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倉
摘? ? 要:分析了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的作用及損失率。首先,分析對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能夠有效降低損失率,從而確保安全和高質量的農業生產。其次,分析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生產與損失,包括挽回損失與實際損失。通過綜合治理與綜合防治技術,根據不同農作物進行針對性的保護,以便進一步提升防治的效果,最大限度降低農作物的損失率,確保高質量的糧食與飼料供應,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關鍵詞: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措施;作用;展望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6-007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435? ? ? ?文獻標志碼: A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農作物病蟲害種類逐漸增多,很多次要害蟲已經上升為主要害蟲。加之人口密度的增加,人們對高質量飲食的追求提高,以往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人們更加熱衷健康營養的食物。因此,為了提升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需要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措施,從農田生態系統的整體出發,盡可能降低其損失率,進一步保護土地環境,以便培育出高產品種,確保高質量的糧食與飼料供應,從而實現對農作物病蟲害的持續有效控制。
1? ?農業可持續生產問題嚴峻
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加,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變化,肉類與奶類的產品消費增多。而適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有限,大部分具有生產力的土地已經被占用,加之水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很多地方的土地資源耗盡,同時耕種的面積開始縮減。以上因素說明目前可持續的生產力、土地的可用性保護、高產品種的培育已經成為農業生產面臨的嚴峻挑戰[1]。所以,通過植物保護措施能夠幫助作物免于雜草、害蟲及病原菌的為害,從而確保農業安全生產,而這也是高質量提供糧食、飼料的基本要求。
當前3種一年生禾本科作物為玉米、水稻和小麥,播種面積占全世界耕地面積的40%,這也是人類獲取糧食的主要來源。由于這3種作物及其他經濟作物,例如大豆、甜菜和棉花的產量較高,種植的規模較大,使世界作物生產主要集中在這幾種有限的品種上。而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已經被單一的農業生態系統所取代,所以為了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滿足人們的飲食需要,必須加強對農作物的保護,避免其受到病蟲侵害。尤其是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其產量很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影響而下降,特別是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過度使用化肥的情況[2]。
作物的挽回損失與實際損失是評價質保措施及有害生物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這些數據能夠制定有效的保護策略,從而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化提高生產率。
2? ?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措施的作用
目前對于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措施,一般有機械、生物以及化學等防治手段。據統計,不同農作物的挽回損失率有所差異,其中小麥、大麥和馬鈴薯的防治效果最低,水稻、玉米和大豆次之,棉花與甜菜的防治效果最高。由于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已經被單一的農業生態系統取代,加之單一的生態系統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威脅,所以為了農業生產安全以及人們的飲食需求,必須要加強對農作物的保護,避免農作物遭受病蟲侵害。
通過可行性的防控措施,能夠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生產率,同時將減少挽回損失的比例作為衡量防治效果的參考。例如,通過改變溫度減少或殺死病蟲害;可以利用溫湯浸種、蒸汽滅菌及太陽輻射等措施進行防治[3]。
利用捕食性的天敵昆蟲,例如螞蟻、瓢蟲和蜘蛛等,以及在稻田放鴨、在果園養雞等措施;也可利用生物藥劑進行防治等。因此,對于農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控措施,能夠根據不同農作物進行針對性的保護,以便進一步提升防治的效果。
3? ?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生產與損失
由于世界各地糧食安全的發展進程不一,能夠反映出地區間的差異而不是整體糧食生產能力的缺失。雖然一些地區糧食過剩,但是一些地區農業資源卻很匱乏,仍然存在很多人營養不良等問題,或者由于教育、技術落后等因素造成糧食無法自給自足。
病蟲害造成的作物損失減少了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產量,尤其高生產條件與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損失最高,主要因為這些地區的氣候條件適宜病蟲害生存。所以防控措施的實施效果取決于有害生物種群,或者當地農場主對其的重視程度[4]。其中農作物的挽回損失率與實際損失率,是評價防控措施效果與有害生物經濟管理的主要內容。挽回損失率是在沒有進行物理或生物及化學防治時,其他生產因素比如施肥、灌溉等所產生的損失,而實際損失率是已經實施防治后產生的損失。
