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洪亮
高職院校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參與群體,在學習、生活、心理等層面有其獨有的發展特點。長久以來,對此群體的相關研究存在“兩極化”傾向,即以高校整合性研究視角和強調專業化特點的針對性研究。事實上,高職院校學生受時代發展、校園文化、專業特點、個體發展理念等方面的影響并不會限于傳統因素的框定。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而言,無論是靜態的研究還是動態的分析,都不能忽略問題導向的校準,將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趨勢作為研究重點,應當是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理論體系的重要基礎之一。
生源結構及個體發展特點
1.生源年齡跨度大。 以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為例,該校在校生源分為四類: 一是初中生源,該群體年齡在14~18 歲之間,自理能力和情緒控制力較差;二是中職生源,該類群體年齡在 18~23 歲左右, 該類群體具備一定的實訓經驗和專業基礎,但是基礎相對薄弱、紀律意識較為淡薄,自控能力略微不足;三是高中生源,該類群體年齡在 18~25 歲間,經過高中系統學習,自律性較強,心智趨近成熟,相對易于管理;四是社會生源,該類群體年齡在20~28歲左右,本群體紀律意識參差不齊,綜合素質較好。
2.學生普遍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能力有待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有待加強。
3.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多發。大多數學生從小備受父母的溺愛,很多學生出現任性、自理能力差、不懂分享和感恩社會等突出問題,甚至部分學生有自卑、自閉、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特立獨行,對班級活動、班級事務缺乏興趣及與同學關系不融洽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阻礙學生發展和成長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高職院校管理特點
除了難以管理的學生自身問題外,學校管理工作同樣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很多老師專注于教學工作,不能充分實現“教書”和“育人”雙保險,更是難以貫徹落實“以學校發展為中心、以關愛學生為根本”的新時期教育理念。另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在專業化、結構化、專職化、規?;确矫嬉泊嬖诿黠@的不足。
伴隨著學生特點不斷變化和學生數量快速增長,班級建設與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 主要表現為:班級事務管理形式缺乏創新,學生集體意識淡薄,同學之間凝聚力不足,班級制度文化陳舊保守,學風班風萎靡不振。
集體意識不足
相比本科院校學生來說,高職院校學生更加注重個性的充分展現和自我價值的完全實現, 對班級凝聚力不足導致在班級組織建設中責任感較差、團隊精神一般、自我意識較強。
班級事務管理形式欠缺創新
目前職業學院班級事務管理通常停留在召開主題班會、 輔導員主導班級管理等單一的形式,不能夠靈活創新班級管理辦法,造成班級管理刻板,對于成員的感召力下降。 班干部的工作仍處于表面的上傳下達,缺乏創新,降低了班干部的威信。
班級學風不良,目標模糊
隨著網絡社會的發展, 學生們不僅受到網絡世界的沖擊, 而且面臨更多的誘惑。學生們好奇而自由, 在學校管理寬松、考核要求相對較低的情況下, 其學習主動性變弱,而失去了方向,導致整體學習氛圍不佳。學生干部在心中沒有班級建設目標和思路,只是成為任務的傳遞者,無法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領導力,對班級同學不能形成應有的影響力。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理念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端技術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因此高校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生技能培養上。但新時期的社會需要的不僅是專業技能突出的人才,更看重人才的團隊意識、交流溝通、崗位責任感、創新能力、社會道德等核心素養。因此高職院校應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及時改變教育、管理策略和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在傳授學生技能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自身發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尊重學生的觀點和看法; 盡量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正常需要,維護學生的合理權益,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困難,從而使得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和尊重,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為人處世的交際能力。另外老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新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構建專業團隊,讓學生管理更加精細化
高職院校應當直面學生專職管理人員不足、缺乏專業性的現實問題,積極打造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隊伍,承擔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務管理、就業指導等和學生成長與發展息息相關的工作,同時建立分工明確的學生管理工作體系,使得學生管理邁向標準化和專業化,同時又兼具人性化。精細化管理需要打造一支學生工作團隊,根據學生管理的實際和學生工作者的專業、能力、性格、潛力等各方面特點做適當分工,使學生工作術業有專攻,讓學生管理者樹立工匠精神。充分利用木桶原理,讓學生工作者相互熟悉,做到“補臺不缺臺,有位不占位”,讓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做精、做細、做實。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資助、黨團建設、心理健康、日常管理等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常抓不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最終走向精品化。
整合學生干部隊伍,發揮合力。重視朋輩支持和引導體系的構建,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管理、服務和發展的良好氛圍。學生干部的“同齡人”角色和角度,使其在心理層面與受助學生產生更好的相容性,對問題的切入和探討更加自然。另外,學生干部在朋輩心理援助、引導方面需要一定的責任意識以及相關知識、技能的儲備,即愿意幫助他人并且懂得如何恰當地幫助他人,這就需要學生工作者的重視和引領。發揮好學生干部的支點作用,使其在學生管理網絡中扎實根基、相互呼應,成為學生群體的“定海神針”,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和研究。學生干部隊伍的規范化、動態化、體系化、專業化將為整個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當然,專業團隊能否良好運作,發揮其獨有的作用,還需要相關制度和獎懲措施的保障。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推進德育工作常態化
在當前網絡信息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作為重要參與群體,他們在網絡空間的生活時間占比越來越大。目前,隨著網絡社交媒體的多樣化、便捷化發展趨勢,應當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及時傳遞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加及時和便捷的德育引導。
綜上所述,我們要緊扣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特點,科學分析高職院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問題和現狀,理清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抓好管理隊伍,健全工作機制,妥善解決我們在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始終以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學生管理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出成效,從而達到有效提升管理質量的終極目標。
(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