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芳
在實施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我校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學校教育中,構建了“美德之星、智慧之星、勤勞之星、體藝之星、創新之星、心悅之星、雅行之星”等“七星”評價體系,成立了“成長銀行”,引導學生通過“追星—摘星”來喚醒內在的潛能,讓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體會獲得感和幸福感?!俺砷L銀行”從“育人先育心”的這一理念出發,模擬銀行運作模式,以“銀行儲蓄”為手段,通過獲取“成長幣”、儲存“成長幣”,用累積的方式,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七星”品質。
一、構建多元化的“七星”評價體系
學校通過構建多元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凸顯積極的評價導向,發揮激勵與調控功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促其不斷進步。各年級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出不同學段的德育活動和學科活動,以主題班會、故事展演、情景再現等活動形式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培養學生美好的品德、強健的體魄、良好的習慣、陽光的性格、廣泛的愛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評價內容多元化,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成長記錄。評價范圍涵蓋了學校生活中的學習、紀律、衛生、體育、內務,還包括周末和假期的在家表現以及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內容。學生通過自評和他評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評價方式多元化,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發展。在評價中,結合學科特點及測評內容,選擇多樣化的測評方式,將動口、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健康發展。
二、實施可量化的“七星”評價策略
我們選擇“成長銀行”作為可量化的“七星”評價策略。“成長銀行”在學生心目中是新鮮、有趣、充滿好奇的評比方式,它效仿銀行的存儲、消費方式,成長存折人手一冊,里面不僅有獲得“成長幣”的儲存指南和行動細則,還有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兌換細則。學生平時表現好,對應存入成長幣,表現差則減除成長幣。每月根據成長幣的積分進行評比、獎勵。由學生工作處負責制定“成長銀行”實施方案,具體細則由各年級根據學生不同的身心特點,制定成長幣存儲指南。堅持方向引領與具體行動相結合,既有學校層面制定的七大評價體系,又有班主任自主實施的空間,班主任可組織學生討論班級實施評比方案,讓學生明確目標,積極參與,有效促進了“成長銀行”的實施,真正讓“成長銀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自強、上進地成長。
“成長銀行”由“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學生工作處)負責督導各年級“總行”的規范運營。各年級“總行”由“分行”(班級)及各“支行”(小組)組成。其中,總行由級長擔任行長,負責指導各分行有效運營;分行由班主任擔任行長,負責支行的成立、分工、協調、匯總工作,班長擔任副行長,負責協助管理各支行;支行由各小組負責,設立支行行長(査賬、核賬)、儲蓄員(記賬)、統計員(日統計、周匯總、月匯報)和觀察員(評估、記錄同學的行為)。
支行分設“學習部”“品德部”“規范部”“勞動部”“創新部”“藝術部”“心悅部”七大部門,這些部門均由學生分小組自主管理。
用“成長銀行”來評價學生,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為每位學生印發一本“存折”。“存折”列有班級、儲戶名,內設時間、事由、證明人、存入、支取、累計、記錄人等項目,作為存款和支付的憑證;每本“存折”預存20個成長儲蓄幣。
2.?依規定為學生“存錢”或“消費”。發現學生良好行為或不良行為以后,由支行部長在“存款或支付原因”一欄中注明理由,直接為其存入或支付相應的成長儲蓄幣;若行為需要查證的,由支行長、副行長與班委會討論決定是否為其存入或支付相應的成長儲蓄幣。
3.?構建特事特辦的機制。對有特殊貢獻的學生存入或因特別違紀支出成長儲蓄幣采取兩種方式:由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提名確定;由部長提名、小組討論、支行匯總,最后由行長核定后確定。
4.?建立定期“盤點”總結制度。每周小結,每月總結,每月每班根據存款數額評選“成長富翁”,并頒發證書。每周統計一次每位學生的存款情況,并公布在班級公告欄上。學期末各項最多的前十名學生以及總存款數最多的十名學生被授予“七星學生”稱號,并進行表彰。
5.?面向大多數學生進行激勵。期末存折內達到一定數量的成長幣即可到總行和分行兌換相應的心愿獎勵。為了讓獎勵方式順應學生需求,學生工作處向全校學生發出心愿征集,把學生的心愿進行分類整理、分級兌現。
三、培養有品質的“七星”行為習慣
“成長銀行”積分(存款)評價是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全面發展的一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它能把無形的常規要求有形化,是一種有形的過程性評價方法與手段,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從認星到摘星,從一星到七星,一步一個腳印,星星之火,星星相映,促進學生個人主動發展、學生之間互愛互助。在“七星學生”進階過程中,讓學生發現自我,建立自信,發揚優點,克服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充分發揮評價過程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健康、多樣發展。
自學校開展“七星”評價以來,學生對自己的發展目標明確了,要求清晰了,參照物具體化了。我們也見證了很多學生的成長,其積極向上的人生軌跡彰顯了“七星”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
學生小宋在2020年期末被認定為“二星”,認定的依據是:能夠堅持每天提前到班安靜學習,學習成績優異,做事認真負責,被授予“智慧之星”;在校文明有禮,在家主動承擔家務活動,和父母關系融洽,被授予“美德之星”。但小宋同學除了考試科目的學習外,不太關注藝體科目的學習,導致自己的體育成績一直不理想,下一個目標是再追求“體藝之星”,努力晉升為“三星”。
學生小劉在2020年期末被認定為“三星”。作為班里的學習委員,每天早上提前到班組織同學進行早讀,被授予“智慧之星”;因為自身生活自理上很有優勢,慢慢在宿舍里幫助同學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方面的難題,被授予“美德之星”;通過體育課上的跳繩比賽,發現自己在跳繩方面有優勢,通過鍛煉身體素質得到很大提高,體育成績也有較大進步,被授予“體藝之星”。
學生小黃在2020年期末被認定為“四星”。?擅長唱歌,是學校合唱團的成員,并且獲得過中小學合唱比賽一等獎,課余經常參加舞蹈和繪畫活動,具有很強的藝術修養,被評為“體藝之星”;待人真誠,信守承諾,尊敬師長,關心家人,在路上遇到老師或者是長輩都會主動打招呼,被評為“美德之星”;學習成績比較穩定,上課認真,課后積極復習,有問題主動問老師,被評為“智慧之星”;在宿舍和教室區,都能擔任起自己勞動的職責,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每次值日工作,還主動幫助飯堂阿姨清理桌面和地面,被授予“勤勞之星”。
“成長銀行”從培養學生積極的品質出發,消除了以前日常行為規范扣分法產生的負面影響,通過加分獎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更樂于發揮自己的優點,展示自身的特長,獲取更多的加分。由此,通過“星與心愿”(每晉升一顆星對應向班主任、父母、科任老師兌換一個心愿),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激發了學生主動發展的潛力。
“成長銀行”評價工具的積極應用,讓德育教育回歸生活,給予學生的自我成長明確的方向,為改進學生管理摸索出了一條有價值的途徑。
注:本文是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積極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2017YQJK26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