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積石山縣吹麻灘鎮前莊小學 張英香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想要提高小學數學學習效果,教師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對數學問題的有效探究。因此,課堂提問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手段,將其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不斷發展。
小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課堂教學內容提出試探性問題,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得數學教學更具針對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畫圖解決數學問題”時,教師為學生出示題目:小紅家菜園是一個長方形,長為 6米,小紅爸爸將菜園的長增加了2米,結果菜園面積增加了20平方米,小紅家原來菜園的面積是多少?由于學生還未接觸數形結合思想,因此教師通過試探性提問:長度增加2米后,小紅家的菜園長度是多少,你能畫出來嗎?引導學生動手畫圖。通過畫圖,學生發現解題變得更加簡單,立即有了解題思路。對此,教師就可以引入數形結合的思想,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問教學,應設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圍繞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設置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問題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困難,應讓學生有所思考。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時,學生始終無法充分理解,對此,教師就可以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發,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嗎?”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發,引導學生獨立自主思考、探究,再加上教師的適當點撥,就能使得學生將未知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已知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且掌握更多的數學思想,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提問還應具備一定的層次性,使得課堂教學面對所有的學生。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此,教師還應將問題分為不同的層次,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提高。例如,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于學困生,教師提出一些簡單、易理解的問題,使所有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時,本課學習的重難點是在計算的過程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對此,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分數乘法可以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先進行約分,二是再乘。在出示問題以后,對于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直接回答出結果,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讓其先回答是否能約分,然后再引導其說出答案,如果學困生能夠正確約分或者計算出結果,教師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堂提問教學,要保證問題的嚴謹性以及科學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應注意課堂提問的頻次,課堂提問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課堂提問還要適時,要抓住課堂教學時機,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梯形的認識”這一課時,學習梯形的概念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作梯形?”引導學生對梯形的概念進行深入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將梯形的概念充分運用到具體的問題解決當中,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保證問題難易適中,同時,通過試探性提問、啟發性提問、層次性提問以及科學性提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