”時,教師可以不直接講解內容,而是用問題探究引導他們學習。如,“我們都知道我國的淡水資源匱乏,各市政府也在強調節約水資源,某市政府就計劃在本市嘗試施行居民用水定額管理,也就是明確一個月標準用水量a,居民用水量不超過標準的部分按照平價收取水費,超過標準的部分就依據議價收取費用。那么這個月用水量標準a需要怎樣確定才可以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用水,同時又可以讓居民節約用水呢?”學生對于這一問題,會積極地思考,有一些學生認為先調查全市居民年用水總量,之后再平均計算,但是有的學生則不贊同,認為這樣的做法會存在較大的誤差。之后有學生提出使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先抽取一些居民月平均用水量并計算,大家紛紛認為這種方法可行。之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100組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數據,借助問題引導他們學習這節課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有效地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
2.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素質教育下,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需要培養他們的能力。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夠有效地調動他們的自主性,學生可以結合教師提供的一點線索進行分析推理且得到結論,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還能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3]。比如,在學習“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時,教師要引導他們自主推導。為了確保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避免因為沒有思路而浪費時間和影響情緒,教師就要先帶領他們回顧兩角差的余弦公式,之后再讓他們推導,這樣學生就能夠快速地找到思路。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少部分學生不知所以,這時教師就要提供提示,讓他們以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為著手點,認真的觀察公式特點,并和要推導的余弦公式進行聯系。這樣很多學生就會想到把cos(α+β)看成cos[-α(-β)],推導出兩角和的余弦公式,也有一部分學生運用向量方法推導得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發展。
3.精講點撥,撥開謎團
精講點撥就是教師基于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上,對學生有困惑的地方,具體的進行講解,也就是通過歸納、總結、強調、提升、拓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過程。在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合理地進行點撥,幫助學生找到突破點[4]。在學生交流思維有障礙時,教師才能進行精講點撥,或是在教師預設外的生成中實施,也可在學生對某個問題爭論不休時開展,學生無法理解一些知識或需要教師總結,教師要進行精講點撥。比如,在“數列”的教學中,就有題目“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n2+2n-1(n∈N*),求解通項an”,在解題時,很多同學的思路是因為an=Sn-Sn-1,得到an=2n+1為等差數列。對此,教師要在題目解題結束后提出問題,“當n=1的情況下,還成立嗎?”,學生會馬上動筆驗證,結果證明是不成立的,這時教師再繼續追問“那么應該怎么求解呢?”,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思路,當n=1時,a1=s1=2;當n≥ 2時,an=2n+1。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創新學習模式,抓住了自主、探究、合作為主模式的課堂教學特點,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效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學生和教師的角色,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合理運用創新學習模式,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