因此,防治措施需要考慮成本效益,單純憑實際損失率一個參數作為防控效果的評價是不合理的。作為經濟作物來說,防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很多發達國家存在將糧食作物的植物保護投入向經濟作物轉移的情況。例如在過去的幾十年,棉花化學農藥用量不斷增加,但是作物的絕對損失量與損失率增加卻很小,而一些地區的化學農藥使用不當或者過量,會不經意間殺死有害生物的天敵,導致農作物的產量降低從而造成更大的損失[5]。
同時,耕種技術的改變容易造成病蟲害的發生率升高,不均衡施肥加重了農作物的感病性,以及大規模種植遺傳品系相同的農作物品種、多熟種植減少作物的輪作,促使土壤表面有害生物的總量增加。加之擴大了不適宜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從而導致農作物的適生性較差。
4? ?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的建議與展望
4.1? ?綜合治理有害生物
目前,全球的糧食產量足以養活地球上的人口。但是由于全球的農作物產量分布不均衡,導致不同地區的糧食產量過多或過少。因此,衡量糧食的供應不僅要考慮人口,還需要從經濟入手,增加跨國的糧食供應,解決部分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時,在一些地區,要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可以通過種植高產品種,去提高管理水平[6]。
但是想要增加產量,就會伴隨著有害生物的侵染威脅,尤其是病原真菌的侵害,所以必須要加強農作物的保護,以此降低或阻止這種為害。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利用以下4種方法進行防治。
(1)生態方法。通過種植樹木、綠化來增加植被的覆蓋率,減少蝗蟲等害蟲的棲息地,結合農業的開發與農田的建設,將以往分散的小塊耕地連接形成大面積的農田,減少田埂、地邊等適宜蝗蟲的場所。
(2)物理方法。采用人口器械對害蟲進行捕殺,例如,冬季與春季進行果樹老皮、腐爛病斑刮除、剪除病害枝條,以及在溫室大棚內進行黃色粘蟲板的掛置。
(3)生物方法。利用細菌、病毒與植物源農藥、抗生素等生物制劑,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4)化學方法。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農藥,科學配制并交換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和同種藥劑在土壤、農產品中殘留量過大的問題,或者采用新型施藥器械進行霧化噴灑,以及對當地農民的綜合防治理念與方法進行培訓。
4.2? ?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
由于技術的原因導致農作物的損失是無法避免的,或者因為土壤消毒劑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作用,也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
同時,增加化學農藥的用量,在經濟學的層面上考慮提高產量是不合理的。因為,通常產量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并非有害生物,也可以是因為水限制了產量[7]。從人口的層面上看,很多地區需要減少產量損失,但有害生物的防治、化學農藥的使用應結合農民的經濟條件去綜合考慮。
因此,針對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可以應用多種技術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但并不是將所有有害生物完全鏟除。同時,應考慮在農民的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這屬于一種鼓勵自然控制病蟲害的管理方法,通過對病蟲害的預測及預防,來降低經濟的損失水平。其中自然控制包括增加自然的天敵、種植抗性的品種、改進栽培技術以及正確的使用化學農藥等。而有害生物綜合防治適用于各個國家,無論是溫帶、熱帶還是大范圍的生產區,都能對昆蟲或病原真菌進行防治,從而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5? ?結束語
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有效防治,能夠最大限度降低農作物的損失率,從而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與安全性。通過擬定可行性、多樣化的防治措施,根據不同農作物進行針對性的保護,以便進一步提升防治的效果,避免農作物遭受病蟲害的侵害,培育出高產品種,確保高質量的糧食與飼料供應,從而促使農業生產中的有害生物得到綜合治理。
參考文獻:
[ 1 ] 古力努爾·哈米提. 新疆托里縣玉米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0(2):38.
[ 2 ] 林森.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6):192.
[ 3 ] 張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J].吉林農業,2018(14):78.
[ 4 ] 楊振勇. 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意義及措施探析[J].種子科技,2019(4):107-108.
[ 5 ] 慕容耀明, 黃盛標. 幾種不同防治措施對水稻病蟲害田間防治效果分析[J].現代農業,2020(1):44-46.
[ 6 ] 付娜. 營林措施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作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21):191.
[ 7 ] 明坤,閆碩.近幾年我國棉花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控情況分析[J].棉花科學,2020(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