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級中學 肖 鵬
通過對學法三結合的有效應用,教師可以與學生之間建立起高效的課堂智性對話,通過對話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指導價值,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學法三結合的概念目前在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界定,結合本文的研究設計和筆者的教學經驗理解與總結,筆者將學法三結合的概念界定為: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個人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三種學習模式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習評價能力、學習溝通能力、質疑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學法三結合中的個人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三種模式的前后順序并沒有固定的要求,它們之間是“靈活而交替”的,換言之,先小組或者先全班,還是先個人,沒有定規。這三種形式之間也不是截然分割、互不“搭界”的關系。通過學法三結合,學生與教材知識文本、學生個體、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等眾多課堂參與元素之間的關系是靈動而多元的。
學法三結合為數學課堂智性對話的創設提供了架構和依托,即課堂中的智性對話建立在學生的個人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三種學習模式之上。唯有立足其之上的課堂智性對話才能夠真正發揮對話的價值,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目標是高效教學導向的必備,只有認準目標,我們的數學課堂智性對話才能夠得以展開。因此,在提高數學課堂智性對話、發揮學法三結合價值方面,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設定明確可行的目標。目標的設定一方面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中的內容難度和講課進度,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上課狀態。把握好這些點,就能夠設立合理的目標,以此來達成多元智性對話效果。
例如,在執教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整式的加減》的內容中,教師就需要重視對學法三結合目標的設定來提高多元智性對話效果。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合并同類項法則的熟練應用,難點在于合并同類項法則的推導過程??紤]到七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又剛學完前一章節的有理數知識,不少學生對該節內容充滿了探究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以此指定學法三結合目標,即首先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了解合并同類項法則的運用,嘗試應用該法則進行計算應用;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來嘗試探究合并同類項法則的推導過程;通過教師與班集體學生的互動來強化學生對合并同類項法則推導的認知。
對學法三結合內涵的解讀是促進多元數學課堂智性對話的關鍵。在運用學法三結合時,教師不但要認清學法三結合中的三個基本學法模式構成,而且還要理解這三個學法模式的應用原則,把握三結合的應用時機,在數學課堂中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和環節去確定使用個人學習、小組學習或集體學習模式,并在應用的基礎上推動多元數學課堂智性對話的實施。
例如,在執教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平行線的性質》的內容中,教師在創設多元智性對話實踐時,必須要把握學法三結合的內涵,將學法三結合的精髓應用起來。首先,學生對平行線的性質比較容易理解,但在判斷和靈活應用其性質方面卻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由易到難地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從理解平行線的性質到深入認知平行線的性質,再到靈活判斷和應用平行線的性質。其次,教師基于對學法三結合的內涵認知,如學法三結合中,個人學習適合對難度適中的知識的探究,即“跳一跳摘桃子”,小組學習面向的是難度更高的數學知識探究,而集體學習是需要教師的介入和指導,在教師的領導下完成學習探究活動。由此考慮,教師起初可以先指導學生開展個人學習,如平行線的性質是什么,學生先嘗試畫一畫、看一看,總結一下,通過這樣的應用模式,使學法三結合在數學課堂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滲透。
學法三結合的應用并無定法,貴在靈活。換言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法三結合中的個人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三個模式并沒有固定的前后順序或者哪個最重要、哪個不重要。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根據課堂的組織、進程和安排,靈活選擇個人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模式,以凸顯多元數學課堂智性對話的優勢。
例如,在執教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全等三角形》的內容中,教師在講解到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時,就可以引入學法三結合中的個人學習和小組學習模式,促發課堂智性對話。首先,教師指導每個學生用提前準備好的剪刀剪出兩個三角形,放置在圖1中△ABC的位置,接下來繼續啟發學生將△ABC沿直線BC平移,獲得△DEF,之后再沿直線BC翻折180°,得到△BCD,接著以A為頂點旋轉180°。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操作,學生對全等三角形的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等有了直觀認知(過程如圖1)。這一過程主要是以學生個人學習模式為主。其次,教師以一道考查全等三角形性質應用題目的講解,將個人學習模式轉向集體學習模式。

學法三結合的應用中,訣竅在于把握個人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三個學法模式之間的銜接和應用選擇。如在數學課堂中,什么時候選擇個人學習,什么時候選擇小組學習,個人學習與小組學習之間如何過渡和銜接。在不同模式的應用和轉換之中,如何有效推動多元智性對話進展,成為教師考慮和關注的重點。
例如,在執教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對稱中心》的內容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中學生的情況和教學進度安排來靈活選擇學法三結合模式。如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就可以選擇集體學習模式。如問題導入:甲、乙兩個圖形,圍繞O旋轉180°(如圖2),你認為結果是怎樣的?班級中學生共同思考,課堂氛圍濃郁。隨著課堂的推進,教師布置一道有關對稱中心應用的計算題時,教師就可以先選擇個人學習模式后,選擇小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自我探究計算,并與小組成員之間開展交流,實現解題思維的碰撞與融合。最后,教師再組織班集體學習,對整個解題過程進行系統的探討。這對于學生系統學習對稱中心知識內容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法三結合的應用順序并非固定,而是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把握。
總之,學法三結合是有效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設定學法三結合目標,提高多元智性對話效果;把握學法三結合內涵,促進多元智性對話實踐;靈活學法三結合類型,凸顯多元智性對話優勢;明確學法三結合要點,推動多元智性對話進展等方法來建構數學課堂智性對話,提高數學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