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欽欽 曹鳴



摘要:分析情境構建法運用于親子出行箱包設計研究中的優勢,討論親子出行箱包的設計步驟和策略,有利于發現箱包設計新的可能性。本文對親子箱包的現有市場及產品進行研究,分析親子出行箱包設計的可能性與情境構建法的要素,并將要素對應至親子出行箱包進行具體研究,對情境構建法的應用步驟進行具體分析,提煉產品設計策略。將情境構建法用于親子出行箱包設計,分析具體出行環境,研究親子群體特點,深入挖掘用戶顯在及潛在的需求,能為箱包相關領域的設計發展指明新的方向。
關鍵詞:情境構建法;親子;箱包;設計策略;用戶體驗
中圖分類號:TS9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6-0-0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的休閑娛樂需求增加,我國旅游市場的規模逐年增長。同時,隨著新生代家長對親子陪伴重視程度的提升,親子游逐漸受到青睞,親子出行市場擁有足夠大的成長空間。箱包作為必不可少的出行裝備,成為近年來銷售量快速增長的產品。用戶選擇箱包產品不再只關注功能,更關注產品的使用體驗及情感追求。
本文以親子箱包為例,探討情境構建法在箱包類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應用,以用戶為中心,挖掘用戶對新產品的需求,開拓箱包產品設計思路,為箱包行業指明發展方向。
1 情境構建法概述
情境構建法最早由IDEO提出,是基于情境的設計創新活動所采用的重要方法?!扒椤?,即故事性思維,是通過敘事用時間線的方式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分析、思考;“境”,即場景思維,是通過場景形象地描繪用戶在執行任務時的一般情況[1]。情境構建法是從產品所在的情境出發,對一系列的情境活動進行可視化處理,以此挖掘目標用戶的行為需求,最終得出目標產品需求解決方案 [2]。
情境構建法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除了對用戶行為進行洞察,也需要研究分析用戶行為背后的心理、認知、情感等主觀因素對用戶行為及用戶心理產生的影響。情境構建法的出現是產品設計研究發展的必然結果,產品設計從注重外觀功能上升到了注重產品使用者的體驗。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戶行為,挖掘用戶真實需求,補充和發展用戶體驗的設計方法。
2 親子箱包研究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提高,旅游進入了大眾旅游的新階段?!?0后”“90后”等消費者成為市場消費主力,其出游觀念更加前衛,其品質消費意愿更加強烈,在政治、社會、文化、技術等利好條件的共同作用下,親子出行應運而生,中國的親子出行市場擁有充足的成長空間[3]。出行箱包作為旅行必備物品之一,其需求也不斷增長。箱包制品業作為我國傳統行業,歷經多年發展,已較為成熟穩定。根據我國行業標準,出行箱包特指旅行箱包。近年來隨著旅游經濟的發展,出行箱包的市場持續擴大,從消費群體來看,在成人消費者穩步增長的同時,產品也逐漸向兒童群體滲透[4]。
以“旅行箱&箱包設計”為關鍵詞,搜索到的文獻多與箱包的材質、面料、功能設計相關,大多數文獻沒有對出行箱包的使用人群進行明顯細分,一般默認其為成年人。只有少數文獻強調了使用人群,例如鄧彥敏[5]從女性心理角度考慮箱包產品的設計;岳翔[6]探求切合兒童行為特點與心理需求的旅行箱包設計;蔡昱[7]的碩士課題研究了親子箱包,提到親子箱包作為親子溝通交流的一種隱形媒介,在國內市場還處于萌芽時期。
對市面上的箱包進行分析后,發現常見的出行箱包主要有七種類別,見表1。
利用電商平臺,對已經在市面上發售的親子箱包進行搜索,得到的相關產品基本為兒童箱包,筆者選擇銷量較高的四款進行分析,見表2。
總體來說,無論是文獻研究還是市場上真正售賣的產品,我國箱包很大程度還是為成人或者兒童單一群體進行設計,僅僅停留在產品的外觀及功能設計上,親子箱包寥寥無幾。以“親子箱包”為標簽售賣的產品也只是局限在外觀上,配色、面料、造型相同,只是尺寸大小存在區別,呈現出親子之間搭配的和諧性,對親子箱包的功能性及情感性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
3 基于情境構建法的親子出行箱包設計策略
相對于傳統箱包設計,在關注產品的外觀和功能的同時,也對親子出行的行為特點、情感訴求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其本質需求。情境構建法在親子出行涉及的復雜情境中對情境要素進行分析重構,將設計過程置于系統情境中,力求設計出滿足真實情境需求的產品,在優化親子出行體驗的同時,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以情境構建法指導親子箱包設計,有利于后續產品的設計。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前三個需求為低級需求,一般情況下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高層的兩個需求只有內部因素才可以滿足。高級需求屬于情感方面的需求,通過人與人間的情感互動體現。親子出行箱包設計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產品讓親子間產生情感聯結,增進彼此的互動交流。因此,可以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指導理論,制定親子出行箱包設計策略。
