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學 孫詩涵
小學生正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特殊階段,這一階段的抽象邏輯思維仍然是建立在感性經驗基礎上的,具有鮮明的具體形象性。為了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順應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推進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教學中應該變被動為主動,化抽象枯燥為形象有趣,引導孩子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而“魔法數學”正是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大膽創新。
“魔法數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核心,以社會實踐研究法為方法論基礎,以其較強的趣味性、情境性與形象性為主要特點,致力于探索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大部分學生愛上數學課,愛上數學學習。下面作者以“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為例,結合教學實際,淺談“魔法數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在新課伊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創設趣味性的學習情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好奇、好問等心理特點,并與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緊密結合,創設真實、形象、感染力強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眾所周知,小學生對于小動物、童話故事、動畫片等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可“投其好而行之”,將教材里的問題與童話故事或動畫片的場景深度融合,同時用小動物來做故事的主人公,將孩子引入擬人化的“魔法世界”,進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來。
比如,在“認識一個整數的幾分之一”這一課中,教師可以為例題創設有趣的童話情景,首先用多媒體出示《西游記》水簾洞的圖片,并輔以兒童化的語言描述:“同學們認識這個地方嗎?真棒,好多同學一眼就看出來了,這里是水簾洞。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去齊天大圣孫悟空的水簾洞做客,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孫大圣和他的猴子猴孫們正在干什么吧!”《西游記》是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以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場景水簾洞作為情景背景,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更能實現對我國古代優秀文學作品的活化與傳承,對于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一節優秀的數學課往往都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引導學生深度思考、主動參與,從而念動數學新知的“魔法咒語”,達成學習目標。當孩子帶著問題去學習,學起來就會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認識一個整數的幾分之一”這一課中,教師應注意這幾個設問:

“12個桃子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各是它的幾分之一?”(活學活用,自主探究相同整體的幾分之一)
“都是12個桃子,表示每一份的分數為什么不同?”(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體會當整體相同時,分成的份數不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數也不同)
這幾個設問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一步步引導孩子進行深度思考,探究“整數的幾分之一”的內在原理。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游戲與數學活動之間應該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融、共生的。寓數學于游戲,使知識、娛樂和趣味三者之間有機統一,課堂教學自然高質高效。
在“認識一個整數的幾分之一”的練習環節,教師可以設置知識大闖關游戲:“小朋友們,孫大圣現在遇到麻煩了,他的師傅唐三藏被妖怪抓走了,我們只有完成闖關任務才能成功救出唐三藏,你愿意幫助孫悟空救出師傅嗎?下面就讓我們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開始西游大闖關。”根據課本練習設置題量適中的關卡,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總之,“魔法數學”能充分調動孩子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數學教學擁有更多新的可能。因此,教師應順應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活用“魔法課堂”的教學模式,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