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宇
摘 要:和聲教學方法一直是當下音樂教育中的重要言論之一,在區別于基礎和聲教學的同時,應用和聲是“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中提出的多樣性和聲教學方法,也是該教學法的重要教學模塊之一,本文通過對應用和聲教學方法的實踐與研究,論述了該方法下的優勢與思考,并對其做出了展望,以期更多教師可以了解到這種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并參與實踐。
關鍵詞:應用鋼琴 和聲 多樣性 教學方法
一、應用和聲教學方法的優勢
1.教學手段實操化
“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提倡利用鋼琴來學習和聲,可以把所學的和聲知識融入到鋼琴彈奏中。打破了長期以來和聲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書面作業、輕音響聽覺的做法,把和聲學習與鋼琴彈奏密切結合,做到學和聲與用和聲一體化。在教學中,提倡:和聲編配、鋼琴實踐、旋律創作、動機發展、即興彈奏等應用型教學思路。例如和聲編配:介紹正三和弦的基本結構,T-S-D的基本規律,學習I-IV-V和弦的簡單配置方法之后,通過例題來給正三和弦的和弦音旋律配置和聲。
例題:
參考答案:
2.記譜方式簡明化
(1)調式簡明化
區別于傳統和聲教學,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和聲時,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計算各調性的級數上,復雜的調號增加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負擔,特別是在進入離調和弦學習后,復雜的和弦標記更是讓學習者眼花繚亂。想要得出和弦的性質,需要在大腦中經過多次換算,加大了和聲學習的困難程度。應用和聲教學統一采用C大調或a小調的記譜方式,目的在于能夠讓初學者把關注點集中放在每個知識點的理解上,便于學生清楚了解各種和弦連接的序進。
(2)和弦標記簡明化
“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中的和聲教學模塊,是十二個教學模塊的核心,采用了阿拉伯數字和弦標記。這種標記的特點其一,方便轉調和移調練習;其二,不論大小調采用相同的和弦標記方法,以直觀的和弦方便學習;其三,方便建立調式、調性的概念,并讓學生感受和弦與旋律的對應關系以及對和弦的認知能力與感悟能力。
3.教學模塊綜合化
應用和聲教學的應用化特征體現在與和聲與其他模塊學科綜合與應用上。該教學法以鋼琴作為重要的教學媒介,在和聲教學中,注重學科的橫向聯系,例如:和聲與彈唱相結合、和聲與移調相結合、和聲與基礎鋼琴、和聲與作曲基礎理論相結合等等,將各項音樂技能融合在一起?!靶恋褢娩撉俳虒W法”各模塊系列教材具有綜合性,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手段有選擇性搭配教材進行和聲教學。
二、應用和聲教學方法的思考
應用和聲教學最重要的手段是以鋼琴作為媒介來進行教學。采用鋼琴集體課上課形式,使用和聲與鋼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著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較高、使教學方式豐富化、使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等優勢。但是,它又需要面對另外一個問題,即無法統一標準。在一個班級的教學中,統一標準,一碗水端平,的確無法做到,學生本身存在個體差異性,如和聲基礎的差異、鋼琴基礎的差異、接受能力的差異、努力程度的差異等等,這些個體的差異性會導致了學生最終學習成果的差異。在教學中,老師不能夠想當然的給學生下硬性指標,規定學生達到什么水平,因為教育在教授技能的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即扶起學生的自信心。對所有學生都需要認真嚴謹的態度,不能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將這套教學法達到它的最大效果。
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特點,各有所長,除了主要的和聲訓練以外,可以根據學生的優勢來安排學習內容與練習內容。如:演唱能力好的學生重點多放在彈唱的練習和即興伴奏的練習上;彈奏能力好的學生以鋼琴彈奏技巧練習、即興伴奏與即興彈奏為重,創造能力好的學生以鋼琴作曲訓練為重,發揮各自的愛好和優勢,充分發掘學生自身的能力。
作為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相關專業能力,還應具備各方面的教學能力,如教學綜合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分析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管理能力課堂應變能力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是自身的學習的好機會,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提高學生水平、如何讓學生能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這些都是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過程。應對每一節課過后進行教學總結,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去更好地探索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偶爾也需要讓學生打破常規,跳出框架,發揮想象,敢于嘗試。在教學后發現,雖然部分學生在學習后已擁有了一定的技能,但在某些方面還達不到自己預期想達到的效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生還缺乏彈奏技巧、音樂風格、伴奏織體、寫作經驗、音樂理論等相關方面知識的積累,在短短一期的學習中這些積累顯然還是不夠。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光是傳授基本規律和學習方法,也要注重學習經驗傳達,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應用和聲教學采用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形式,以星海音樂學院為例,共有4間大小不一的數碼鋼琴課室,配套設施相對齊全,主要用來上“鋼琴集體課”“應用鋼琴課”“即興伴奏課”“民族和聲課”等。筆者了解到,目前國內部分開設鋼琴集體課的音樂院?;蚋咝#家呀⒘讼鄬R全的數碼鋼琴教室,仍有一些高校還未建立數碼鋼琴教室。想要發揮鋼琴集體課教學形式的優勢來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就必須完善教學設備,在一個良好的設備條件下,使學生在其中受益。