3.1 具備安全性,滿足基本需要
親子出行箱包的安全性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是出行箱包本身的安全性,作為一個具有收納、移動等功能的工具,產品材質應安全舒適,整體結構應堅固耐用。考慮到兒童用戶的加入,更需要對箱包的安全性進行考量,如造型圓潤無硬角,產品部件整體化,減少小零件。另一方面是交互的安全性,家長在出行過程中會時刻注意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遇到如趕車狂奔,兒童疲勞乘坐行李箱等特殊情況,需要考慮用戶和產品、產品和環境交互的安全性。
3.2 配件標準化,延長產品壽命
實體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是不可逆的,箱包作為一款使用壽命較長的產品,用戶一旦選擇也不會輕易更換。市面上常見的親子游類型有所不同,可分為休閑型(野營、觀光)、運動型(體育鍛煉、爬山、探險)、娛樂型(游樂園、主體公園)、教育型(科學館、博物館)。親子游項目不同,家長選擇攜帶的物品類型也不同。因此,應設計適用于任何場景的箱包主體,再加入模塊化的產品周邊配件,以便快速滿足不同的出行需要。對于一些易損耗、可更換的配件需要進行標準化生產,以便替換更新。
3.3 符合通用性,適合親子用戶
現有的出行箱包有不同尺寸方便用戶選擇,一般在16~32寸之間。成人多選擇20寸及以上的箱包,兒童箱包的尺寸多為16寸。與市面上常見的出行箱包目標用戶為單一群體不同的是,親子出行箱包的目標用戶是家長和兒童,這兩類目標用戶在身體尺寸、力量、認知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所以產品設計時需要兼顧兩個群體,考慮產品的通用性。例如,在箱包的外形設計中留出空間和操作方式,讓家長和兒童都可以靈活使用。
3.4 考慮多情境,擴展使用場景
出行是一個復雜開放的動態情境,在一個完整的出行活動中會遇到不同的環境。例如,親子乘坐高鐵去較遠的地方進行親子游,就會面臨家、車站、酒店等不同的環境。傳統箱包設計僅僅考慮收納和移動的基本功能,忽略了產品在不同情境中的運用。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對多個場景進行考慮,使產品在多場景中均適用。例如,在車站這類公共空間拿取箱內物體和在酒店這類狹隘的地方拿取箱內物體的情境都需要在設計箱包時考慮到。
3.5 定制個性化,表達個人審美
目標用戶中的新生代家長多為“80后”“90后”,這類群體關注時下的新鮮事物,追隨潮流動態,愿意為好的產品或服務支付費用。兒童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早熟,在父母的培養下接收外界信息,形成自己的消費觀念,對美具有自己的認知。因此,要對箱包進行個性化設計,滿足家長和孩子的需要,展現鮮明個性。在外出候車時,兒童常常覺得無聊,在減少電子產品接觸的情況下,需要把他們的注意引向實體產品,將趣味性融入箱包,同時讓家長一起參與,在消磨時間的同時收獲樂趣。
3.6 增強交互性,促進親子關系
近年來,親子游需求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長對孩子陪伴的重視,對孩子性格培育和綜合品質培育的重視。兒童對家長陪伴的專注性和互動性也有著更強烈的渴望,喜歡與家長互動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得到父母的肯定。親子出行箱包加入互動協作設計,改變傳統箱包將家長作為責任對象的模式,能讓孩子也參與進來,通過箱包這一載體進行隱性的溝通、教育,加強親子間的互動,促進親子的交流溝通,增進親子情感。
4 情境構建法在親子出行箱包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將情境構建法運用于親子出行箱包的具體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目標用戶進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情境構建模型的四大要素。在明確情境與關鍵要素之后,進行要素分析、情境構建等標準步驟,圍繞親子箱包的設計策略得出產品的設計機會點,最終產出合理可行的設計方案。
4.1 親子出行箱包的四大要素
在產品創新設計活動中,可通過對產品的使用情境進行重構,闡述產品使用時具體場景的特征、背景環境以及用戶的行為場景,并通過研究情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挖掘用戶需求,發現設計機會點,從而定義產品。
情境包含“人、物、境、活動”四大要素,在人與產品交互的系統中,“人”這個元素對應的是用戶,即產品的目標用戶,不僅要研究用戶的心理、行為特征,也需要了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等;“物”這個元素對應的是產品,即承載用戶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的載體;“境”這個元素對應的是用戶和產品產生交互關系所處的使用場景和環境,既包括物理環境也包括社會環境;“活動”對應的則是用戶在整個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行為體驗,是其他三個要素的交互關系的動態體現。親子出行箱包設計包括“親子”模塊、“出行箱包”模塊、“出行環境”模塊以及三者的關聯模塊,如下圖。
4.2 親子出行箱包的情境要素分析
