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芳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護理當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所產生的影響。方法:根據抽簽法將我院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本次項目研究當中,分為對照組(44例)、觀察組(44例),病例的采集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開展優質護理。統計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等數據結果。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7.73%高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86.36%,組間對比數據結果證實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2組生活質量對比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總體健康、情感功能、精神狀態、心理功能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評分,2組之間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黏膜恢復正常與胃炎炎癥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備顯著差異P<0.05。結論: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護理,開展優質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其臨床癥狀,整體護理滿意度較高,可予以廣泛推廣實施。
關鍵詞:生活質量;優質護理;慢性萎縮性胃炎;護理效果
消化內科常見疾病就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導致發病因素較多,其中主要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自身免疫機制、十二指腸反流導致胃黏膜遭受消化液損害、不良習慣或者遺傳等因素,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臨床目前比較保險的治療手段就是西藥治療,具有見效快、療程短的優點,主要以清除幽門螺旋桿菌以及保護胃黏膜為主[1]。但疾病治療的效果與患者自身營養狀態、心理狀態度以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具有一定的因素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全面加強整體治療效果,配合有效的護理手段尤為必要。
1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對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醫院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予以項目研究,采取抽簽法進行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均為44例。觀察組44例的患者年齡為25~56歲,平均年齡(32.26±1.76)周歲;病程為1至4年,平均病程為(2.34±0.21)年;男女比例為20:24。對照組44例的患者年齡為26~58歲,平均年齡(32.29±1.78)周歲;病程為1至5年,平均病程為(2.35±0.24)年;男女比例為21:23。
88例患者與患者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均簽約《知情同意書》,全部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比2組之間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性別、病程時間、年齡等臨床基本資料均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25.0進行處理,對比計算結果P>0.05,證實2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根據臨床醫囑要求,給予患者服用質子抑制藥物、抗炎藥物、胃黏膜保護劑等對癥治療。
觀察組行優質護理,其一,很多患者入院之后對疾病認知水平較低,極易在陌生環境下出現焦慮、恐懼心理,護理工作人員需根據患者實際的心理情況,掌握基本狀態,給予適當心理疏導,給予患者康復信心,進而提升整體依從性。其二,由于患者疾病發病因素包括病菌感染以及不良飲食情況,此時護理需應當注重飲食干預,叮囑患者不可暴飲暴食,確保規律的飲食,避免刺激性、油膩類食物,主要以清淡、易消化類食物為主[2]。其三,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住院期間多保持臥床休息,也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戶外訓練指導。早期恢復期間,進行簡單的康復訓練,比如扶床行走等,不斷加強自身體質,但身體活動需要保持循序漸進,不可過度運動,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其四,詳細地講述病情發生、治療過程、造成疾病的因素,為了避免疾病再次復發,做好相關預防措施。同時,護理工作人員嚴格遵照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告知患者藥物使用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適反應,需提前做好適當的心理準備。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計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等數據結果。
護理滿意度通過院內自制評價量表,共予以發放88份調查問卷,回收88份,分值為0~100分,89分以上可評為非常滿意、88分以下69分以上評為一般滿意、68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包含黏膜恢復正常時間與胃炎炎癥消失時間;
生活質量通過SF-36量表,包括總體健康、情感功能、精神狀態、心理功能等,分值為0~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本次數據的統計計算,數據應用Excel SPSS 25.0 for windows軟件,計量資料(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表示為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執行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表示為例數(n)或率(%)的形式,行卡方χ2值檢驗,P<0.05出現證實指標間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7.73%高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86.36%,組間對比數據結果證實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
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2組生活質量對比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總體健康、情感功能、精神狀態、心理功能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評分,2組之間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2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組黏膜恢復正常與胃炎炎癥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備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當中因多種因素的干擾,導致自身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情況不斷發生,導致臨床各種腸胃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長,其中慢性胃炎屬于一種代表性的疾病。該種疾病除了進行對癥治療以外,還需配合健康的護理干預手段,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來說,以往的常規護理雖然能夠對其病情進行一定的干預,但針對心理方面以及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給予提供更為優質的干預手段[3]。而優質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手段,主要理念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護理宗旨,從患者的基本感受以及利益出發,從生理上對患者疾病的疼痛感以及心理上的不安感進行有效的改善與消除,不斷幫助患者建立信心,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配合臨床治療,確保身心健康對于病情恢復具有一定的幫助[4]。本次研究過程當中對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分組探究,觀察組的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可以得知,優質護理的開展通過藥物治療護理以及人文關懷等方面,可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應激反應,進而提高其疾病的治療與認知情況,進而加強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嚴格遵照醫囑用藥,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于改善整體生活質量,加快康復進程均具有重要意義[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手段運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護理當中,可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對于提高患者整體生活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可將該種護理手段予以廣泛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菲菲.優質護理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和護理質量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7):2.
[2]郭婷婷.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施行飲食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8):144.
[3]孫芳芳.Orem護理模式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5):3.
[4]馬娜,王雯.綜合護理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心理狀態的改善分析[J].飲食保健2020,7(13):114.
[5]姚曉鳳,劉琳,趙雅娟,等.延伸護理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21,37(10):3.
[6]張晶.探討精細化護理干預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