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洋口小學 繆培培
很多學生無法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有的時候題目過長,學生就失去了審題耐心,題目比較繞彎子,學生無法理解,對題目中所給的信息整理不清楚……這些問題,老師該如何去解決?審題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貫穿數學解題的每個環節。本文結合小學課本知識,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培養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前提。首先,要教學生如何去思考題目。每道題都是有線索的,我們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信息,理清題目的“來龍去脈”:題目需要我們解決什么?要怎么去解決?最終目的是什么?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折線統計圖》“蒜葉的生長”一課中,通過這個練習,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看”折線圖,遇到折線圖的問題時,要迅速從圖中找到關鍵信息。老師可以這樣展開:“折線圖有什么特點?怎樣運用折線圖來記錄蒜葉的生長?”這樣先滲透一下,讓學生思考,之后老師再給出提示:“既然是折線圖,那么它的每一個折點是非常關鍵的。”在這里,審圖即是審題,老師最后可以向學生講解:“在折線圖里,橫軸是指蒜葉生長的天數,我們要每間隔相等的一段時間就記錄,縱軸是蒜葉生長的高度,每隔一段時間,蒜葉就會生長到不同的高度,把不同高度的點用折線連起來,就構成了折線圖。”
標題是“蒜葉的生長”,既然是生長,我們就可以想到生長都會有變化,有變化就會記錄在圖表中,圖表中給出的信息就是解題關鍵。當遇到這種題目時,我們一定要冷靜思考,結合題目所給信息和我們自身掌握的信息對題目進一步展開分析。
交流討論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學習方式,那么,在討論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呢?辨,即是分辨,論,即是討論。當我們在讀一個題目時,要分辨題目給出的不同信息的不同作用,然后與同學或者老師討論自己審題的思路。

辯論方式對學生的審題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審題方式,對于別人的審題方式,我們可以借鑒,也可以利用別人的審題方式來完善自己的審題方式,找到培養審題能力的靈感。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是影響最大的。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生長階段,不像老師那樣靈活,在閱讀題目時,老師應該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審題,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個知識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出一道題:2.4+5.1=? 3.5+4.25=?然后提出問題:小數要怎樣進行加減運算?有什么計算要求?一位小數點怎么處理?兩位小數點怎么處理?老師要有這種逐步深入的教學思維,才能引導學生慢慢仔細讀題,一步步地深入審題,有效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審題是對題目進行分析、綜合、尋求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過程,細致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從數學的實際教學來看,大多數老師只注重數學的教與學,忽略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角度來看,想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就一定要注重審題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