通過對用戶、產品和環境的分析,能夠得到一些限定條件,如家長和兒童的身高、體重,產品需要通過一些靈活快速的改變同時滿足家長和兒童的需求。針對新生代家長、兒童的個性特點,需要考慮箱包外形的共性及特性,還要考慮用戶在公共場合使用產品的隱私等情況。
對三者關聯模塊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情境分析——分析親子與出行箱包的關系。通過親子的行為活動、生理情況、精神狀態以及親子間的情感交流,結合基本的人機工程學知識確定箱包的附加功能、外觀造型、結構材料、使用方式等;分析親子和環境的關系,了解親子在出行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在車站候車時周圍的環境以及家長和孩子進行的一些活動,如進食、玩耍、去洗手間等;在酒店較為封閉的空間內,親子的行為以及行動路線、時間、地點等。對這些特定環境下的行為進行記錄,將整個過程分解成若干細節,深入感知產品的使用情境,關注用戶的無意識行為,發掘行為中流露出來的用戶隱形需求,尋找設計機遇。分析出行箱包和環境的關系,在車站機場這類公共場合,需要考慮安檢、閘機等基礎設施;在酒店這類密閉的空間,則需要分析室內布局等,確定產品的尺寸、操作方式、安全標準等。
4.3 親子出行箱包的情境構建
在明確親子出行情境的關鍵要素并進行要素分析之后進行具體的設計應用,需要進行需求分析整合、構建并驗證情境以及后續的設計輸出與原型制作。
4.3.1 需求分析整合
通過親子出行箱包情境要素的分析,以及前期對相關要素的桌面調研,對用戶的需求進行整理合并。構建有代表性的親子用戶角色,根據其出行中的行為以及與情境中其他要素間的關聯互動,得到豐富的情境內容并進行用戶需求總結。
4.3.2 構建情境并驗證
從前面的整合信息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和經驗,進行初步的情境構建,將信息進行加工,用結構化和視覺化的形式進行表現并對構建的出行情境片段進行分析。發現用戶的使用痛點和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交互以及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心理特點,以此為切入點挖掘目標用戶的需求,尋找親子箱包的設計點并進行整合,同時還需要進行二次情境構建,對新構建的情境進行客觀的描述與還原,即進行情境驗證,為后續的產品設計提供更加準確有效的思路。
4.4 設計輸出及原型制作
根據分析,明確親子出行箱包的產品價值、產品架構。在明確親子出行箱包產品模塊的情況下提出設計概念,并制作產品原型,借助產品原型對產品進行性能測試以及適用性評價,根據用戶對產品原型的評價進行方案修改迭代。
對上述情境的分析及構建,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加清晰地描述親子箱包及出行不同環境間的復雜關系,站在用戶角度更好地設計產品功能和特征,滿足用戶的需求。
5 結語
親子出行箱包設計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可以是對現有出行成人和兒童箱包的系統性優化設計,也可以是依托于現有出行箱包的配件設計,整合箱包主體成為親子出行箱包系統。情境構建法常常用來設計結構復雜的大型產品或者所處環境特殊的產品,既能在設計時考慮產品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狀態,又能深入探究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還可以兼顧使用的具體情境以及此情境下其他相關事物或要素帶來的影響。使用情境構建法指導親子箱包設計,在親子出行涉及的復雜情境中對情境要素進行分析重構,將設計過程置于系統情境中,有利于設計出滿足真實情境需求的產品,在優化親子出行體驗的同時,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也為箱包相關領域的設計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
參考文獻:
[1] 武宇翔.情境思維——基于場景的設計思維方式[J].設計,2019,32(11):105-107.
[2] 黃碩.基于情境構建法的家用一體式電腦的創新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2.
[3] 中國親子出行生態影響力研究報告 2019年[C]//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9年第1期).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19:52.
[4] 馬楠.行李箱產業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J].中國纖檢,2020(09):104-108.
[5] 鄧彥敏. 基于青年女性消費心理的旅行箱設計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8.
[6] 岳翔.兒童旅行箱包設計追究[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3(03):195.
[7] 蔡昱.親子箱包設計與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7.
作者簡介:楊欽欽(1995—),女,浙江寧波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工業設計與產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