三、應用和聲教學方法的展望
1.綜合性發展
應用和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將所學和聲知識得以應用,把和聲學習與應用鋼琴、鋼琴移調、鋼琴伴奏及彈唱等課程有效結合起來,實行綜合化、普及化、大眾化的教育模式,采用鋼琴集體課的形式進行授課。通過鋼琴集體課的形式應用起來,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快速反應能力、轉調移調能力、鋼琴伴奏能力、自彈自唱能力、歌曲寫作能力和具有綜合型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在課堂中,除了學習和聲之外,還把其他學科知識綜合地融入在課堂中,達到了學科多樣性的學習效果。第三,課堂形式多樣化。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獨奏、輪奏、齊奏以及分聲部演唱等多種形式來豐富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節奏能力、整體配合及協作能力。
目前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形勢,強烈需要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應用和聲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在鋼琴集體課互動、合作式的教學模式和綜合性的教學方法下,在大眾化、綜合化的教育模式下,讓學生鋼琴應用能力與合作能力得到培養,并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習和聲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以最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2.創造性發展
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國家越來越意識到通過教育來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音樂是最具創造性的一門藝術,它擁有自由性和不確定性,可以為人們帶來豐富的想象與廣闊的空間。應用和聲教學中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綜合性的學習,啟發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造思維。培養創造能力所關注的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例如,學習過程中的旋律寫作訓練,需要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創造出具有可聽性的旋律,雖然只是一條簡單的旋律,其中確蘊含著豐富的音樂知識。還有伴奏編配訓練,需要學生根據不同歌曲,創造出適合歌曲的風格特點的彈奏伴奏與彈唱伴奏形式。這一系列的練習,都是對創造力的一種培養。
隨著當前我國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社會對音樂教育的需求,對具有創造力的人才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和聲教學集中體現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順應社會對人才需要的要求,有望進一步提高和聲普及發展與教學水平,推動社會需要的創造型人才的發展。
3.應用性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音樂的發展,企業音樂文化、社區音樂文化、媒體音樂文化、娛樂音樂文化的不斷進步,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出現了多層次、多元化的趨勢,當今社會需要大量為地方基層服務的音樂應用型人才。從中小音樂教育角度看,隨著我國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人才的把控越來越嚴格,高素質大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應用能力,中小學音樂教育更需要能為學生帶來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和聲模塊教學中有明顯體現,通過“彈鋼琴、學和聲”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和聲、用和聲的能力。利用鋼琴來學習和聲,把所學的和聲知識融入到鋼琴彈奏中,通過和聲編配、旋律寫作、動機發展、即興彈奏四種練習方式,循序漸進地讓每章節的和聲知識點得以應用。并結合“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移調、彈唱等模塊,加以輔助教學,從音樂實踐中學習和聲、鞏固和聲、感受和聲、應用和聲。
對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來說,他們不一定要具備作曲系和聲專業學生的水平,四聲部和聲寫作技能學習至離調,和聲分析技能學習至遠關系轉調,這些和聲知識就足以能服務于他們今后的教學。那么,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培養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和聲應用能力,使他們能真正理解和聲知識,并運用和聲知識來對今后的音樂教學做分析、設計,服務于課堂,從而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些問題都值得大家思考。“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的應用和聲創新點,有望能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和聲應用能力做出貢獻。
結語
當前,應用和聲教學處于摸索與發展階段。筆者在個人實際教學實踐中,對應用和聲的特點、教學方法有一定的見解,深刻感受該教學法順應時代的需求與發展,“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和聲教學的出現,順應了現代化音樂教育中對綜合能力、創造能力、應用能力要求的趨勢,開辟了多樣性的和聲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璐.鋼琴集體課教學研究——以我院非鋼琴專業學生及兒童鋼琴集體課教學為例 [D].中央音樂學院,2012.
[2]辛笛.應用和聲教學的多樣化探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