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月
都說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秋高氣爽,楓林如火。在最美的秋天就該做最美的事,帶著一絲激動,懷揣著夢想,我們不遠千里齊聚南京師范大學參加惠陽區教學教研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培訓。
我們共聆聽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劉永和等9位專家精彩的講座,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新學校管理、教師專業成長、學科建設、教研課改等方面探討交流,還實地參觀考察了3所南京名校:學風朗潤的南京市中華中學、百年老校南京市寧海中學、文化積淀深厚的南京市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
關于教學常規管理,湖濱高級中學副校長孔小軍的“抓實質量管理鏈條”(關注備、教、練、考、補、評六個環節),抓好?“全教學鏈”管理(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測),以學定教實施“低、慢、實”的課堂教學(低起點、小步走、緩坡度、慢節奏、勤反饋、求實效),還有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的“嚴、細、實、恒”的管理探究(嚴格的常規管理、細致的課堂規范、踏實的教風和學風、持之以恒的習慣培養),都為課堂教學與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借鑒模式。在常規教學管理中,除了制度做保障外,管理可以更加具體、直觀、可操作化,特別像年輕教師居多的我校,與其一味說教,不如盡量將任務要求細化,進行具體指導。
關于教學模式、課程品牌構建,從中華中學開展的“學陶之理念、學陶之行動、學陶之成果”“一體三維六要素教學范式”“互生式教學模式的建構”和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構建的“三自教學文化”(自主的課堂建設文化、自由的教師教學文化、自在的學生閱讀文化)等取得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效可以看出,一個區域、一所學校扎實推進具有地方特色且實用的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構建與成果的提煉,對教育品牌的樹立與打造有多重要。
關于課題研究,劉永和等教師教會我們如何從學科專業和課堂教學的角度做“真課題”,進行“真研究”,“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開展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個人課題”研究對教師自身課題研究能力有很大提升作用,也為教師自身進行“集體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他鼓勵學校與參會教師多開展“個人課題”研究,切實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
當然,不限于此,關于教師專業成長,寧海中學的“一核兩線三體四翼教師群體專業發展實施路徑”“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建立的‘四級研修體系”“劉建教授25年的蛻變之路”,為我們如何培養青年教師、開展教科研活動管理及個人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典范。
作為學校負責教科研工作的成員之一,作為一位走上教師崗位僅6年的新教師,如何做好教科研工作?如何將自身的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我作了如下思考:
做教科研的有心人,心向往之。忙忙碌碌干教育,平日的工作常常是繁瑣的,人心亦會波瀾起伏。然而做教科研,需要靜心。帶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攜一個嗅覺敏銳的鼻子,加一雙勤于動筆的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詮釋了教科研的精髓。何為學?要關注平時的學習,報紙雜志、科研書籍、學術報告、網上科研,留心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要做教科研的有心人,課堂上的一個插曲,可能就是一個研究的話題;化解一場學生糾紛,可能就是一個生動的教育故事;關注一個教學問題,可能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研究課題。總之,在平時的工作中,還需要善于觀察,勤于動筆。心向往之,教科研亦可多姿多彩。
做教科研的“思想家”,思而不倦。“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的同時,一定要做一名思考者。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消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盡信書不如無書”,閱讀文章千千萬,自己說來卻無從說起,說明在閱讀的過程中并沒有進行思考,只是簡單的表層閱讀,這樣根本達不到研究的程度,充其量只能算得上一種閱讀積累。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探索教育時,一個重要的品質就是反思。我們可以從小的方面入手,反思一堂課,反思一次教育實踐,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學思結合做科研,不斷審視自己的教科研,發現不足,加以改進。
做教科研的探索者,教研共進。我校一直堅持“科研興校”,除常規教學管理外,廣泛開展教科研活動,實施“六課二研”,堅持“集智備課”、推門賞課、“一上一聽一評”教研常態課、教學反思和“N磨一課”,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今后,教科研方面將在堅持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創新。一是“集智備課”方面,在結合學校實際的基礎上,融入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的好做法,加強學科組建設,進一步規范流程,統一地點、統一電子簽到管理、統一中心發言人,確保“集智備課”真正落到實處,真正讓教師專業成長。二是堅持以賽促教,首先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另外適當提前在學科組進行選拔性比賽,促進整個科組專業提升;充分發揮科組團隊的作用,獻計獻策,共同準備,讓每一次比賽成為團隊成果的一次展示。三是充分利用我校教學評優機制,激發教師多寫教學反思,多撰寫論文;同時倡導人人有課題,后期逐步推出“個人課題”和“校級課題”等。
古語有云:“見賢思齊。”正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校長唐云龍所說:“贏在未來,把最美的教育獻給學生。”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教科研管理者,我會精修自身業務,智慧地運用所學,科學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個人教學水平,提升學校教科研管理水平,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應有的貢獻。